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① 2Mg + O2 = 2MgO
(化合,氧还)
② CaO + CO2 = CaCO3
(化合,非氧还)
③ H2CO3 = H2O + CO2
(分解,非氧还)
④ 2H2O 电解 2H2↑+ O2↑
(分解,氧还)
⑤
NaOH + HCl = NaCl +
(复分解,非氧还)
H2O
⑥ NaCl + AgNO3 = NaNO3 + AgCl↓
2、我校为普通中学,学生的基础知 识比较薄弱。
教法与学法分析
1、“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突出:
由教材的特点确立教学的主线. 由学生的特点确立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2、教学手段的采用
•以设疑、分析、归纳、总结为主体,抓住 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这一关键, 通过镁条的燃烧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反 应,锌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例子,从得 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一一揭示 反应的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
整体构思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内容之一,贯 穿中学化学始终。教材将其安排在必修1第二 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拓展了初中 已有的化合价、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知识, 又对即将学习的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 识作了铺垫,学生也可在后续学习中巩固、 强化对氧化还原反应内涵的理解,充分体现 了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主导思想。
②H2 + CuO = Cu + H2O (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③H2O+CO2=H2CO3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④Zn+H2SO4=ZnSO4+H2↑ (该反应是氧化 还原反应吗?)
此设计的目的:初中所学的狭义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已 无法解释什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为此找出氧化还
(复分解,非氧还)
⑦ Zn + H2(SO置换4 =,Z氧n还S)O4 + H2↑
⑧H2 + CuO = Cu + H2O
(置换,氧还)
此练习目的:让学生自己找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 本反应的关系,达到本课内容的升华。
5、知识小结阶段——归纳方法,布置作业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 本概念以及它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 系。
电流表的变化:指针偏转
0 1Βιβλιοθήκη 20Zn H2 SO4 ZnSO4 H2
此设计虽然学生不懂原电池原理,但是此试验很容易 让学生明白有电子的转移,从反应实质上引入氧化还 原反应是由电子转移的反应。
相关知识拓展结论
2Mg+O2=2MgO 学生活动:分别分析对Mg和O2的得氧失氧状况
此设计的目的:学生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上仍不清 晰,可用讲述的方式告诉学生:电子转移必须有转入和转出才能 叫转移,转入和转出是不同物质在反应中发生的两个完全不同的 反应过程,既对立,又有联系,即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常合称 氧化还原反应。对Mg而言—是得氧,对O2而言—是失氧,因此 两步反应必然同时发生,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 的,同时又是统一的,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巩固练习
0
+2
0
+1
H2 + CuO = Cu + H2O
得氧:H2 氧化反应 化合价升高 原因:失电子 电子转移
失氧:CuO 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 原因:得电子
此练习目的:让学生从得氧失氧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 应过渡到有化合价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升华到氧 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4、知识拓展: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 本反应的关系
教学程序的设计
实验引入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知识探索
知识拓展
知识小结
分五个阶段进行
1、进行试验,提出问题,建立矛 盾体,明确教学目标
实验:
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① 2Mg + O2 = 2MgO
此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通过提问,学生的回答,为提出广义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做铺垫
再次提出问题,为氧化还原反应概 念引出提供矛盾激化点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105:54: 2205:5 4Dec-20 11-Dec-20
“操作性评价”强调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达成度和操作 技能的点评.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120. 12.11Fr iday, December 11,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5:5 4:2205: 54:2205 :5412/ 11/2020 5:54:22 AM
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 1 、2 三导部分习题
作业设计以落实教材为主,强化 基础,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一.氧化还原 二.实验与 反应的概念 练习
三.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 的特征与本质
评价方式:“观察法评价”及“操作性评价”.
“观察法评价”是在授课过程中努力观察学生的学习 表现,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 析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 的概念理解。
过程与方法
1、从狭义的定义入手上升到广义的定义,由简单到 复杂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以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 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培养 学生的探究精神。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 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2、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透过现象看 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自然观。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 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生知识状况:初中已学习电子得失、化合 价等知识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 反应,但不系统。 学生能力情况:1、学生通过初中一年的化 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 学习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 中。
2、发现、并分析问题
0
0
+2 -2
① 2Mg + O2 = 2MgO
0
+2
0
+1
② H2 + CuO = Cu + H2O
③ H2O+CO2=H2CO3 化合价没变化
0 +1
+2
0
④ Zn+H2SO4=ZnSO4+H2↑
pq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找出广义氧化还原反应 的概念
3、知识探究:进一步深究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