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发展
重温高中的政治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那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中的。
它不是某一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性质,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是具有普遍规律的’。
再由普遍性我们知道,‘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任何事物,马克思又指出‘它是存在着有规律向着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所以对于“发展”这个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注意在发展的同时保持警惕。
长期以来,伴随着“发展”的的高速进展,社会生产的意外事故也频频发生,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于此同时“安全生产”走入人们的视野,“安全”也成为“发展”当中的重之重。
在发展的大趋势下从安全成产这一意识来从细致入手,不断去引导、不断去纠正、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最终在细致方面引导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安全生产与发展的联系
如今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
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得以普及,而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也引起引起着人们的警惕。
在这个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21世纪也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
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
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目标。
其中对于“发展”来说,“安全生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①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安全除了需要国防抗御“外患”外,在“冷战时期”,更需要重视“内忧”——技术风险(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自然风险(灾害、卫生事件)、社会风险(邪教、恐怖事件)、人为风险(治安与食品安全)等。
②安全生产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要看经济和物质的指标,更需要用社会安全水平和生产、生活安全标准来体现。
③安全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对于社会,安全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源;对于企业,安全扩大商誉、保障效率、促进效益、减少损失。
④人类的生活基本需要一是生理的,二是安全的。
在满足温饱基础上,安全必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因此只有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的“发展”,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发展。
二、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
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大都经历从事故频发、逐步平稳到下降的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监管经验为国家有关部门更好地认识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把握好安全生产发展的规律,研究制定全国安全生产战略目标和应对措施为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安全生产严峻形势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我们通过很好地把握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多发的势头,可以尽快完成由事故易发到趋于稳定、根
本好转的发展过程,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安全工程的诞生
安全工程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成就,辨识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工程领域。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践。
掌握安全工程系统设计及劳动保护装置的研究能力,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安全工程设计,灾害过程模拟,培养学生具有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等能力;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能力;能够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等能力。
四、安全工程的发展形势
《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十九条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置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矿业、建筑、石油、化工、电力、城建、民航、交通、保险、商贸等行业的各类企业或管理部门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与监理、事故损失预测及控制、安全保险管理以及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安全监察、管理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五、安全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是经济损失巨大。
我国专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01年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3~4%。
世界银行1997年发表的报告测算,中国仅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约540亿美元(以1995年计),占同期GDP 的8%。
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调查,西部9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94亿元,占9省区GDP的13%。
如果从微观上分析,水质污染导致饮用水和企业生产用水处理成本增高;超标的污水用于农灌,既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又降低其品质。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废水排放量2003年达到460亿吨,其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1333.6万吨,超过环境容许量68%。
城市垃圾产生量已接近每年1.4亿吨,处理率仅54.2%,无害化处理率更低。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每年约1000万吨,1/3没得到安全处置。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重点就在于安全生产,“发展”的要求是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
六、安全生产对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因此,安全生产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是宪法和国家性质的要求;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石;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体现。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必修四》,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006-12-27《光明日报》
4、中国科技信息研究:《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5、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
6、《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节前社会稳定》,2010-1-28《时政新闻》
7、《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百度文库
康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