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电气导线颜色选择

建筑电气导线颜色选择

3.4 一次绝缘软母线3.4.1 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

3.4.2 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3.4.3软母线可以在硬母线平弯机上进行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但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3.4.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独股线直接连接,不用接线鼻,4㎜2以下的BVR线也可以采用线头搪锡的方法而不采用接线鼻。

3.4.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用电工刀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

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

3.4.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然后进行搪锡。

整个导线电阻不大于同样规格长度导线电阻值的110~120%。

3.4.7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绝缘处不整齐度小于1㎜。

导线芯伸出铜管部分长度在1~2㎜之间,且不应有明显的不整齐现象。

3.4.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

3.4.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线进行帮扎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屏(柜)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

3.4.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再弯曲部分绑扎。

绑扎线的圈数,以扎线与导线成正方形为基准,且最少不低于三股,绑扎线扎成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

3.4.11注意事项:a.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如橡皮圈、保证导线外层不磨损。

b.线束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如电阻母排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

3.5 一次母排3.5.1按认证产品规定要求的电器元件的电流等级选用母排,回路中有多个一次元件时按电流值大的选用一次母排。

3.5.2按电路选择导线颜色的规定(GB2681)见表二表二序号电路颜色1 交流三相电路A相黄线B相绿线C相红色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安全用接地线黄绿双色2 直流电路正极棕色负极蓝色接地中间线淡蓝色说明:母排表面涂刷黑色漆或用相应颜色的套管或贴上规定的相序色标。

3.5.3母排的排列应符合表三的规定要求:表三相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引上线A 上后左B 中中中C 下前右中性线最下最前最右正极上后左负极下前右说明:方向定位以屏的正视方位准。

3.5.4母排规格按载流量选择,应符合认证产品检测报告中规定的要求。

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电器元件引出端头的宽度,以保证连接部分的温升不超过极限。

3.5.5连接孔尺寸应与电器元端头相同,连接部位接触面积应不小于两个母排宽度的乘积。

3.5.6制作母排的材料表面应平整洁净,不得有划痕、气孔、裂纹和起皮等缺陷,对于有变形的母排应先行校正。

3.5.7根据所需长度下料打弯钻孔并去毛刺及油污等杂物后,母排接触面经压花模校平(压出麻点)进行搪锡处理,搪锡宽度应比搭接部位多15mm以上。

3.5.8母排安装连接前应刷去接触面的氧化层,并立即涂上导电膏进行安装连接,母排连接时螺栓贯穿方向应是由下向上,由后向前,由左向右,特殊情况下螺母处于维护侧。

3.5.9母排连接处的任何侧面用厚度0.05mm,宽度10mm的塞尺检查其塞入深度,对于母排宽60mm 以上者,不得超过6mm;对于母排宽60mm以下者,不得超过4mm。

3.5.10一次母排应横平竖直,同一方向的打弯应一致,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5.11母排应包裹不同颜色的绝缘套管或涂黑漆并按规定贴色标以分辨不同相位。

母排四面涂漆应均匀,连接处两侧相距10mm不涂漆,起点和终点应保持整齐一致,三相之间不允许超过±5mm,并无脱漆现象。

3.5.12一次电器设备与母线及其他带电导体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四的规定。

表四电压等级(k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0.4及以下10 12.53.5.13注意事项a、切割母排应用机械方法,严禁使用气焊或电焊。

b、母排在校正、校平时,不得使用铁锤直接敲打。

3.6二次配线工艺3.6.1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认证合格的产品。

3.6.2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选用2.55平方毫米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但应符合认证相关要求。

3.6.3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落料,一段根据实际需要留有一弹性弯头,另一段放有100~150毫米的余量。

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放线时尽量利用短、零线头,以免浪费。

3.6.4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

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

3.6.5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

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

3.6.6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为了达到导电时的散热要求,缠绕管每绕一周应有3~10mm空隙,同时亦可分段缠绕,分段缠绕的间距为150~180mm,缠绕长度为100mm,分段缠绕的线束,分段亦应整齐,不允许参差不齐,导线应在行线槽内行走。

3.6.7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但线束在最大、小极限范围内活动时,不允许出现线束松动、拉伸和损坏绝缘等现象。

3.6.8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固定点的间距水平不得大于200mm,垂直不得大于300mm,压板和线束之间必须有保护层,可以采用塑料套管或者缠绕管密接缠绕,保护导线不受损坏。

3.6.9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

3.6.10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

3.6.11当接线端子为压接式端子时,独股线直接插入,导线绝缘外皮至端子压板距离为1.0~2.0mm,多股线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导线绝缘外皮至接头管之间距离为1.0~2.0mm。

3.6.12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3.6.13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独股线弯曲成羊眼圈按顺时针方向弯曲,内径比端子接线螺丝外径大0.5~1.0mm,羊眼圈导线不能重叠,连接后导线至绝缘层之间距离为1.0~2.0mm。

3.6.14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压平,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为2~5牙。

3.6.15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的孔,用M4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

3.6.16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的方向符合国家国家制图标准线性尺寸的数字注法。

3.6.17号码套管字迹应按国家机械制图规定标准字体用打字机打印,字迹内容同二次接线图一致。

3.6.18号码套管当导线连接后距接线端子距离为1.0~2.0mm,当无外力处于垂直位置时应不存在滑动现象。

3.6.19注意事项a、线束应尽可能远离发热元件敷设(如:电阻、母排、指示灯、变压器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

b、线束接入发热元件时,在电阻15W以上(含15W),应剥去40~50mm绝缘层,并套上瓷珠。

c、在同一合同号中,二次接线相同,元件布置相同,共用一、二次接线图时,其导线走向和颜色应一致。

连杆浮球液位开关接线方式你的问题太笼统了,应该是两个以上的接线端子吧,是3个吗?那你看看有没有标识,NO COM NC,COM 是公共端,NO为常开,NC为常闭,如果没有,就用万用表测量一下好了,用万用表接触端子,人为活动浮球,分别看各点通断,就可以测出来了。

发电机使用说明书发电机结构介绍一、概述5号发电机为QFSN 型额定容量600MW的优化型水氢氢汽轮发电机,是上海电机厂对引进型600MW 发电机机组进行优化设计后的产品。

发电机型号QFSN 一X 一2 所代表的意义是:QF 一一代表汽轮发电机,x ― 代表兆瓦额定容量,S ― 代表定子水内冷,2 ― 代表二极,N ― 代表氢内冷,例如:QFSN 一600一2 代表600 兆瓦、二极水氢氢汽轮发电机,QFSN 一650一2 代表650 兆瓦、二极水氢氢汽轮发电机。

发电机组采用了引进的高起始响应的励磁系统,能在电力系统故障时0 . 1 秒内达到顶值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的95 %。

主要结构均保留引进型机组原有的结构,如穿心螺杆、磁屏蔽、分块压板固定的定子铁心、上下层不同截面的定子线圈、刚一柔结构的定子端部固定、端盖式轴承、可倾瓦式轴瓦、双流双环式密封瓦等;转子采用气隙取气冷却方式,改进了转子阻尼结构,提高电机负序电流承载能力。

氢冷发电机机座设计成“耐爆”型压力容器,就是指机座应能承受氢气和空气混合体的最强烈的爆炸。

这类爆炸不得损伤电机外部的人员、器材和厂房。

这种事故只有在气体置换过程中,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正常运行时氢压远大于大气压,空气是不可能直接进入机座的,故只要维持必要的氢气纯度,充氢运行时发电机是很安全的。

二、发电机结构1、定子1.1 定子机座和隔振结构发电机采用焊接的机座结构,用优质中厚钢板及锅炉钢板冷作拼焊而成,两端焊接式端盖支撑着对地绝缘的可倾式分块轴承。

机座底脚与底板(台板)之间设置阶梯形垫片使机座的负荷集中作用在基础的两端,对称分布在两侧,很快向中间衰减,并在现场测试发电机底脚应力分布加以复核调整,确保定子机座两端的载荷分布,以改善与定子机座相联接的端盖轴承的支承刚度来降低机组的振动。

铁芯是通过高强度弹簧钢板组成的高效隔振装置固定在机座内的。

当发电机运行时,转子和定子铁芯之间的磁拉力在定子铁芯中产生倍频振动,为此在本发电机的定子铁芯装配和发电机机座部件之间采用隔振性能较好的弹簧板弹性支撑结构,就使铁芯传到机座和基础上的倍频振动减少到很小。

在机座的顶部,汽、励两端各设有一个安装冷却器外罩用的长周边矩形法兰结合面,在结合面上开有矩形密封槽,内充满密封胶以防氢气泄漏之用;在励端底部另设有一个长周边法兰结合面用以联接出线盒。

机座的顶部还设有人孔、检查孔,都由盖板密封:在底部则设有清理孔法兰、用于气体置换的管道接口法兰,以及测量气体纯度的、气体分析取样的、浮子式液位控制器(检漏器)和氢气干燥器等的管道接口,还有两端的定子水系统排污法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