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酐的生产和应用
(CH3CO)2O+H2 O
2CH3COOH
此法,乙醛转化率95%,醋酐及醋酸产率 的重量比为56:44,醋酐的总收率达70%—— 75%改变工艺条件,可提高醋酐的产率。乙醛 氧化法流程简单,工艺成熟,但腐蚀严重,消 耗高,目前逐步被淘汰 .
2、烯酮法
•
烯酮法生产醋酐是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下进 行的反应过程如下:
国外市场 目前世界乙酸酐总生产能力约为230 万t/a,其中美国约占53.11%,是全球最 大的乙酸酐生产国,主要消费于醋酸纤维 素和制药方面。美国主要的生产商是伊斯 曼公司和赫司特塞拉尼斯公司,其次是英 国,年生产能力约22万t/a,主要厂商是 BP公司和科托兹纤维公司。
国内市场 2000年,我国的乙酸酐生产能力约为18 万t/a,。我国的乙酸酐生产企业虽然很多,但 生产能力在万吨以上的只有3家;南通醋酸纤 维公司,吉化公司,南通醋酸化工厂。我国乙 酸酐生产除上海化学试剂总厂采用乙醛氧化法 外,其余均采用烯酮法。
CH3COOH SOCl2 CHCOCl SO2 HCl
CH3COCl
CH3COOH
CH3COOOCCH3
HCl
操作工艺简单,反应快,总转化率高等优点。 产品中存在的少量乙酰氯和乙酸子橡胶加工中无 不良影。
4、羰基合成法(Eastman法)
•
Eastman工艺是1983年实现工业化的,此法 还在不断发展中,尤其催化剂还在不断改进中。
O
700~800. CH3CH2OCH3 CH2 CH3COOH 700~740. C O CH3COOH
CH3C O CH3C O
该法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副反应多, 能耗大,但由于技术相当成熟,在国外 早期建设的装置均用该法,我国目前则 普遍应用此法。
3、一步法
•
反应原理:乙酸和氯化亚硫酰反应生成乙酰 氯,乙酰氯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酐,反应式如下 :
反应式如下:
CH3OH CO CH3COOH
CH3COOH CH3COOCH3
CH3OH
CH3COOCH3 CH3COOOCCH3
H2 O
CO
此法生成醋酐分两步进行,首先是甲 醇和醋酸子硫酸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醋酸甲 酯,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6585℃, 醋酸转化率约为100%。然后醋酸甲酯和 甲醇与一氧化碳在碘甲烷和铑系催化剂存 在下,进行羰基化反应生成醋酐,并联产 醋酸。反应压力为2155Mpa左右,反应温 度为180℃左右,其酐酸比可根据需要调 节。该法具有流程短,产品质量好,消耗 低,三废排放少等优点,代表着目前的先 进技术水平 .
近年来我国的乙酸酐消费发展非常迅速。 消费的重点在二醋酸纤维素和医药。预计在 2005年,我国的乙酸酐需求量约为29.15万t, 其中二醋酸纤维素方面的消费量约为15万t, 约占50%,是乙酸酐的最大应用领域,未来 的市场潜力也很大;其次是医药领域,消费 量约为8.15万t,约占全部的28%;染料和农 药的消费比重约为6%和3%。
乙酸酐是常用的乙酰化试剂,也用作脱 水剂工成纤维,塑料, 胶片,油漆.。医药上生产一些药品,如阿司 匹林,维生素B,非那西汀,麻醉剂等。还 有用于生产纺织定型剂,染料中间体,氯乙 酸,乙酰氯,香料(如香豆素),橡胶改性 剂,RDX炸药,半导体,以及应用于金属电 镀等。
乙酸酐的生产和应用
杨廷全(03081164)倪威 (03081151)
05.05.07
一、前言 二、生产方法 三、国内外市场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王会串.醋酐的生产技术和应用前景.精细与专用化学 品.2003,24 [2]周寿祖.醋酐的生产技术和应用前景.化工科技市场. 2002,09 [3]蒋大智,任宝生.醋酐羰基合成研究新进展.煤化工. 2001,02 [4]刑其毅,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3 [5]蜜富.乙酸酐的生产方法及用途.湖南化工.1995,01 [6]杨中汉,刘长春.一步法制备乙酸酐新工艺.资源节约 和综合利用.1999,04 [7]宋探.醋酸酐.化工技术经济.1995,03 [8]陶炯心.关于醋酸裂化制备醋酐的讨论.江苏化工. 1995,03
从世界乙酸酐生产工艺的发展来看,羰基 合成法是今后发展方向。羰基化法最重要的技 术是催化剂,我国开发并研制了多齿季基杂合 型铑配合物催化剂,为羰基化技术国产化奠定 了基础。近年来,国内已经逐渐掌握了羰基化 技术。今后还要加强对乙酸酐的应用研究开发 和市场开拓工作,以提高我国乙酸酐工业的整 体水平。
1、乙醛氧化法
•
乙醛氧化法技术是以醋酸乙酯为溶剂 , 醋酸钴为催化剂,醋酸铜为促进剂,反应 在4060℃、110Mpa压力下乙醛与氧气反应 首先生成过氧醋酸,过氧醋酸再与乙醛生 成醋酐和醋酸。反应式如下:
乙酸铜,乙酸钴
CH3CHO O2 (氧化)
CH3COOOH
CH3COOOH+CH3 CHO
(CH3CO)2O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