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的制作流程

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其主要包括微控制器、三极管和按键,微控制器内含定时器程序,由按键设定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并启动定时器,定时器工作期间,微控制器使三极管导通,使电源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接通,笔记本电脑电池可以充电,定时结束,微控制器使三极管截止,断开电源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的连接,避免笔记本电脑的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从而起到保护笔记本电脑电池的作用。

技术要求
1.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是:电路包括三端稳压芯片U1、微控制器U2、
三极管Q1和Q2、电阻R1~R6、发光二极管D1~D4和按键K1,其中三端稳压芯片U1的1
脚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至电源适配器的电压输出端,2脚接地,3脚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微控制器U2的一个I/O口和按键K1的一端,按键K1的另一端接地;微
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微
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微
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微
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
光二极管D1~D4的负极都接地;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笔记本电脑的电源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微控制器U2内含定时器程序,定时器程序由按键K1设定定时长度并启动,定时器工作期间,微控制器使三极管Q1和Q2导通,使电源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接通;定时结束,微控制器使三极管Q1和Q2截止,断开电源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的连接。

技术说明书
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具体是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池是笔记本电脑重要的部件,也是个易损部件。

很多用户为了方便,给笔记本电脑一直连接电源适配器,即使关机时也不移除电源适配器或关掉适配器电源,使电池在充满电后仍然长期处于小电流浮充状态,这会导致电池过充,电池的容量快速衰减,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因此我们希望能在电源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之间增加一个保护电路,以保护笔记本电脑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技术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用于保护笔记本电脑的电池。

该电路的技术思路是:设置一个受微控制器控制的电子开关,电子开关串接在电源适配器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当用户需要给笔记本电脑电池充电时,按压定时器启动按键,保护电路的定时器开始计时,微控制器使电子开关接通,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可以充电;当定时结束后,微控制器使电子开关断开,从而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本技术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电路包括三端稳压芯片U1、微控制器U2、三极管Q1和
Q2、电阻R1~R6、发光二极管D1~D4和按键K1,其中三端稳压芯片U1的1脚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至电源适配器的电压输出端,2脚接地,3脚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微控制器U2的一个I/O口和按键K1的一端,按键K1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D4的负极都接地;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笔记本电脑的电源输入端。

微控制器U2内含定时器程序,定时器程序由按键K1设定定时长度并启动,定时器工作期间,微控制器使三极管Q1和Q2导通,使电源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接通;定时结束,微控制器使三极管Q1和Q2截止,断开电源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的连接。

本技术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技术新型,每次启动给笔记本电脑充电后,无需人工操作,能自动断开电源适配器与笔记本电脑间的连接,避免笔记本的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从而起到保护电池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电路包括三端稳压芯片U1、微控制器U2、三极管Q1和Q2、电阻R1~R6、发光二极管D1~D4和按键K1,其中三端稳压芯片U1的1脚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至电源适配器的电压输出端,2脚接地,3脚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微控制器U2的一个I/O口和按键K1的一端,按键K1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D4的负极都接地;微控制器U2的另一个I/O口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笔记本电脑的电源输入端。

微控制器U2内含定时器程序,步骤为:
(1)程序初始化,使发光二极管D1~D4全灭,使三极管Q1和Q2截止;
(2)微控制器持续检测K1按键,从第一次检测到K1按键按下开始,在10秒钟内,若检测到K1按键按下1次,使定时变量T=2小时,若检测到K1按键按下2次,使定时变量T=2.5小时,若检测到K1按键按下3次,使定时变量T=3小时,若检测到K1按键按下4次或超过4次,使定时变量T=3.5小时,然后进入下一步;
(3)开启定时器,使三极管Q1和Q2导通,若定时变量T=2小时,使发光二极管D1亮,若定时变量T=2.5小时,使发光二极管D1和D2亮,若定时变量T=3小时,使发光二极管
D1、D2和D3亮,若定时变量T=3.5小时,使发光二极管D1~D4全亮;
(4)等待定时结束,若定时结束,使发光二极管D1~D4全灭,使三极管Q1和Q2截止,返回步骤(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