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多元模型的建构[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并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多元模型的建构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研究生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据统计,1965年,我国研究生的在校生人数只有4526人,而到了2005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36.48万人,其中博士生5.48万人,硕士生31万人;在学研究生97.86万人、其中博士生19.13万人,硕士生78.73万人;毕业研究生18.97万人,其中博士生2.77万人,硕士生16.20万人。
这些博士和硕士中的大多数人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主力军,在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学术水平、组织管理才能等方面表现出众。
他们已成为中国科研队伍、高校师资队伍、高新科技产业中一支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一、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
(一)方向性。
素质测评应围绕着研究生培养目标,从素质的基本内涵出发,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状况,不仅关注课程成绩,还应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性。
由于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学习、成长、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素质测评必须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分层次、分类
别确定测评内容,科学地将相关性较大的测评项目整合归类,制定出科学、简易的测评指标体系,而且尽量做到具体化、行为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于实施。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应将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在定性分析中充分运用量化手段,使定性分析指标易于操作,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两种方法的交叉互补、综合运用正是现代研究生评价的发展趋势。
(四)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相对评价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侧重分析研究生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是横向的比较,;绝对评价是将研究生学业及各方面的成绩和表现与事先设置的各类培养目标相比较。
在实施中,应将两种评价方式有效结合起来,逐步淡化相对评价,重视绝对评价的主导作用。
(五)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研究生是素质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是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环节。
没有被评者的积极参与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评价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六)综合性。
评价体系要能涵盖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身心素质等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要综合各方面的评价意见,以实现评价的最终目的,全面反映出研究生的个性品质。
二、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多元模型构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对智力问题作了长期、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
他对神童、天才个体、脑损伤病
人、有特殊技能而心智不健全者、正常学生、正常成人、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各种不同文化中的个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于1983年提出了他自己独特的关于智力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智力包括以下八个方面: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内省的智力和观察自然的智力。
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它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发育和成熟起来。
综合素质应是它的总和,即各方面素质在主体“人”的外在反映。
以加德纳思想为依据,研究生综合素质应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
将以上素质细化,得出下列多元评价指标及具体内容:
1.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
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2.法制观念与时代意识。
努力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正确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与时俱进,树立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的开拓进取、讲求实效、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保护环境等观念,努力创建和谐社会。
3.学习态度与科学精神。
对待知识具备研究生应有的热情、兴趣,并不断拓展学习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具有专心致志的钻研精
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有献身科学的精神,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将理论研究和实际相结合。
4.课程学习与科研能力。
学位课、专业课应达到规定的学分。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各种检索工具;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参与国家、省级或市级课题,有文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获奖。
5.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能体现相关学科知识面的广度,基础理论知识宽厚程度,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入程度;作者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引用他人成果有注释,论据可靠充分,论文逻辑体系严谨、表达清楚、图表规范;论文有创造性和前瞻性。
6.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具备健康的体魄。
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
力。
8.生活态度和自我定位。
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有上进心,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有追求的目标。
对自我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清醒的认识,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和接纳自己。
根据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构造一个用于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库,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由此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分析和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海燕,林伟连.研究生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
[2]夏怡新,朱斌.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
[3]郭震.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透视[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