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一、单选题:共25题1.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A.服装加工B.有色冶金C.汽车制造D.软件开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A项服装加工的主导区位是劳动力导向型故A错。
而B有色冶金的主导区位是动力故B错。
而C项的主导一般多以市场为主故C错。
D的主导区位是技术导向,故D对2.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
完成下题。
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D.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行星适宜居住的条件,可以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分析:日地距离及昼夜交替的周期决定地球上适宜的温度,而此题材料重在描述比邻星的强度及宜居星与比邻星的距离,它们的距离远近直接决定了宜居星地表的温度,而温度是星球上是否适宜居住的重要条件故选A。
而其他选项均与星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无关,故不选B C D。
3.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
完成问题。
图中布局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中污染大气的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对方位的布局。
A项的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北风,当主导风向为北风时工业区污染居住区,故A错。
B项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北风,当北风时工业区在居住区的上风向,故B错。
C项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当盛行东南风时,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上风向故错。
只有D项符合,故选D。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
完成问题。
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②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A5.B【解析】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防止乱占耕地,A对。
我国中小城市应加快发展,故B错。
根本目的不是区域的协调发展,故C错。
而D项明显不是目的,故D错。
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不能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故①错,能够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故②对,并且提高了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故③对,土地资源是无法进行区际流动的,故④错,故选择B项。
6.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
完成问题。
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A.农业发展水平B.城镇分布C.原有铁路走向D.地形地貌【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是重要因素,而社会经济是决定性的因素,科技是保证。
我国高铁技术水平高,所以自然条件不在是影响高铁选线的最主要因素,故D和B错。
农业不是该区域经济的主体,所以不选A。
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数量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所以为了城镇之间的高效联系和经济的一体化而修建高铁,而高铁运输需求大且速度快,很好的促进了沿线城镇经济和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故选B。
7.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
完成问题。
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3S技术的应用:要确定水库的具体位置需要GPS具体定位,而对数据具体的分析需要GIS最终分析得出结论。
故选B。
3S技术指的是RS和GPS和GIS,故排除C和D,而A中的RS技术主要是对一片区域的地理事物的信息数据进行的搜集,而GPS主要是对点的事物的具体定位,所以A错。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
完成问题。
8.“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①大气沉降②河流输入③海洋运输④海底上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A.西北B.东南C.东北D.西南【答案】8.C9.C【解析】8.主要是来自陆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会排放大量的固体垃圾,垃圾通过径流带至海洋,故选②,这些固体漂浮物又通过海水的运动即洋流被带至同一海区,形成垃圾,故选③。
9.这些漂浮物所在海域的洋流成因是盛行西风的吹拂形成的风海流,故漂向东北。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观。
完成问题。
10.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1.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B.热量C.土壤D.水分【答案】10.C11.D【解析】10.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域规律,所以首先应确定地理位置,该地处于大兴安岭的东侧,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而A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故A错。
B答案是地中海气候的植被故B错。
D答案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植被,故D错。
11.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域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甲地的自然景观主要为森林带,乙地的为草原带,它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而引起的水分的差异,故选D。
A和C明显不对,故排除。
而B选项热量是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而引起的,故B错。
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
完成问题。
12.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A.1900—1910年B.1910-1940年C.1940—1975年D.1975-2010年13.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A.纬度较高B.海拔较低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答案】12.D13.C【解析】12.此题考查概念“距平值”及坐标图的识读。
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应该是一定时间曲线距平值上升最大的,故选D。
而其它时段的气温距平值几乎没有变化,故不选A、B、C。
13.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而北半球气温变化较大的原因是陆地面积较大,且人类活动较多,故选C。
而B的说法明显不对故排除B。
此题是北半球与全球相比故A不对。
而森林覆盖率大会使温度变化小故不选D选项。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
完成问题。
14.图中信息反映了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15.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答案】14.C15.A【解析】14.此题考查的是坐标图识读和抚养比概念。
由图可知总抚养比2010年之后呈上升趋势,故A错。
2010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故不选B。
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有关,故选C。
2010年后总抚养比的变化也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故排除D。
15.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会使出生率上升,少年儿童的数量增多,所以少儿抚养比上升,故A对。
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完成问题16.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发展水平B.人口自然增长率C.工业发展规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答案】16.D17.A【解析】16.影响表中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数据是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而它们又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故选D。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海比辽宁高,但经济发展水平却低,故不选B。
而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故A错。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并不能反映工业规模的大小,故排除C。
17.由图表可知,上海的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故排除C项。
而上海科技先进,经济发达,高新技术是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
完成问题。
18.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18.A19.D【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判定。
本图所考察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的运动特点,气旋是辐合上升的,反气旋是辐散下降的,故此题选A。
而③④是反气旋故排除。
19.7月,南半球是冬季,澳大利亚的中南部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高压控制,高压又叫反气旋,故气流是辐散下降的,又因在南半球,故选D。
A和B为气旋,故排除。
C项为北半球的高压,故排除。
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
完成问题。
20.从全国来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A.油菜籽B.大豆C.玉米D.稻谷21.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市场D.交通【答案】20.B21.A【解析】20.此题所考查的内容主要就是图表的识读,表中集中程度最高的是大豆,且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约占了全国大豆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八,而其它选项的集中程度与大豆相比都比较低,故选B而排除ACD三项。
21.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油菜是亚热带的经济作物,而吉林和黑龙江属于中温带和寒温带的一部分,该地的自然条件与油菜的生长习性不符,故面积为零,选A。
而市场和交通影响的主要是农业的规模大小,与面积为零不符,故排除C和D.而土壤明显不对,故排除B项。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完成问题。
22.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汇集灌溉余水23.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答案】22.D23.B【解析】22.此题考查的是识图能力及湿地的作用:由图和材料可知,图中的渠道流向是大致是自南向北且自流,所以乌梁素海应是河渠水灌溉之后剩余的余水的汇聚区,故排除A而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