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熊英
发表时间:2015-12-01T11:32:15.7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作者:熊英[导读]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言语过程。
摘要: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言语过程。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毕业生必须达到七级“读”的技能目标,学生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重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推理获取信息等。
这就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但在长期的传统英语教学之中,无论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很大的盲目性,以致造成长期效率的低下,影响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学生
一、通过阅读教学总结,发现学生阅读一般存在的几个难关
1.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
主要表现为:
(1)词汇量略显不足。
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毕业生在学习阶段要掌握2000个单词或习语,其中1200为四会要求的基本词汇,800个三会要求的认读词汇。
参照阅读研究对基本词汇量的测定和教学大纲的阅读要求,2000词汇量显得有些不足。
(2)词义理解不准。
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学生掌握某一单词的意义往往是最初接识的或核心意义。
在日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随时丰富所学词汇的扩展、延伸和转借等意义。
以至于屡屡出现用初识意义去阅读而误解或理解不通的现象。
(3)构词法不重视。
教学大纲公布的25个前后缀常是教学的遗忘点。
一方面,学生没有利用这些前后缀去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因为忽视而不认识由它们构成的单词。
2.句法
一个完整意思的理解是以句子为单位的。
而句意的正确理解要求掌握句子结构。
“英语句子结构模式的掌握,是高效英语阅读的前提。
”由于表达的需要、英语句子结构富于变化、学生对句子结构模式不熟,在阅读中就会因弄不清句子结构而无法理解句子意义。
3.篇章理解的能力
很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
但由于篇章理解能力不强,导致阅读质量不高。
篇章知识方面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不分文体。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写作目的,作者会采取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或应用文体。
不同文体其阅读难度,要求和任务都不同,阅读方法也应不同。
但学生处理各种文体阅读材料的不同之处不在阅读方法,仅在阅读次数。
(2)阅读忽视关联词。
关联词使文章的句子,段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服务一个主题,表明文中句段的开启、转折、延伸、因果等逻辑关系。
阅读忽视关联词导致无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思维脉络。
因而很难快速准确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写作意图。
(3)阅读不分主次。
在文章的主要段落,作者一般提出他的观点,看法,表明主题。
在次要段落,则以事实、例证来支持或反驳某一观点。
阅读不善于判断主次段落就会混淆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找不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4)指代、替代理解不明确。
指代、替代是使上下文之间发生关联作用的衔接手段。
指代有人称指代it, him. he, everybody,指示指代this, that, these, those, the, 地点和时间指代there ,now, then等。
替代词代替上下文的某一语义单位。
有one, ones, do, so/not, same, similar等。
如果指代、替代含义没明确,文章的内容就显得含糊不清。
4.相关背景知识
阅读理解的水平与层次和学生个人的知识体验相关。
相关的背景知识直接影响着阅读理解和速度。
受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我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社会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
学生只能依据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去理解阅读材料。
信息量不足难以产生合理的推测和联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判断失误。
5.不良阅读习惯
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来自口、眼、手的多余动作。
(1)回视重读。
因担心遗漏细节、要点内容,或阅读材料超出学生的知识阅读理解范围重读阅读材料。
频繁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
(2)心读、默读。
在文字符号和意义之间加入声音,直接影响着阅读速度。
阅读研究揭示,眼脑可以直映阅读内容,因为“词的意义在字形之中,而不是在声音之中。
”
(3)指向阅读。
手指或笔指着一个个单词阅读。
阅读速度受制于手或笔的移动。
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
6.逻辑思维不严密
阅读除了具体细节的理解,更重要是字里行间含义的理解。
根据已知内容推测作者真实的观点、态度和文段的寓意。
它要求学生独立思维,充分发挥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的思辨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过分高度概括、过分简单化、有理无据推断、因果关系错误、观点结论前后矛盾等逻辑推理错误。
二、实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1.抓认读训练,打好语言基础 (1)以适当集中,循环复习为原则扫清词汇障碍,认读字句。
获得字句表面意义的理解。
单词学习一要全面,音、形、义、类不可偏否;二要注重运用,突出单词学习的交际性。
单词练习的形式有:1根据音标、释义拼写单词;2据句意和结构需要活用单词;3根据词义比较、固定搭配选用单词;4根据同义、反义、近义替换单词;5根据构词法知识意会单词;6根据文章上下文填空,运用单词。
(2)识句会意的能力:掌握句型结构模式,理解句子表达的意义。
1以动词为中心掌握英语的五个基本句型;2以朗读、背诵、听写课文重要段落、句型的方式,培养英语句型模式感。
3以名词性从句为突破口,以定语从句为难点演练从句。
掌握基本句型的扩展规则和复合句的句型结构。
5以非谓语和从句的相互转换操练句式的扩展和化简。
6以SEFC教材中难句长句为例分析句子结构和理解句意。
2.抓篇章教学,优化阅读效果
课文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词义、句子等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言语理解能力。
(1)猜词悟义的能力。
猜测词义是一种阅读技能。
阅读中常出现生词:一种是学生的语言知识欠缺产生的生词;一种是阅读任务设置的生词,考查学生推测词义的能力。
猜测词义要依据上下文,篇章是最大的上下文。
学习中,培养学生通过定义、解释、描述、因果、比较、反义、构词法等手段依据上下文推知词义。
分析性阅读能力。
分析性阅读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理清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快速理解篇章的大意。
分析性阅读重点抓文体判断和关联词寻读的训练
3.判断文章类型,指导阅读重点
(1)记叙文。
突出细节的阅读和基本内容的理解。
重点注意主要人物的言行,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经过去理解人或事物的意义。
(2)描写文。
阅读注意力集中在人或物的特点或特征描写。
(3)说明文。
说明文旨在说明或解释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内在的联系。
阅读重点为寻找和归纳主题句或结论。
(4)议论文。
阐明事物的性质,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指导学生重点捕捉作者的观点。
阅读注意力集中在首尾段,注意分清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
4.抓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要提高阅读速度,一方面要求学生眼脑直映阅读材料,克服不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1)略读。
粗略地阅读语言材料的面式读法。
通过略读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快速阅读时,训练学生略读文章标题判断预测主要内容。
略读首尾段、首尾句了解文章大意。
(2)跳读。
带着明确目的寻找特定信息,忽略无关内容的点式阅读。
跳读适用于细节检索式问题。
SEFC阅读课前的问题常可以用来训练跳读技巧。
(3)组读。
以意群为单位,一组一组视读。
边读边理解。
减少眼停次数,缩短 “眼脑直映”时间。
(4)记忆。
阅读语言材料时,熟记文中的重要事实,情节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重要手段。
边读边忘,便无法深入全面理解材料。
回视,重读等不良阅读习惯会随之出现。
加强记忆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背诵重点句型、段落主题句、课文主要段落、结论,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求学生阅读一段文章,然后复述该段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
基础扎实,厚积薄发;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持之以恒,多看多读,量变质变。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侧重阅读,学生注重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二中 0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