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重要知识点(第1-7章)

毛概重要知识点(第1-7章)

毛概重点(2013年修订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选1、P1: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P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4、P2:在党的七大报告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P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6、P9: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的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P18: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多选1、P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P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P18: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4、P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三、简答1、P3: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P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4、P9: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5、P1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6、P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7、P29: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四、辨析1、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思想的区(P15的倒数第二段和最后一段)五、其他重点内容1、P17: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把握各个代表大会上的变化)2、P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3、P19: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P27: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选1、P38: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P52: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客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二、多选1、P38: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简答1、P41: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2、P4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3、P4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4、P4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5、P49:为什么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6、P5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四、辨析1、P42: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五、其他重要内容1、P3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两个根本性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最主要矛盾;近代社会的根本任务2、P36: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3、P36最后一段:中国革命实践的重要性4、P3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第一第二段)5、P39~4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各阶级的地位)6、新民主主义的几个问题: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核心问题是领导权;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7、P4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8、P47: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立、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P5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10、P50:党领导统一战线经历的几个时期11、P51:这支军队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两段的内容)12、P51: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加强的三方面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简答1、P62:农业改造措施2、P63:手工业改造措施3、P64:我国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4、P6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三个步骤5、P6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6、P69: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7、P71: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二、其他重点内容1、P5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第一段;第二段第一句)2、P57:“两个转变”同时并举3、P58:过渡时期总路线及一化三改4、P65: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单选1、P75:《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P76:《论十大关系》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3、P82: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四个现代化)4、P83:“两步走”的发展战略5、P83:党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6、P83:“两参一改三结合”二、多选1、P8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三、简答1、P80: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P8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意义3、P8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4、P8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四、论述题1、P77~P78: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问题。

五、其他重点内容1、P79~P81: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2、P82: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3、P82~P84:其他理论成果的核心观点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一、单选1、P9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2、P93: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3、P94: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4、P95: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5、P102: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6、P104:在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二、简答1、P98~P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2、P100~101: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P10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4、P106~107: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5、P108~10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其他重点内容1、P96: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P96~9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及初级阶段的含义3、P9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的区别4、P9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5、P10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6、P10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特定的历史内容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重点内容1、P11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单选)2、P113: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和科学内涵3、P1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P115~116: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简答)5、P117~118: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两段话)6、P118: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7、P1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为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P121:“三步走”和“三个阶段性目标”9、P1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0、P122~1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考)(考点包括:a、P122: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历来最伟大的梦想......”b、P12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意义c、P123:中国梦的思想内涵d、P124: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选1、P12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P133: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