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0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导入: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
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使用的技巧。
二、文言文翻译的二原则提出“二标准”:1、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即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04年南京二模卷)(译文:陛下不认为我是糊涂的人,把我放在法官的职位上,皇上想要胡乱地杀人,难道能不关我的事吗?)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粮不缺。
(05年南京一模卷)(译文:这一年,各处都发生了饥荒,只有马人望所治之处不缺粮食) 译句把“乏”“粒”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饥荒”后加上“缺乏粮食”;在“不缺”前加上“一点”,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总之,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即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古时候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文:看事情看了三年,上奏章请求骸骨。
)视事,是官员到任工作,乞骸骨是古代年老大臣请求辞职回乡的一种谦词。
(可以译作:(张衡)到任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留)(应译作:晋侯、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遭贬,做巴陵郡的太守。
)其中的官名、人名、地名等不必译出。
(二)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进矣。
(03年西城卷)(译文:这话也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法进入朝廷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
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衬词、虚词应该删除不译。
(删)(五)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尽为哀(02年全国卷)(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的,都为他竭尽哀悼。
到后省略了李广,译文没有翻译出来。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译文: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六)修辞手法没有翻译出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04年苏南四市一模卷)(译文:豺狼当权,怎么还要责问狐狸呢)豺狼、狐狸是比喻(应译作:豺狼一般的人当权,怎么还要责问像狐狸一样的坏人呢)(04年苏南四市一模卷)在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贯)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七)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不知句读,不能解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该用简笔时用了繁笔。
应译作(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
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
(“贯”)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五、课堂练习:科技短文翻译:星隊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黨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参考译文: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
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
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
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
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
(答案参考划线句)记叙文段翻译: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另,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译文: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都都门(为范仲俺)饯行(语序正确1分;扶病,带病、抱病1分)(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译文: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
(3分)(句式正确1分。
顾,只是,不过;望,希望,奢望;之,与他结为朋党。
错1处扣1分)议论文段翻译: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①乌在其为明也?译文: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2分)○2泰然谓美莫己若。
译文: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
经典著作片段翻译: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凛丘(齐国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原文节录自《吕氏春秋》)译文:君子在品行上自我要求,有举动一定遵循道义,做事情一定忠实于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不通,君子也认为行得通;做事情不忠实于道义,有举动不遵循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得通,君子也认为行不通。
孔子会见齐景公,齐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
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
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难跟他并列,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1、“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陛下不认为我是糊涂的人,把我放在法官的职位上,皇上想要胡乱地杀人,难道能不关我的事吗?)(04年南京二模卷)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粮不缺。
(这一年,各处都发生了饥荒,只有马人望所治之处不缺粮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的人在里面)4、“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时候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看事情看了三年,上奏章请求骸骨。
)6、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7、“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遭贬,做巴陵郡的太守。
)8、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进矣。
(这话也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法进入朝廷了。
)(03年西城卷)9、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10、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11、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我痛恨的是不能立即实行严明的处罚,来感谢边远的老百姓。
)(03年江西模拟卷)1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13、专以射为戏,竟死(他专门以射箭作为消遣,竟然因此而死)(02年全国卷)14、岁凶,汝旁诸县多盗(这年不吉利,汝郡周边的几个县出了很多盗贼)(04年全国卷二)15、饮酒于斯亭而乐之(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04年湖南卷)16、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给君子做国君就要公正,从而使君子的美德实行;给贱民做国君就要宽容大度,从而使他们尽力报答)(03年宣武卷)17、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了吗?”)(05年南通一模卷)18、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汉军到数千里之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全无,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同上)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20、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成:大概是李将军的称谓吧)(02年全国卷)21、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中得到传扬,他的信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04年浙江卷)22、此吾弄臣,君释之(这是我亲狎的臣子,您就放了他)(04年福建卷)23、吏感其诚,又为尽力,所活无算(05年苏南四市一模卷)(小吏们被他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24、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尽为哀(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的,都为他竭尽哀悼。
(02年全国卷)2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26、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豺狼当权,怎么还要责问狐狸呢)(04年苏南四市一模卷)2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2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句读,不能解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