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第八、九节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的外交政策
第四章第八、九节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的外交政策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已 经于1999年 经于1999年3月通过有关部署国家导弹防御 系统(NMD)的法案,研制和部署导弹防 系统(NMD)的法案,研制和部署导弹防 御系统已成为美国的国策。
2、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2 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布什总统上台后,决心加快研制和部署导 弹防御系统的进程,而且扩大了导弹防御 系统的范围,执意要发展涵盖陆基、海基、 空基乃至太空基的导弹防御系统(MD), 空基乃至太空基的导弹防御系统(MD), 要达到“ 要达到“能够防止任何国家攻击美国而美 国可以攻击任何国家” 国可以攻击任何国家”的目的
二、参与扩展战略
该战略的核心是,在不存在同等的战略对 手和意识形态竞争的条件下,美国可以随 着自由市场的扩大和民主价值观的扩展即 全球化的深入,通过接触,而非遏制,来 改变主要大国不满足于现状的行为,使他 们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成员,从而保 证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扩展。
三、塑造-反应-准备战略 塑造-反应-
第八节 克林顿时期的外交政策
一、三大外交支柱 二、参与扩展战略 三、塑造-反应-准备战略 四、推动北约东扩 五、加强美日同盟
克林顿(1946- 1993.1-2001.1在任 在任) 克林顿(1946-,1993.1-2001.1在任)
乔治敦大学际政治学学士学位,耶鲁大学法学院获法学 博士学位,1973年起阿肯色州州立大学担任教授 博士学位,1973年起阿肯色州州立大学担任教授 1978-1980年任阿肯色州州长,1982-1992年又连续5 1978-1980年任阿肯色州州长,1982-1992年又连续5次担 任州长 美国第一位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总统。 竞选口号:It's 竞选口号:It's the economy,stupid! economy,stupid! 第二位遭受国会众议院弹劾动议的总统,但弹劾动议未 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仅次于西奥多·罗斯福(42)和约翰·肯尼迪(43)之后 仅次于西奥多·罗斯福(42)和约翰·肯尼迪(43)之后 的最年轻的美国总统(46岁时担任总统) 的最年轻的美国总统(46岁时担任总统)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罗斯福之后连任成功的唯一一位民主党总统 任内美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也是现代 美国总统中离任时公众支持率最高的总统
3、反对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 反对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6年 月,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1996年9月,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 禁止核试验条约》 禁止核试验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禁止缔约国进行核爆炸。但五个核国家( 禁止缔约国进行核爆炸。但五个核国家(美、 英、法、俄、中) 英、法、俄、中)为了保证其核武器的安全 可靠而进行的非爆炸性核试验 可靠而进行的非爆炸性核试验不在禁止之 非爆炸性核试验不在禁止之 列。
1、抛弃《京都议定书》2 抛弃《京都议定书》
2001年 月,布什政府以“ 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将会损害美国经济发展” 放将会损害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 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制温室气体的义务” 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制温室气体的义务” 为借口,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为借口,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布什 政府甚至还声称,《京都议定书》 政府甚至还声称,《京都议定书》协定缺 乏“科学结论”。美国成为八大工业国之 科学结论” 中惟一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中惟一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国家。
四、推动北约东扩 1
1949年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 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挪威、丹麦、葡 萄牙、冰岛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萄牙、冰岛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1952年 月土耳其、希腊加人。1955年 1952年2月土耳其、希腊加人。1955年5月联邦德 1955 国加入。同月,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 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民主 德国缔结《华沙条约》 德国缔结《华沙条约》,与北约对立的华沙条约 组织宣告成立。
2、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3 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9·11”事件以后,美国国内反对建立导弹防 11” 御系统的声音大为减少。2001年12月,美国 御系统的声音大为减少。2001年12月,美国 总统布什正式宣布美国决定退出《 总统布什正式宣布美国决定退出《反导条 约》,并于6个月之后生效。美国单方面退 ,并于6 出《反导条约》将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反导条约》 它对国际多边裁军进程是一个严重打击。
2、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1 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核心是通过禁止双 反弹道导弹条约》 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来相互确保对于 对方的“核威慑平衡”,在“核恐怖平衡” 对方的“核威慑平衡”,在“核恐怖平衡” 的基础上避免爆发核战争。《反导条约》 的基础上避免爆发核战争。《反导条约》 签订后,30年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战略稳 签订后,30年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战略稳 定的基石。
四、推动北约东扩4 推动北约东扩4
2004年 2004年5月份,北约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 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 马尼亚、保加利亚7 马尼亚、保加利亚7国为新成员,北约成员 达到了26个。 达到了26个。
五、加强美日同盟
1992年 1992年6月,宫泽内阁推动国会强行通过了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也称“向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 也称“ 海外派兵法” 海外派兵法”)。该法的通过突破了现行宪 法不准向海外派兵的禁区,迈出了通向修 宪之路的十分重要的一步。
1997年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1997年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主要内容 为三项,即平常时期的合作、对日本进行 武力侵略时的合作以及日本周边地区发生 不测事态时的合作。特别是对最后一项作 了详细的规定,即在日本周边地区发生 “对日本的和平与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事 对日本的和平与安全有重大影响” 态时的合作。
三、“邪恶轴心”说 邪恶轴心”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 29日发表了他上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1月29日发表了他上 任以来的第一个国情咨文。在演讲中,他 指出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主要 证据是像伊朗、伊拉克和朝鲜这样的国家, 一直致力于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它 们的恐怖盟友组成了“邪恶轴心” 们的恐怖盟友组成了“邪恶轴心”,对世 界和平与安全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四、推动北约东扩2 推动北约东扩2
1966年 1966年7月,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但仍是北约政治成员,北约总部从巴黎迁 至布鲁塞尔。1982年 至布鲁塞尔。1982年5月,西班牙加入北约, 由此达到16个成员国。 由此达到16个成员国。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北约罗马首脑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北约罗马首脑 会议通过了《北约战略新概念》 会议通过了《北约战略新概念》,明确北 约今后的主要任务是“ 约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冲突和处理危 机”。
《京都议定书》旨在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 京都议定书》 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联合国气候大 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共有 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共有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
《京都议定书》的内容是实现公约的第一 京都议定书》 阶段安排,所以只涉及工业发达国家。其 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的二 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的二 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 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 基础上平均减少5.2%。 基础上平均减少5.2%。
一、单边主义路线 二、先发制人战略 三、“邪恶轴心” 三、“邪恶轴心”说
一、单边主义路线 1、抛弃《京都议定书》 、抛弃《京都议定书》 2、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弹道导弹条约》 3、反对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反对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抛弃《京都议定书》1 抛弃《京都议定书》
一、三大外交支柱
经济安全、军事实力和扩展民主:克林顿 上台后,表示要恢复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 领导地位,在其第一任期间,把经济安全 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优先位置。在克林顿 任职期间,美经济得到恢复并有新的发展, 美经济经历了二战后持续最长的增长期。
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4.7%, 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4.7%, 1998年占世界的28.73%,遥遥领先于其他国 1998年占世界的28.73%,遥遥领先于其他国 家,现在上升到31%以上。世界力量对比进 家,现在上升到31%以上。世界力量对比进 一步失衡。与此同时,美国强调维持其超 级军事强国的地位,同时在全世界扩展民 主。
虽然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该条约, 但是,1999年,当时共和党占多数的美国参 但是,1999年,当时共和党占多数的美国参 议院以51票对48票否决了《 议院以51票对48票否决了《全面禁止核试验 条约》 条约》,这成为克林顿总统的重大挫败。
3、反对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 反对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国际条约和一般国内法案不同,国际条约 即使被参议院否决,也只是退交参议院外 交事务委员会备案,可由下届参议院重新 提出审理;换言之,任何国际条约一经递 交参议院处理,总统便没法主动“收回” 交参议院处理,总统便没法主动“收回”, 除非是参议院主动将条约发还总统处理。
1997年 月,美军参联会发表《 1997年7月,美军参联会发表《国家军事战 略》报告,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 塑造- 报告,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 反应-准备” 反应-准备”。塑造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 接触来塑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反应,实际上指的并不是针对有大国引起 的所谓甲类威胁,而是针对“乙类威胁” 的所谓甲类威胁,而是针对“乙类威胁”, 即由伊拉克、朝鲜那样的“无奈国家” 即由伊拉克、朝鲜那样的“无奈国家”所 发动的地区侵略而言的。而准备,指的是 为不确定的未来作好准备。
四、推动北约东扩3 推动北约东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