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亚和新加坡导学案(含答案)

东南亚和新加坡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五节东南亚和新加坡【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形成原因。

3.结合高中地理知识,评价东南亚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分析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掌握东南亚的经济特点。

难点:气候对本区农业的影响。

【知识链接】区域地理《三维设计》45-51页,《新课标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123-124页【学法指导】导学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预习导航】识图:结合下列事物的代号,认识这些地理事物在图中的位置。

(1)将图中大写字母所表示的海、海湾、海洋、海峡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A:南海,B:安达曼海,C:泰国湾,D:北部湾,E:孟加拉湾,F:印度洋,G:太平洋,H:马六甲海峡,I:琼州海峡。

(2)将图中小写字母所表示的岛屿、半岛、群岛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A:海南岛,B:台湾岛,C:苏门答腊岛, d:加里曼丹岛, e:爪哇岛, f:新几内亚岛, g:中南半岛, h:马来半岛,I:菲律宾群岛, j:马来群岛。

(3)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及其首都名称分别写在下面横线和括号内:①越南(河内)②老挝(万象)③缅甸(内比都)④泰国(曼谷)⑤柬埔寨(金边)⑥马来西亚(吉隆坡)⑦新加坡(新加坡)⑧印度尼西亚(雅加达)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⑩菲律宾(马尼拉)⑪东帝汶(帝力)。

其中惟一的内陆国是,有“万岛之国”之称的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的国家是。

一、东南亚的范围和位置:1.范围:主要包括半岛和群岛两部分。

2.位置:(1)纬度位置:赤道两侧,0S—0N之间,绝大部分位于带。

(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与大陆、洋和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两洲两洋之地”。

马六甲海峡在半岛与岛之间,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地区进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因而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同时也是东亚联系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的海上航线必经之路,所以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东南亚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1.东南亚的地形:(1)中南半岛:与我国西南地区山水相连,具有相间,分布的地形特征,北部地势较高,平原分布在。

(2)马来群岛:大部分山岭高峻,地形,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多、地震。

2.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温雨,主要分布在半岛南部和群岛大部。

(2)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有两季,主要分布在半岛和群岛北部。

3.河流:受地势的影响,主要河流自向流,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水系主要河流太平洋(中国元江)、(中国澜沧江)、。

印度洋(中国怒江)、这些河流径流量(大、小),径流季节变化(大、小),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其中湄公河流经等国,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

三、自然灾害1.濒临西北太平洋,菲律宾、越南常受台风(气象灾害)影响。

2.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西部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于地震带上,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就是由该地震带上的海底地震引起的;马来群岛大部分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于地震带上。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

四、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1.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人口多分布在大河下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沿海平原。

大部分是色人种;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多的地区。

2.物产:东南亚是世界上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重要的矿产资源有和等。

3.宗教:信仰的居民很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著名佛教建筑、泰国作为国教。

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天主教。

4.经济发展:(1)农业:①农业生产条件优越:A、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热量,降水,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各种热带经济作物。

B、大河下游和河三角洲地区,以及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

C、人口,劳动力。

D、耕作经验丰富,精耕细作。

②东南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和农业。

(2)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

近几十年来,东南亚各国民族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

(3)东南亚旅游业发达,近年来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境游目的地。

其著名旅游资源除热带风光、民族风情外,还有众多文物古迹。

5.新加坡—“花园式城市”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北隔_____海峡与________半岛相望。

地狭人稠,华人很多,位于_______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课堂探究】1.分析本区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评价东南亚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和东盟“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成员包括东南亚10国,总部设在雅加达。

东盟各国是我国友好近邻,与我国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

东盟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往来。

1991年,中国与东盟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近些年来,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很快,势头很好。

中国和东盟联系密切,每年定期举行政府间首脑会晤,不断深化双方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

为了进一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密切双方政经往来,双方决定建设泛亚铁路。

规划中的泛亚铁路有三个方案(如右图和下表内容所示)。

在此基础上,缅甸政府提出:在缅甸的实兑港-昆明之间兴建一条石油管道。

若该输油管道能够建成,将使我国原油通道更加便捷高效安全。

方案经过主要城市总长度新建长度东线昆明-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5520 433 中线昆明-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4180 1245西线昆明-大理-缅甸-曼谷-吉隆坡-新加坡4321 1017(1)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请分析其有利因素有哪些?(2)分析泛亚铁路修建的意义。

3.分析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

(必修3问题研究)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五节东南亚和新加坡答案识图:老挝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一、东南亚的范围和位置1.中南马来2.(1)10 23°26′热(2)亚欧澳大利亚太平洋印度洋马来苏门答腊中东二、东南亚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1.(1)山河纵列大河下游和河口(2)崎岖火山2.(1)高多马来马来(2)高旱雨中南菲律宾3.北南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大小丰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三、自然灾害1.台风 2。

亚欧印度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亚欧太平洋环太平洋四、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1.大河下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沿海平原黄 2.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石油锡3.佛 4.充足丰富水稻高稠密丰富季风水田 5.柔佛中南马六甲【课堂探究】1.分析本区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形影响:山高谷深,起伏大,不利耕作,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耕作业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平原。

气候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热带季风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但季风气候不稳定,易发旱涝灾害,同时沿海还受飓风台风的影响2.评价东南亚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有利条件: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热带多雨地区、水热条件好;人口稠密、劳力资源丰富;有悠久的耕作历史、种植经验丰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旱灾害频繁,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3.(1)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请分析其有利因素有哪些?运营里程长;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铁路主要经过平原;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2)分析泛亚铁路修建的意义。

①将有利于加强我国、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和物资交流,促进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发展②可加快湄公河流域的开发,促进湄公河流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

③对我国来说,可形成我国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新的西南出海通道,利于西南地区的对外联系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可保证我国国家的战略安全。

4.分析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

(必修3问题研究)(1)从哪些方面说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新加坡海港是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天然良港;新加坡地处东南亚中心,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处在东方的“十字路口”的咽喉。

(2)新加坡哪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领土面积狭小、分散,自然资源匮乏,市场狭小(3)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领土面积很小,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重要,致使新加坡以转口贸易为主,同时还发展了航运业、造船、炼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4)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①处于西亚石油原产地和东亚石油消费区之间的有利位置和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②政策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本国的人才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④风光优美、环境洁净、交通便利、服务周到。

(5)新加坡服务业的发展与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它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重要的国际航空中心,来往的人员众多,环境洁净,旅游业发达,是著名的“花园城市”,这些都要求有较高的质素为它服务。

(6)新加坡农业发展的不利的地理条件有哪些?新加坡怎样解决农业问题?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可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有限,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新加坡只能发展少量蔬菜,而粮食等产值较低的农业生产则停业,其粮食、禽蛋、肉乳等全部依赖进口。

(7)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积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