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醛和酮 糖类(第1课时)常见的醛酮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 醛和酮 糖类(第1课时)常见的醛酮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案 鲁科版

第二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
第一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1)
教材分析: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有机合成的“中转站”。

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

糖类与生命现象、人类生活相关,而结构与醛、酮相关,故放在本节中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糖,也加深对羰基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烃、醇的命名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密切联系,并初步建立了分类观。

第二章第1节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的有机化学理论预测醇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常见醛、酮的重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节课学习的基本要点,根据醛、酮的结构准确预测其性质是学生的提高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醛、酮在自然界的存在,能列举几种简单的醛、酮,并能写出其结构简式,了解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醛、酮命名。

3.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能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培养比较、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及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醛、酮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环境意识,关注有机物的安全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醛、酮在生产、生活的应用;
难点:醛、酮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训练建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课堂反思:
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常见的醛、酮的用途及其沸点和水溶性的特点,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醛、酮命名。

通过交流研讨、典型例题,培养比较、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及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有机化学学科方法和学科素养。

通过展示回馈可以看出,根据醛、酮的结构特征说明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好,学生还需进一步构建分析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思维模型。

通过练习环节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课下还应做适当变式训练,加以巩固,并做好预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