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2H2+O22H2OB.KMnO4△K2MnO4 + MnO2 + O2↑C.D.C +O2CO22.如图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3:1B、4:1:2C、3:1:3D、3:1:23.(2013•天津)现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 C和4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1:1 B.2:1 C.4:1 D.5:1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右边关系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CuO+CO Cu+CO2B.2H2O2H2↑+O2↑C.CaO+H2O=Ca(OH)2D.2NaOH+H2SO4=Na2SO4+2H2O5.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gC.大于(a+b)g D.小于等于(a+b)g6.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1: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8.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
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1)第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2)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课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化合反应得到H2SO4。
X的化学式为。
9.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 .该图示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 .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25452P O P O +=点燃B .322623Fe HCl FeCl H +=+↑C .32223KClO KCl O =+↑D .2442Cu H SO CuSO H +=+↑11.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S-32 O-16 C-12 H-1)A .S+O 2SO 2B .2CO+O 22CO 2C .2H 2+O 22H 2O D .CH 4+2O 2CO 2+2H 2O1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X 、Y 、R 、Z 四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如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表示的是化合物C .R 在该反应中的作用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D.该反应可表示为Y2+2Z2X X2+2Z2二、填空题13.(8分)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化学表达式,并标出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反应(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反应(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属于反应(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属于反应14..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 ____、C 、D__________。
(2)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3)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0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的燃烧: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16.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
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了?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此,还需要选择_____________(填一种试剂名称),再进行实验即可。
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B、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应为:2KMnO4△K2MnO4 + MnO2 + O2↑,故选B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D【解析】试题分析:对比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仍含有1个A分子,说明反应前的4个A分子中有1个分子未参加反应,则可知:,只有3个A分子参加了该反应,反应前有1个B分子而反应后没有B分子,说明1个B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前没有C分子,反应后生成了2个C分子,所以,该反应中A、B、C各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是:3:1: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3.D【解析】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2g=5:1.故选D.【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4.A【解析】试题分析: A.CuO+CO△Cu+CO2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此项符合要求。
B.2H2O通电2H2↑+O2↑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此项不符合要求。
C.CaO+H2O=Ca(OH)2是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2NaOH+H2SO4=Na2SO4+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所以应选A项。
考点:基本反应类型5.D【解析】试题分析: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恰好反应时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等于(a+b)g,不恰好反应时某种物质有剩余时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应该小于(a+b)g,所以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不大于(a+b)g.故选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6.B【解析】试题分析:A、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物只含有一种分子,生成了两种分子,从宏观上看是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正确;B、反应物是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的分子均由同种原子构成,均属于单质,生成的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正确;D、反应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从宏观上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
故选B.考点:图表所表示的化学信息、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合价规则、反应类型7.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前后质量的变化判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乙反应前是1g,反应后为26,质量增加了25g,是生成物,丁反应前是32g,反应后为12g,质量减少了20g,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甲为反应物,且反应的质量为25g-20g=5g,故反应可表示为:甲+丁→乙,A、由于甲反应了5g,故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正确,B、乙是生成物,错误,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5g:20g=1:4,正确,D、物质Z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但并不知道是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故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催化剂的特点8.(1)CO + 2H2 CH3OH(2)SO3【解析】试题分析:(1)据题意知道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醛,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变,故化学方程式为 CO + 2H2 CH3OH (2)SO2被氧化为SO3 ,SO3+ H2O= H2SO4,故X的化学式为SO3考点: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
9.A【解析】试题分析:A、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正确;C、该图示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正确;D、一切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故选A考点:置换反应,分子与原子区别,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
【答案】A【解析】A.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A正确;B.铁和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气,方程式两端的氯原子个数不相等,即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错误;C.氯酸钾应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错误;D.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不能和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故错误.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分析各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与酸反应分析;根据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考点: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掌握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书写方程式遵循的原则、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为化合反应,故D是错误的,根据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A是错误的,再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故选C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2.A【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示知,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表示的是单质,错误;C、R在该反应中的作用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错误;D、该反应可表示为Y2+2Z2X2X+2Z2Y,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