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鸿业管线绘图工作步骤总结

鸿业管线绘图工作步骤总结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 新建图纸:采用acadiso.dwt(不用acad.dwt)新建图纸模型,参照地形图DXF。

(确认图中一个绘图单位代表1m,否则用scale命令进行缩放。


2. 设置:工程名、出图比例、文字大小、文字字型。

3. 调整坐标:【平面→坐标网格→两点定坐标】利用两个已知工程坐标点,使其计算机坐标点与之对应。

(注意:x坐标代表纵坐标,y坐标代表横坐标。


4. 道路中心线:【平面→路边线生成中心线→断中心线】或【平面→定义道路中间线→断中心线】。

(断中心线是软件操作说明推荐操作)
5. 道路桩号标注:【平面→道路桩号→桩号标注设置→定义桩号→自动生成道路桩号】(注意:当进行桩号标注设置时,若CAD崩溃,重启电脑。


6. 道路中心设计标高:由道路专业提供或者由道路纵断面图获取,保存为.bgs 文件。

(道路设计标高文件中桩号范围要大于等于实际道路桩号范围)
二、给水管线设计(鸿业管线软件绘制)
1. 给水管布置:【偏移路边线→给水→定义给水管】。

有支管的,同理绘制。

一般间隔120-150m可预留支管。

2. 节点编号:对主管上的给水节点进行编号【给水→节点编号→主节点编号】。

3. 布置井类:【给水→布置井类】根据道路纵断面图,按需添加阀门井、消火栓、排气井、排泥井等。

(阀门井:始终点、分叉处;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距路边不大于2m;排气井:管线最高处;排泥井:管线最低处。


4. 井类编号:【给水→节点编号→主节点编号】选择包含井类的管段,输入新编号。

(注意后续软件提示选择。


5. 定井地面标高:【给水→定井地面标高】框选给水管道,根据软件提示完成设置。

其中高差Δ由计算确定,也可忽略。

6. 定管径:【给水→定义管径】,管径由计算确定,或根据规划、经验等。

7. 定埋深:【给水→定管埋深】,根据规划确定管道埋深和覆土等。

8. 节点和管道标注:【标注(给)→标线中管径/标注井管】。

9. 生成管道纵断面:【给断面→选择断面】,生成断面图。

10. 绘制节点图:根据已有节点图纸更改既可。

三、电力管线设计
1. 根据电力规划图和管线综合横断面图,确定电力管线设置范围、位置、走向和规格等。

2. 在道路交叉口,桥梁处以电力孔管(------)敷设,其余为电缆沟(——)敷设。

3. 各种井类布置:检查井()每隔20m设置;工作井/直线井()每隔
80m设置;中间头井()每隔200m设置;电缆孔管与电缆沟相接处,设置直线井转接孔管/三通井转接孔管/四通井转接孔管等;电缆沟防火墙()每隔200m,图纸上放置于直线井或中间头井处。

4. 埋管采用镀锌钢管DN150;
电缆沟尺寸:根据电缆沟剖面图确定。

(内底宽×内高)
6线电缆沟:0.92m×1.02m;8线电缆沟:1.41m×0.67m;
12线电缆沟:1.34 m×1.02m;16线电缆沟:1.41m×1.23m。

四、通信管线设计
1. 根据规划图和管线综合横断面图,确定通信管线设置范围、位置、走向和规格等。

2. 通信人孔布置:间隔100m;转弯处、分支处及过路排管两端处。

五、污水/雨水管线设计
1. 根据规划图和管线综合横断面图,确定管线设置范围、位置、走向等;
2. 计算确定管径和坡度,【辅助→专业管道计算】;
3. 布置管线和检查井:【雨水→平面管线→交互布管】,先绘制主管,后绘制支管;(设置管道类型、管径和坡度;雨污水预留支管可间隔100-200m设置。


4. 节点编号:【雨水→节点编号→主节点编号/副节点编号】,对检查井进行编号先主节点后副节点;
5. 布置雨水口:【雨水→布雨水口→按检查井布置J】→【雨水→接雨水口】;
6. 定井地面标高:【雨水→定井地面标高】框选相应检查井,根据命令栏提示选择H,输入由计算确定的高差h;(需要有道路中心线标高文件*.bgs)
7. 定义管径/坡度:修改某管段的管径和坡度【雨水→定义管径/定义管径】;
8. 定义管高:主管:【雨水→定义管高-坡度→X→选择起点和终点井→定起点井标高→输入起点井管道设计标高】(注:起点管道标高由设计人员根据管道综合布置确定);支管:【雨水→定义管高-坡度→X→选择起点和终点井→定终点井标高E→输入终点井管道标高】(注:终点井管道标高默认即可,主管道标高在前一步骤中已定);
9. 检查井和管段标注:【标注→{雨}标注井管/标线中管径】。

10.管道纵断面:【雨断面→选择断面】,选择起点井和终点井,生成纵断面图。

①检查井最大间距:规范4.4.2,P33。

②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3个,连接管长度不宜超25m。

(规范4.7.2,P35)。

六、出图整理
1. 改线宽:【出图→管线变化→改线宽w→某层线c】;
2. 管线遮挡:【出图→图面处理】;(注意交叉管线处遮挡是否正确)
3. 布局中参照公司图框,设置合理的视口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