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趣味化学实验初级课程

小学生趣味化学实验初级课程

第一课时引言:自我介绍(隐形字)具体操作如下:1)提供一瓶“墨水”(酚酞、淀粉水溶液、醋酸溶液),让孩子们在事先准备好的A4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写完后看看会出现什么问题?(墨水写出来的字是无色的,墨汁干掉后字就消失了)。

2)向孩子们提供3种“神秘药水”(氢氧化钠水溶液、碘溶液、甲基橙水溶液),让孩子们各自尝试分别将此3种“神奇药水”喷到消失的字迹上,观察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其中有一种药水会让之前消失的字迹重新显示出来,并且不同的人写的字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3)需要给老师起个跟化学相关的名字,避免使用老师学生这样的词语,引入“化学”。

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及元素周期表初见1.化学就是用来研究物质的,研究某个物质是什么,能用来做什么;以提问的形式,让孩子们观察实验室的组成,介绍物质的概念;2.展示几种混合物:水和乙酸乙酯、牛奶、沙、糖混合物,引导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引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3.延续开始对实验室组成的观察由大(墙壁、桌椅、仪器等)到小(砖、木头、金属等),引导孩子们对物质组成的好奇,引出分子、原子的概念。

4.利用视频展示原子的内部结构,并让孩子们自己扮演中子、质子以及电子,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1)质子的数量决定着它是什么;2)中子的数量决定着它的重量;3)电子的数量决定着它喜欢跟谁做朋友。

5.利用分子结构模型组合,展示单质(铁、银、碳)和化合物(水、二氧化碳)的区别,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组装不同物质。

6.世界万物,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这个看似复杂多样的世界其实都逃不出一张小小的元素周期表(用实体墙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就像26个字母帮助大家顺畅的用英语交流、同样也类似于7个音符的不同组合谱出了那么多悦耳动听的乐曲。

7.通过利用图片、短片或者真人秀的形式辅助讲述门捷列夫创建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短片制作素材:化学是伴随着宇宙的产生而出现的一.宇宙和生物的产生:1.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创造人类及各类生物;2.科学理论:宇宙大爆炸,物种起源等无论是那种理论,最终都将展现宇宙星系(银河系)和人类生物。

二.门捷列夫的出生及成长之路三.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及完善第二部分:厨房里的奥秘实验部分1.螃蟹(虾、三文鱼)蒸熟后变红的原因解密螃蟹(虾、三文鱼)体内的虾青素与蛋白质结合后,呈现青、蓝色,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将与其结合的虾青素释放出来,使其呈现虾青素原本的红色。

用简单的脑筋急转弯:一只青螃蟹和一只红螃蟹比赛跑步,谁先到终点?引入主题。

实验可以首先通过现实的生、熟螃蟹或虾的区别比较让孩子们对此现象有个直观的感受,然后通过实验展示变色过程:虾青素试剂与蛋白粉在水溶液中结合,呈现青、蓝色,后加热溶液,观察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实验预习:确定市售蛋白粉是否能在常温下与虾青素溶液结合,若不能,试验寻找两者可以结合的条件;若能,试验找出两者结合的最佳配比。

/st37320/Product_978710.html第三部分:创意蜡烛1.将不同颜色蜡烛切碎分别放入烧杯中,于加热套上加热至融化;2.将蜡烛芯剪成合适长度,备用;3.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颜色融化为流体的蜡烛油,并缓缓倒入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蛋糕模具中,倾倒的时候将蜡烛芯固定在中央(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一定的香料,制成香薰蜡烛);4.放置至蜡烛油冷却凝固即可;/s/blog_62e9673d0101ayvf.html第二课时第一部分:元素周期表基本规律1. 展示蜂巢和蚁穴结构图片,每一种家族都有一个独特的“家”,让孩子们想象元素的家会是什么样子?2. 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实体墙(或模型),介绍门捷列夫为什么把元素的家建成这种形状,每种元素又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排列在表中:1)在给这些元素安排房子的时候,门捷列夫首先让他们按照大小进行列站。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表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元素越来越大(可用俄罗斯套娃或橡皮泥进行形象展示);让孩子们自己用橡皮泥捏一些不同大小的圆球排列元素周期表。

2)处在同一行的元素,但是从左到右,拥有的电子数逐次增加,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强,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弱(拔河实验进行验证);3)处在同一列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所穿的衣服件数越来越多,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可通过多人间力的传递实验、或磁铁对不同距离出铁磁性金属的吸引力强弱实验让孩子们亲身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 元素分类:让孩子们通过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名字和实物图片的观察,分享观察的结果(提示:元素分类);实体墙中的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用不同颜色的彩灯制作背景光,区分金属区、非金属区和准金属区。

打开彩灯,再让孩子们观察不同颜色区域中元素的区别。

4. 元素唯一性:元素和人一样,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所以他们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如果将他们互换,会产生什么结果呢?1)用非金属(木头)代替电路中的一段金属铜丝,观察现象;2)烧烤用的碳换成金属铜又会怎么样呢?第二部分:卤水点豆腐用舌尖上的中国中对豆腐的介绍片段做引言(或含有豆腐介绍的电影片段也可)。

/ptv/vplay/20008827.html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豆腐,感受从黄豆到豆浆再到豆腐的变化过程,课后可将自己制作的豆腐带回家,让孩子们品尝自己制作的豆腐,加深兴趣。

详细实验过程略(实验所需压制豆腐的超小型木质模具可能需要自制或定做)第三部分:血肥皂(有待试验)初期设想:1)将市售肥皂切碎,微波融化;2)往固定模型中倒入薄薄一层熔融态肥皂;3)分别在左右两边分别撒上一定量的酚酞和碳酸钠;4)再倒入一层肥皂;5)重复上述操作,知道得到合适大小的肥皂;6)将模型放入冰箱中冷却至肥皂彻底凝固即可。

或将熔融态的肥皂分置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酚酞和碳酸钠,搅拌均匀后同时导入模具中冷却至凝固。

第三课时第一部分:空气的组成(C、O、N)1.用实物(图片)展示石墨、木炭、钻石展示元素碳的不同存在形式,各物质的不同性质:1)2.首先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呼吸实验(见炼金术一期讲座),呼出的气体会让石灰水变浑浊,探索空气的组分——二氧化碳:1)将一根燃烧的蜡烛缓缓的放入放有一定量干冰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感受二氧化碳的阻燃性质,介绍干冰灭火器的工作原理;2)将少量干冰放入气球中,系牢气球,观察现象:气球会自动鼓起来,干冰升华,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3)准备一盆水生植物盆栽,将一定量的干冰放入水中,观察现象:烟雾缭绕,即舞台烟雾的制造原理;4)组装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由元素碳和氧组成的:展示石墨、金刚石足球烯的分子模型和实物图片,说明同一种元素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的物质在外形和性质上都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3.将一个玻璃烧瓶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使空气不能进入,观察现象,为什么蜡烛会熄灭?蜡烛在燃烧的时候需要什么物质?——氧气的存在;4.将燃烧的蜡烛固定在水中,使烧瓶口完全浸入水中,观察现象,为什么会有水进入烧瓶中,重复实验,观察每次进入瓶中的水量是不是一样多,思考为什么?——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5.将一定量的棉线放置于玻璃培养皿中,放在天平上称重,然后点燃棉线,观察现象:棉线的重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6.引导孩子思考如果空气中不含其他气体会怎么样?1)氧气含量过高:氧气助燃(阿波罗1号失事视频播放);2)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金属镁的燃烧、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7.空气中的其他气体1)氮气:保护性气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子结构展示,氮是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但是动植物都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气态氮,生物固氮(植物根部根瘤图片展示),液氮性质的视频展示;第二部分:食物中的能量第三部分:干冰制作冰激凌(或碳酸饮料)1. 草莓洗净去蒂,取一半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果汁,挤入柠檬汁搅匀。

2. 剩下的一半草莓,切成小丁待用3. 100克白砂糖倒入40ML水中,煮至115度(水起小泡,并有些黏稠)。

4. 煮糖水的时候,将蛋黄打散,然后一点一点倒入煮好的糖水,继续打至颜色变浅,温度降低。

5. 将淡奶油打至6成发。

6. 将打发的淡奶油,降温的蛋黄液、草莓汁、草莓丁混合均匀。

7. 倒入容器中,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加入干冰,直至呈冰激凌状。

第四课时第一部分: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氢气1.提前在教室里准备一些氢气球和普通气球,让孩子思考为什么有的气球飘在空中,而有的却不能?1)市面上出售的能漂浮在空中的气球,里面填充的是氢气,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氢所在的位置,它只含有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所以它是所有元素中最轻的一个,也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一个;2)而一般的气球我们吹入的是空气,根据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知道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从他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这两种物质明显都比氢气要重,所以填充有氢气的气球会浮在空气中。

2.播放炼金术讲座中关于惰性气体气球的实验,让孩子们预测哪些气球会漂浮在空中,哪些不会?3.播放锡箔在氙气中漂浮的视频。

4.准备好装有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的玻璃管,使用触发器激发管中气体,让孩子们观察现象:氦:淡紫红色光;氖:红色光;氩:紫蓝色光;氪:粉红光;氙:紫光;简单的解释为什么不同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5.白炽灯实验:用一个完好的白炽灯和一个没有玻璃外壳,钨丝暴露在空气中的破损白炽灯,同时通电,观察现象,解释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1)白炽灯内一般充满氮气和氩气的混合物,这两种气体都为惰性气体,性质稳定,以保护钨丝在加热过程中不会被快速氧化,以延长白炽灯的寿命;2)暴露在空气中的钨丝会随着电流的通过,温度升高而被氧化;第二部分:紫外线大搜查1.先将热水(80ml)中加入绿茶粉(1勺),溶解均匀,之后用滤纸滤出清澈的绿茶汁液;2.待绿茶汁凉后,连同橄榄油(15ml)、简易乳化剂(1ml)置入一个干净的面霜罐子并搅拌均匀;3.最后添加化妆品级抗菌剂(0.5ml)及二氧化钛(6g),再充分搅拌均匀,备用;4.将紫外线指示卡片的一半面积涂抹上上述自制的防晒霜,打开紫外线手电筒,待其稳定5min后,将一半涂油防晒霜的紫外线指示卡至于紫外线手电筒正下方,照射1min后,观察现象;5.发现涂抹有防晒霜的一半卡片仍为原来的白色,而为涂抹防晒霜的另一半卡片却发生了颜色变化,由白色变成了淡紫色,同样紫外线若直接照射在皮肤上,轻则导致人体内黑色素聚集沉淀致使被太阳照射到的皮肤变黑,重则晒伤皮肤,导致皮肤癌的发生;引导孩子们注意防晒,保护皮肤。

/post/475518//blog/static/4868520620123189342044/第三部分:自制荧光棒荧光实验(液体A是各色不同荧光颜料与双草酸二酯(CPPO)溶于溶剂的溶液,液体B是双氧水溶于溶剂(叔丁醇)的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