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例题解析一、语音1.运用规则分析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的各种规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钥匙。
例:加点字注音都符合拼音规则的是()A.树叶(yiâ)肥沃(uî)新鲜(xiān)B.贫穷(qiïnɡ)波浪(bō)陈旧(jiîu)C.回归(ɡuī)侵略(lüâ)知识(zhī)D.柳枝(lǐu)缺乏(quē)寻常(xún)只有C项是正确的。
这个题涉及拼写、标调等规则。
2.以“熟”求“生”弥补法所谓“熟”是指试题中自己熟悉的有把握进行正确判断的内容,所谓“生”是指自己生疏的无法进行判断的选项。
例: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人迹罕至一蹶不振量力而行孤注一掷A.hàn diēliànɡzhìB.hǎn juãliànɡzhânɡC.hǎn juãliànɡzhìD.hàn diēliánɡzhânɡ在四个加点字中,如果对“量”的调号拿不准,就可以从你所熟悉的其他三字的读音入手。
首先根据“罕”“蹶”的读音可排除A、D两项,然后由“掷”的读音可断定答案是C,从而弥补了因为不能确定“量”的读音而无法解题的不足。
3.反向判断排除法运用此法必须看清题干要求,如果是求正,就排除错误的选项;如果是求误,就排除正确的选项。
求同求异类题亦然。
例如:选出隔音符号用得不全对的一项()A.蚕蛾cán'ã惨案cǎn'àn B.悲哀bēi'āi 甘美ɡān'měiC.气昂昂qì'ánɡ'ánɡ海鸥hǎi'oūD.恩爱ēn'ài 名额mínɡ'ã此题求误。
A、C、D各项连在其他音节后面的音节,都是以ɑ或o或e开头的,易与前面的音节分不开,所以,隔音符号是正确的,应排除;然后仔细审查B项,就会发现“甘美”的“美”是以m开头的,它不能与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字母相拼,音节界限不会混淆。
因此,用隔音号是多余的,可见答案是B.二、汉字汉字考查的内容有四:汉字的结构,汉字的书写,辨别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和查字词典。
例: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骄健桑梓穷行尽相抑扬顿挫B.妖娆褴缕嗟来之食深居减出C.造诣稗益改斜归正千头万绪D.教诲周济礼贤下士惟妙惟肖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其他均有别字。
例:今年3月,我国西南最佳出海通道南昆铁路全线铺通。
它途经桂、黔、滇三省(区)19个县(市),全长为898.7公里。
在《新华字典》中查找“桂”“黔”“滇”三个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用音序检字法,“桂”字能从G部找到。
B.用部首检字法,“黔”字应查“今”部第12画。
C.用部首检字法,“滇”字可从“氵”部第10画查到。
D.“桂”“黔”“滇”三字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先后顺序是“滇”“桂”“黔”。
此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字词典使用知识及熟练程度。
判断不正确的是B.三、朗读和说话1.把握重音例:请选出重音处理与括号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A.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强调原因)B.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强调对象)C.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强调位置)D.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强调程度)显然,“红”一词强调的是性质,强调程度的词应是“这么”。
因此,答案为D.2.处理停顿朗读和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的差别。
如:选出句间停顿正确的一句()A.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面前。
B.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面前。
A在顿号处停顿,貌似恰当,但从内容上看,它拆开了“铜脚铜捏手”这个共同修饰“大火炉”的并列短语,造成语意上的割裂。
B处的停顿是恰当的。
3.掌握语调语调是指整个句子调类的变化,有升调降调等。
升调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召唤等语气,降调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请求等语气。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体会句子的语气,据此判断语调。
例:《海燕》结尾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朗读的感情、语调安排正确的是()A.深沉,降调。
B.深沉,升调。
C.高亢,降调。
D.高亢,升调。
答案为D.四、标点符号例: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B.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
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C.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派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正确的是D.五、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在大纲中被列入“阅读训练”,作为阅读能力之一。
但中考往往放入基础知识部分,而且对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义褒贬色彩的分辨也离不开词义的理解。
例:下面对加点词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是()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秘密)B.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谈论)C.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神志不清)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不讲究)A项中的“机关”用的是比喻义,意为“秘密”。
B项“较量”的本义是比较、争斗,结合语境应释为“谈论”“议论”。
C项“恍惚”的本义如该项括号中所释的“神志不清”,但在此句中却是“仿佛”“好像”“似乎”的意思,是作者在朦胧的夜色中所看到及想象到的大小的岛的景象。
显然,释为“神志不清”就不恰当了。
D项“模胡”用的也不是本义,在句中指“马虎”“不讲究”。
正确选项为C.解答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题,先要对每个词的词义进行分析理解,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
例:下面横线上均缺词语,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空。
高尔基在回忆列宁的时候,写道:“生活____,没有烟酒的____,从早到晚忙于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他完全不会____自己……”A.简单爱好关心B.俭朴嗜好关怀C.俭朴嗜好关心D.简单爱好关怀答案为C.例: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北走了。
C.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解答这类题要根据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其词性,对兼类词的辨析更是如此。
A项第①句中“在”表示存在,是动词,第②句中“在”表示处所,为介词。
B 项两句中的“朝”与A项中的两个“在”相同,分别是动词、介词。
D项第①句中“得”即获得、取得,是动词;第二句中“得”用在动词与其补语之间,是结构助词。
而C项中两个“和”前后的关系是并列的,均为连词。
因此,C项正确。
例:下边句中画线的词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下……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C.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D.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本题中“狡猾”“卖弄”“溺爱”虽原义都含贬义,但在句中不仅没贬义,有的还带了褒义,因此它们都不是贬义词,只有“胆怯”一词是贬义词。
六、短语短语类的题主要考查短语的结构类型。
答此类题主要看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判断词性入手)。
例:下列各句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是()A.学校操场上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B.为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同学们紧张地复习着。
C.人人都知道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
D.母亲聪明能干在街坊邻居中是有名的。
B项逗号前是介宾结构的状语,后面虽有主谓结构,但不是短语,是句子;C项中的主谓短语“教师的职业是最伟大的”作了宾语;D项中“母亲聪明能干”这一主谓短语作了主语。
A项是正确的,谓语“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是主谓短语。
七、句子对句子的考查包括单句、复句以及修改病句。
单句的主干确定后,其他成分就不难划分了。
有个口诀可资借鉴:“定语居于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状语前置定后置,特殊情况莫马虎。
”例:下列句子的主干已用横线画出,选出有误的两句()A.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业绩。
B.在这些成果中,准确到小数点七位数字的圆周率就是著名的例子。
C.我看雪的兴趣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D.这是方志敏同志生前在狱中用米汤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A、C是正确的,B、D则提取错了。
复句考查的重点是辨别七种常见的复句类型及其关联词语。
一般说来,判断复句类型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看分句间的意义关系;二是看关联词语。
例:下面句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桥洞()普通半圆形,②()像一张弓,③()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④便于车马上下。
A.不是就是所以B.不是因为因而C.要么要么所以D.不是而是因而D项正确。
要正确地辨析病句,首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其次要对病句进行成分分析。
通过分析,句子的毛病就会暴露出来。
例: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林刚从市三好学生大会回来。
B.他没被困难吓倒,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C.他虽然纪律差点,学习成绩也并不好。
D.我们写影评或电视剧评,可以集中谈一个问题,也可以谈几个问题。
A项状语部分的介宾搭配不当,B项次序颠倒,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D项无语法错误,答案为D.八、修辞修辞考查的内容有三:一是掌握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二是会根据需要变换句式和根据需要选择句式;三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例:分析诗句修辞方法的作用最恰当的是()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A.诗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诗人回延安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B.诗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诗人无限热爱延安,想到处看看延安巨大变化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C.诗句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把诗人对延安无比感激的心情表达得真切而生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D.诗句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把诗人无限留恋延安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B项正确。
句式变换的标准是:句式改变而意思不变。
例:下面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是()A.他被这恶意的讽刺激怒了。
改为主动句:这恶意的讽刺激怒了他。
B.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改为反问句:难道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吗?C.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改为肯定句:这个问题容易回答。
D.他带的钱不够,只好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
改为双重否定句:他带的钱不够,不得不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
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是B项。
中考关于语言实际运用的题目比之其他更为灵活、实用。
例:在“秋风一阵阵地吹来”的后面,接下去最顺当的一组句子是()A.树枝摇曳着,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