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
2
卢梭
卢梭在近代中国是革命 思想的来源,晚清时卢 梭的学说传入中国。( 卢骚,路索)
.
3
卢梭的生平和著作
日内瓦公民 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城,他所展望的共和国某种意义上就 是日内瓦城。卢梭一出生母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给他 留下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作品,卢梭和他的父亲经常 在一起看书,通宵达旦。 卢梭一生没有上过一天学,十岁时被父亲抛弃,尝遍人 间疾苦。 卢梭16岁时遇到华伦夫人,与华伦夫人、园丁三人同居 。 30岁时卢梭被华伦夫人抛弃,只身到巴黎游荡。 42岁时,长期住在一个旅馆与一个女仆同居,生下了好 几个孩子,卢梭把他们都送进了孤儿院。
旧 译 《 民 约 通 义 》 ( 1898 ) 、 《民约论》(1903)
.
7
卢梭论合法性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 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 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 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 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 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 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 (法)卢梭:《社会契约 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7年,第8页。
.
15
“资产者”这个词是卢梭的 伟大发明
卢梭以“资产者”的形象来刻画现代人的典 型特征。资产者不是公民,也不是贵族,不 懂得诗歌,没有英雄气概,很现实,没有宗 教,其道德是金钱性质的,因为资产者的理 性就是算计,所以卢梭心目中的资产者与洛 克笔下理性和勤奋的人是一类人。卢梭认为 资产者虽然获得了财富但是付出了尊严的代 价。
.
10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理路
自然状态下人类无法生活时,寻求共同协作,以求自存 。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 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 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 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卢梭契约论中的转让: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 全部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会契约便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严重的滥用


第一卷 第七章 论主权者
.
12
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
第一卷 第8章 论社会状态
.
13
民主
卢梭公意的逻辑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共 和国中没有一个人受到奴役,每个人都失去自己 的又得到了其他人的,人们很高尚。卢梭讲的是 直接民主,批评代议制民主,民主就是自己做自 己的主人。
“公意”:自己与自己缔约,自己服从自己
.
11
“迫使他自由”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
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每一个
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
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件;没有这一条件,社
卢梭认为民主的核心在于高度的同质性,在 语言、文化、传统、宗教等实质性问题上没有太 大分歧,涉及国家大事时是一个声音。因此服从 政府和法律就是服从自己。人不同意是受了欲望 的蒙蔽。
.
14
自由与民主的张力
卢梭的社会契约以个人为出发点,以国家为 终点。卢梭认为人民是一个共同体的抽象的存在 ,国家就等于人民。当卢梭从个人推导出社会契 约时,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卢梭捍卫自由,在 自然状态中人是自由的。进入现代社会,如果政 府不好,人民的自由就会失去,如果照他的方法 构建一个共和国,自由就不会失去。卢梭的起点 是自由主义的学说,但其结论是民主理论。从卢 梭那里可以看到自由与民主的张力。
.
4
卢梭的生平和著作
卢梭39岁时写应征文章,科学与艺术是敦风化俗还是 伤风败俗?他的这篇征文获奖。1749年卢梭写就了《 科学与艺术》,认为科学与艺术伤风败俗。卢梭后来 依靠贵妇人提供食宿,在蒙莫朗西山谷中建立隐庐写 作。写了言情小说《新爱洛漪丝》,十分畅销。 1753年卢梭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1762年写了《社会契约论》,同一年又写了《爱弥儿 》。 卢梭死后出版了《忏悔录》《对话录——卢梭审判让 雅克》《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
那么,就让我们承认: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 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
.
9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对霍布斯的批评:
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 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 己的义务。……规定一方是绝对的权威,另一 方是无限的服从,这本身就是一项无效的而且 自相矛盾的约定。……无论我的奴隶可以有什 么样的权利反对我,既然他的一切都属于我所 有,而且他的权利也就是我的权利;那么,这 种我自己反对自己的权利,岂不是一句毫无意 义的空话了吗?
.
5
卢梭的生平和著作
《论艺术与科学》(1749)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53) 《新爱洛伊斯》(1761) 《社会契约论》(1762) 《爱弥尔》(1762) 《忏悔录》(1765—1770)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
1778)
.
6
《社会契约论》解读
本书书名,卢梭最初写作《社 会契约论》,后改为《论政治 社会》,最后,再改为《社会 契约论》。本书书名的副标题 ,最初是《论国家的体制》, 后改为《论政治的形成》,再 改为《论共和国的形式》,最 后正式确定为《政治权利原理 》。
.
1
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众说纷纭、影响巨大的卢梭
卢梭在西方最初是自由的象征,是资 产阶级革命的代言人。 卢梭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 “二战”后人们出于对极权主义的反 思,把极权主义的思想史渊源在近代 追溯到卢梭。卢梭的民主被以色列的 塔尔蒙称为极权主义的民主。在《极 权主义民主的起源》中,塔尔蒙认为 卢梭歌颂集体主义,把集体凌驾于个 人之上。
.
8
卢梭论强力、权力、权利
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 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向 强力屈服,只是一种必要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志的 行为;它最多不过是一种明智的行为而已。
一切权力都来自上帝,这一点我承认;可是一疾病也都 来自上帝。难道这就是说,应该禁止人去请医生吗? 假如强盗在森林的角落里抓住了我;不仅是由于强力 我必须得把钱包交出来,而且如果我能藏起钱包来, 我在良心上不是也要不得不把它交出来吗?因为毕竟 强盗拿着的手枪也是一种权力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