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教学目的1.糖类代谢(C:理解)。

2.脂类和蛋白质代谢(A:识记)。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A:知道)。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知道)。

教学重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教学难点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学用具教学方法采用预习、点拨、练习、反馈、应用、小结等环节,充分体现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

课时安排 2课时板书[思考题]1.人和动物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哪些?2.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有机物来源如何?3.食物中淀粉、脂肪、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如何变化?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糖代谢二、脂类代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进餐。

那么,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吃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都发挥了什么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屏幕显示思考题)(回答:1.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有机物。

人和动物直接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3.先消化,后吸收,随血液循环进入体细胞。

)过渡:有机物进入细胞后发生什么变化呢?它们是如何被机体利用的?(引出课题。

)一、糖代谢(学生预习。

)提问: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什么?(回答:淀粉。

)经消化最终分解成什么?(回答:葡萄糖。

)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叫什么?(回答:血糖。

)血糖随血液循环进入身体各处后又会怎么样呢?[屏显葡萄糖氧化分解图(自制)并讲述。

]结论:葡萄糖在细胞中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提问:葡萄糖氧化分解主要在什么细胞器中进行?(回答:线粒体。

)二氧化碳和多余的水如何排出体外?(回答:二氧化碳:呼气;水:排尿、排汗、呼气。

)如果能量够用,还有血糖多余,尤其是饭后,血糖会怎么样呢?[屏显合成糖元的过程图(自制)并讲述。

〕结论:血糖在肝脏、肌肉处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提问:如果食量过大,葡萄糖摄入过多,超过了全身的需要量,也超过了肝脏、肌肉的储存能力,结果会怎样呢?(回答:主要在肝脏将过量的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随血液循环到脂肪组织储存或转变为某些氨基酸。

)为什么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填喂北京鸭可育肥?(回答:多余的糖转变成脂肪。

)人长期吃得多,动得少会怎样?为什么?(回答:发胖,多余的糖会转变成脂肪。

)饥饿时,血糖含量怎样?(回答:下降。

)人和动物体内什么物质可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屏显肝糖元分解图(自制)并讲述。

〕结论:肝糖元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

提问:肌糖元可以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吗?为什么?讲述:由于缺乏一种酶,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元或分解成葡萄糖。

实例:①剧烈运动时,肌糖元分解导致乳酸积累,肌肉酸痛,几天后便好转,为什么?(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合成糖元或分解成葡萄糖。

)②如果长期饥饿,血糖含量下降,肝糖元分解有限,此时便出现头昏、心慌、面色苍白,甚至昏迷,这就是低血糖症状,这时应该怎么办?(轻者喝浓糖水,重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小结:(略。

)过渡: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是什么?(糖类。

)储能的主要物质是什么?(脂肪。

)二、脂类代谢(学生预习。

)提问:①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什么?(回答:脂肪。

)还有少量的什么?(回答:磷脂、胆固醇。

)②脂肪的来源如何?(学生回答,屏显。

)提问:脂肪在消化道消化成什么物质(屏显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回答:甘油、脂肪酸。

)主要由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在肝脏处再度合成什么?(回答:脂肪。

)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发生什么变化呢?回答: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如肥肉,板油等)在肝脏和肌肉等处再度分解为甘油、脂肪酸,然后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或转变为糖元(如冬眠的动物、鸟类迁徙时)。

〕讲述:1克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约38.9Kj,1克糖元1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约17.15Kj。

但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当糖供能不足时靠脂肪分解供能。

实例:①食脂类物质过多,加上脂类代谢出现障碍,使血脂升高,会导致血管硬化、高血压、胆结石等。

②正常情况下,多余脂肪在肝脏内合成脂蛋白,将脂肪运出肝细胞,如果肝脏功能下降,或是脂蛋白合成原料——磷脂供应不足,造成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长期发展下去便导致肝硬化。

小结:(略。

)总结:(略。

)练习与反馈:(略。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二)教学目的1.糖类代谢(C:理解)。

2.脂类和蛋白质代谢(A:识记)。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A:知道)。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知道)。

教学重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教学难点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预习、点拨、练习、反馈、应用、小结等环节,充分体现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

课时安排 2课时板书【思考题】1.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变化有哪几种?2.脂肪在组织器官中的变化有哪几种?三、蛋白质代谢四、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五、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思考题]①血糖的来源如何?②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什么水平?③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什么症状?怎么办?而低于45mg/dL时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怎么办?④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怎么样?⑤脂肪的来源如何?⑥喜欢吃肥肉的人容易患脂肪肝,对吗?为什么?⑦人体内氨基酸来源如何?⑧为什么食入各种蛋白质有益于人体健康(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屏显思考题。

(回答:1.①分解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②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②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③转变成糖元等。

)过渡:在细胞内含量只比水少,占细胞干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什么?(回答:蛋白质。

)三、蛋白质代谢(学生预习。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什么?(回答上: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

)经消化最终分解成什么?(回答:氨基酸。

)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随血液到全身各组织细胞,首先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和一些特殊蛋白质。

)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组织蛋白质和特殊蛋白质的名称吗?(回答: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酶、胰岛素等。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什么?(回答: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后是否永远不变呢?(回答:否。

)讲述:有些蛋白质合成速度非常快,如老鼠的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在10~20天恢复原样,组成人肝脏的蛋白和血浆蛋白大约10天更新一半。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回答:氨基转换作用。

)屏显氨基转换过程图并讲述。

结论: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

讲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当肝脏发生病变时,GPT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医生把化验血液中的GPT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叫非必需氨基酸。

例如,丙氨酸、甘氨酸。

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

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亮氨酸和颉氨酸。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除了上述两种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回答:脱氨基作用。

)提问:你能记得氨基酸的通式吗?(回答: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屏显脱氨基过程图并讲述。

结论: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含氮部分(氨基)和不含氮部分。

提问:氨基可转变成什么?(回答:尿素。

)主要在哪里转变?(回答:肝脏。

)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是什么?(回答:排尿,排汗。

)不含氮部分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实例:用氨基酸饲养饥饿的动物,发现肝糖元含量升高,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肝糖元。

)用氨基酸饲养动物,发现体内存积脂肪,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脂肪。

)小结:(略。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大营养物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的代谢过程,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学生预习。

)提问:同一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什么?(回答: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回答: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说明:①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一般不能转化为氨基酸,而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可以转化。

②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③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

例如,正常情况下,糖是供能的主要物质,但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由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都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增加,反之减少。

)小结: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转化和制约是机体对生存条件,特别是对食物状况的适应,这就是生命系统能动性的表现。

五、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学生预习。

)(屏显思考题。

)讲述并回答:①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②80~120mg/dL。

③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惊厥、昏迷;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④糖从尿中排出。

⑤食物、非脂类物质转化。

⑥不对,脂肪肝是脂类代谢不正常引起的。

⑦食物中的蛋白质,转氨基作用,自身蛋白质分解。

⑧提示:从必需氨基酸、含氮平衡两方面回答。

总结:(略。

)练习与反馈:(略。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什么?(回答: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后是否永远不变呢?(回答:否。

)讲述:有些蛋白质合成速度非常快,如老鼠的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在10~20天恢复原样,组成人肝脏的蛋白和血浆蛋白大约10天更新一半。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回答:氨基转换作用。

)屏显氨基转换过程图并讲述。

结论: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

讲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当肝脏发生病变时,GPT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医生把化验血液中的GPT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叫非必需氨基酸。

例如,丙氨酸、甘氨酸。

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

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亮氨酸和颉氨酸。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除了上述两种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回答:脱氨基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