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诀巧记高考常考18个文言虚词

口诀巧记高考常考18个文言虚词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骊山北构而西折
⑸表示承接关系。“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12 而
而作连词表并列、顺承,也表因果、转折和递 进;主谓之间表假设,动词前表修饰
【速记口诀】你的修假并因转承递 谐音:你 的休假病因专程递
【奇思妙想】 你生病要休假,病假要写明病因,专程递给你
的班主任。
“而”字用法有两种:
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例如: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 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假设,要是)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选择,是……还是……)
“乎”字有介词,语气助词两种词性。 1、介词相当“于”。例如: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2、语气助词可以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可译为“啊”“吧”“吗”等;也可以在句中表 停顿,不译。例如: 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 者说》)(感叹语气,啊)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 子》)(测度语气,吧) 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疑问语气, 吗)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表停顿)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2.作代词
①余知而无罪矣。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的
3.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已】在句末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③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后】才,方才;然后。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 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 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 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利用 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 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 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 意思。
副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 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
词 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例如: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介 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 词 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
高考18个文言虚词 记忆口诀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在句 子中充当主要成分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时 甚至只起到语法作用,没有 实在意义
一 代词

二 副词
词 三 介词
分 四 连词
五 助词

六 叹词
人称代词 第一、二、三、谦、敬 指示代词 近指 远指 旁指 虚指 疑问代词 代人 代物 代处所
程度 范围 时间 语气 频率 谦敬
16 乎
【速记口诀】句中不译介词于 语气助词叹测 疑
谐音:居中不移劫持鱼 语气助词探测仪 【奇思妙想】 一个强盗在路中间放了一个大箱子,水产公司
的运鱼车来了,他也不移开。司机下来搬开箱 子,“轰”的一声爆炸了,原来箱子里装有地 雷。司机惨叫:“天啊!难道运鱼还要带探测 仪吗?”最后,强盗把一车鱼给劫持走了。
我和他(第一第三人称)指示袋鼠:假设选择的是连
吃,就一定会满盘皆输,不如在局中举手示意暂停,
先把余下的棋标上记号。晚上棋王袋鼠来了个中盘大 逆转,反过来打劫(围棋术语),夺取了最后的胜利。
【释义举例】代词、连词、副词
1、用作人称代词,可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的)”;可用作第三人称,指代人、事、物,译为 “他(的)”“她(的)” “它(的)”“他们(的)”“它 们(的)”;可以用作指示代词,译为“其中 的”“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列传》)(谓语,为什么这样)
【释义举例】代词、副词
2、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或句首。用在形 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可以译为 “怎么”“为什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形容词前,多么)
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句首,为什么)
例如: ①“而”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助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 词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
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三类。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
叹 词 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释义举例】代词、副词
1、疑问代词可以作定语、宾语、谓语,定语译 为“什么”“哪”;宾语译为 “什么” “哪 里”;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也”。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 琶行》)(定语,什么)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宾语,什么) ③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
关系)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转折关系) ⑦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承接关系)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递进关系)
一、而 ★★★★★
1.作连词
⑴表转折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然而、可是、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却。
③惑而不从师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 儿》)
3、表判断,译为“是”或“本来是”。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5Hale Waihona Puke 虚词——其 【速记口诀】一三人称指示代 假设选择是连词

句首句中表语气 婉商期望反诘度

谐音:一三人称指示袋 假设选择是连吃

局中举手标余棋 晚上棋王反劫夺
【奇思妙想】有一次,我和小明去看澳洲棋王袋鼠和 考拉下围棋,袋鼠下得太臭,眼看就要输给考拉了,
承接,递进关系。例如: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目的关系)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修饰关系) 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假设关系)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并列关
系) ⑤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因果
于 以 为与
并列 层进 选择 承接 转折 因果 假设 修饰
结构助词 之 所 者 然 语气助词 也 矣 焉 耳
代 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的词。分为 词 三类:
①人称代词。 ②指示代词。 ③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 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师说》) (逆转相 背)
②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活板》)(顺承)
③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限制)
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论战》)(紧接)
2、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相当于 “你”、“你的”。例如: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
⑵表修饰关系,连 接状语和谓语,译 为“着、地”或不 译。
⑶表假设关系,连接 主语和谓语,相当于 “如果、假使”。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⑷表示并列关系。“而且”、“又”、“和” 或不译。
14 乃
【速记口诀】 背转顺限紧 二称乃判断 谐音:背转顺陷井 二层乃判断 【奇思妙想】 矿井塌陷,幸存的矿工们背着伤员,转身顺着
塌陷的矿井往二层逃。在那里,他们欣喜地发 现有风吹进来,他们判断前方一定有出口。果 然,他们找到了出路,得救了。
“乃”字用法有三种:
1、用作副词。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 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表示 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 为“于是”“就”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 限制,可译为“才”等。例如:
④俄而百千人大呼 ⑤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
示时间短暂。译为“不久、一会儿”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 (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 (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 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 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 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 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 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 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 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 (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4 虚词——何
【速记口诀】代定宾谓 什么哪里原因 副形动 前首 多么怎么为什么
谐音:待定病危 什么哪里原因 福星洞前兽 多么怎么为什么
【奇思妙想】同桌告诉你,有一位同学,是否 病危,待定。听到这个消息,你慌忙问:“什 么,他病危?在哪里住院?什么原因?”又一 次,同桌告诉你,山洞前有一头野兽是福星。 你好奇地问:“多么奇怪的事情,怎么回事? 他为什么是福星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