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普网络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科普网络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科普网络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肖云阎保平
自从1994年中国第一次实现与国际互联网互联,六年来Intemet 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根据CN-NLC的最新调查统计,其用户已经达到1690万。

利用Intemet 良好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传播媒体的多样性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提供全民的科学素质,尤其是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中国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经过短短的二、三年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目前在互联网上具有大大小小的网站上百个,其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也有数十个。

这些网站从内容与组织形式上来说大致分为三大类:颇具特色的某一学科领域的科普网站;综合性的科普网站;网上虚拟科普博物馆。

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利用互联网进行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少经过再次创造,从内容与组织形式上都适合网络科普的大量信息,大部分网站的信息都来源于传统媒体。

2.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上以文字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到联网良好的交互性与传播媒体的多样性。

3.各家各自为战,没有利用网络良好的开放性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4.国家和有关单位的投入太少,形不成一定的规模。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哪一个单位或个人的事情,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首先是政府和相关单位的重视,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从资金的投入上都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其次是组织一定的人力与物力重新编辑、整理适合网站发布的科普信息,注意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与趣味性;第三是跟踪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最新发展。

充分利用当前最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FLASH动画技术等等,增加科普网络的互动性与传播媒体的多样性,给群众一个良好的虚拟环境,亲自动手、亲自参与;最后是人们观念的改变,充分利用互联网良好的开放性,相互信任、充分合作,进行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