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精)
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第2讲)
中 央 党 校 傅 思 明
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第2讲)
【讲题说明1】 200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 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提出: “加快实行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 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第2讲)
【讲题说明2】 ●政治家:对历史和未来负责。 ●问责制:从空谈转变为现实。 ●公务员:接受问责制的教育。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分析3】问责方式 (1)责令公开道歉; (2)停职检查; (3)引咎辞职; (4)责令辞职; (5)免职。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一)问责制的基本原则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二)问责实践 1.问责个案:进入公众视野
【案例】 1979年“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 死亡72人。1980年,国务院决定: 给予副总理康世恩记大过处分; 免去石油部部长宋振明的职务。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2. 问责:掀起风暴 2. 问责:掀起风暴
2. 决策严重失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影响, 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3. 在抗灾救灾、防治疫情等方面严重失职,造成重大 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4. 安全工作方面严重失职,多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或者发生特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2. 责任有魔力。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引例】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写了一篇 文章:《为什么我永远也不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他这样描述政府部门的官员:
来自下面的反对,来自上面的压力, 成功时的寂静,失败时的喧嚣。 随时随地、任何时候官员都被纳入 进了行政问责制的框架。
2. 可单一执行,也可合并执行。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分析2】问责对象
(1)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 领导成员;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 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3)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 (4)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国有金融企业领导人员,参照执行。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2)权责对等
①直接责任大于间接责任;
②主观状态:善意、过失;
③客观状态:情节、后果。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2. 严格责任原则 (1)过错责任
①违法履行职责; ②不当履行职责; ③履行职责不力。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2003年“问责风暴”, ●问责给中国4000万各级各类 是战胜非典危机的转折点。 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 变成了一种风险职业。 ●“问责风暴”持续发力。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三)问责制度化 1.问责制的探索
①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最早引入了责令辞职形式。
【实例】2004年1月,密云县举办迎春灯展。2月5日, 一位游人在彩虹桥上不慎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导致 人群踩踏,造成37人死亡的重大责任事故。 本案行政责任追究如下: (1)县长张文,引咎辞职。 (2)县委书记夏强,党内警告处分。 (3)县委副书记陈晓红,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4)副县长王春林,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5. 在监管严重失职,多次发生重大事故、重大案件, 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6. 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力, 造成用人严重失误失察,影响恶劣,负主要领导或者下属连续出现 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8. 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纪违法知情 不管,造成恶劣影响的;
9. 有其他应当引咎辞职情形的。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2. 问责制的法制化
①《公务员法》。 ②《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 问责的暂行规定》。 【亮点分析】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分析1】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
1. 互不替代。
(1)问责不能代替党纪政纪处分; (2)党纪政纪处分不能代替问责。
【案例】 2001年底,德国中央银行行长韦尔特克带着家人参加
②2002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引入
了引咎辞职形式。 ③2004年,《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实施。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实例】《暂行规定》确立了引咎辞职的9种情形: 1. 因工作失职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突发性 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2)结果责任
①只要使公众利益造成损失,应接受问责。
②只要其言行有损政府形象,应接受问责。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3. 依法有序原则
(1)问责事由、方式、程序等法定。 (2)政务类公务员: ①政治惯例; ②问责文化。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讲座目次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2:30 — 2:50) 二、行政问责:原则与规则(2:50 — 3:50) 休 息 —— (3:50 — 4:05)
三、案例教学:实行问责制,推进依法行政
(4:05 — 5:30)
一、行政问责:走向制度化 (2:30 — 2:50)
(一)问责的正当性
1. 权为民所授。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1. 权责一致原则
【分析】密尔指出: 如果能将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的话, 就可以放心地将权力交给任何人。
「英」密尔著:《代议制政府》P191。
二、行政问责:原则和规则 (2:50— 3:50)
(1)权责对应
①政治责任;
②道义责任; ③行政责任; ④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