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2005-10-18第一部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知识1、林业有害生物: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林业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螨类等。

林业有害生物又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3、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4、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5、森林健康:是针对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单一,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弱等提出来的一个营林理念,倡导通过合理配置林分结构,实现森林病虫害自控、水土保持能力增强和森林资源产值提高。

6、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简称IPM)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它考虑到有害生物种群生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

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1、监测预报工作的意义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是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或减轻森林病虫害损失的基础工作。

也是进行森林病虫害虫防治和检疫的依据;②及时、准确地监测预报,可以使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最合理地组织药械、药剂,从而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监测预报的任务:通过对主要森林病害作系统的调查观测,综合分析相关材料,及时发报森林病虫害发生状况,并预报一定期限的发生趋势,提出防治意见。

3、预报的种类:①定期预报:根据预报期的长短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三种。

②警报:发生危险性病虫害或近期某种森林病虫害将爆发的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且会造成严重危害时,由县级测报机构迅速发出警报。

③通报:全面报道本地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动态。

4、预报材料上报时间和有关要求:①预报对象:我县主要是马尾松毛虫、松毒蛾、松墨天牛、杜仲梦尼夜蛾、板栗疫病等。

预报重点是森林病虫害的常发区和偶发区。

②上报时间:县测报机构上报省、市的时间是(全年7次)3、4、5、6、7、8、9月的20-25日,我们要求零溪、朝阳、零阳、苗市、二坊坪、景龙桥、龙潭河、岩泊渡、宜冲桥、甘堰、阳和、许家坊和江垭林场等单位全年上报7次测报材料,3、4、5、6、7、8、9月的15-18日,不论当地是否发生病虫害都要按时上报预报材料,其他乡镇发生森林病虫害成片面积在5亩以上的要及时上报县林业局。

三、常见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营林防治:加强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

植树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提倡营造林混交林和封山育林,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生物的调控作用。

2、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

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包括:(1)林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2)乔木、灌木、竹类、花卉和其它森林植物;(3)木材、竹材、药材、果品、盆景和其它林产品。

《植物检疫条例》第八条规定对可能被植物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也应实施检疫。

如已被污染,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物的要求处理。

3、物理防治4、生物防治5、化学防治上述方法,各有长、短、利、弊,而且单用一种方法,往往不能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因此,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确保林产丰收,而又不致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其它不良效应。

四、几种森林病虫害1、马尾松毛虫:在我县,松毛虫的越冬代在3月开始活动取食,5月中旬羽化成成虫,产生当年的第一代。

5月中旬第一代卵期开始至8月上旬成虫为止。

7月下旬孵出第二代幼虫起至10月下旬为止。

第三代9月下旬产卵,至11月,以3-4龄幼虫越冬。

2、云南松毛虫:我县一年发生一代。

主要为害柏树。

3、松毒蛾。

在我县一年发生三代,以蛹越冬,次年五月下旬孵化产卵。

4、杜仲梦尼夜娥:是鳞翅目,夜蛾科,行军虫亚科中的一个新种,近年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一心研究员签定命名。

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第一代幼虫在4月中旬出现,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下旬出现第二代幼虫;8月中旬出现第三代幼虫,10月上旬大多数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赵冬。

防治方法:杜仲是一种中药材,在防治上应尽量合理避免使用有机化学农药。

可用B.t乳剂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板栗疫病6、杨扇竹蛾7、竹节虫8、松墨天牛9、红火蚁10、松材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以松墨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松树病害。

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和危险性的林木病害,通常感病后40多天即可造成松树枯死,3-5年就会摧毁成片松林。

传染速度快,留在林分中的病死木、病木砍伐后残留的伐桩与枯枝都是侵染源,从而使松林大面积成片枯死。

11、白蚁。

我县主要以黑翅土白蚁、家白蚁危害最重。

五、松材线虫病、松墨天牛和松树三者之间的关系:(1)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以松树为寄主;(2)线虫以天牛为媒介;(3)线虫使松树树势衰弱;(4)天牛数量的增加,促进了线虫的进一步扩散;(5)天牛、线虫的相互相成不断相互促进,加快了松树的毁灭;(6)带有天牛和线虫的病死木的人为传播和天牛的迁飞,造成新的疫点和新一轮危害。

六、几种常用农药1、白僵菌。

是由微生物发酵法培养生产的一种真菌性杀虫剂。

可寄生200余种昆虫和螨类,主要用于防治农林业上的鳞翅目幼虫。

可用于喷粉,比较适宜林业害虫防治的特点,对松毛虫越冬代幼虫防治效果良好。

2、苏云金杆菌。

是一种细菌性杀虫剂。

(其制剂的商品名称是B.t乳剂)。

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致病力和毒杀作用,如松毛虫、松毒蛾、杜仲梦尼夜蛾等。

3、灭幼脲。

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它主要是干扰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和沉积,使幼虫不能正常脱皮而死亡,对人畜完全,对鳞翅目幼虫的特效。

(林业上应用得较多的上灭幼脲Ⅲ号)。

4、阿维菌素:商品名又称灭虫灵,7051杀虫素。

本品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无公害生物农药。

5、溴氰菊酯:敌杀死(商品名)是一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刹,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但无内吸及薰蒸作用。

对鳞翅目幼虫杀伤力大,但对螨类无效。

七、几种预测预报表格的填写(见附表)附表1森林病虫发生预报单报送单位:1、发生病虫害名称:2、发生面积(亩):3、发生地点:4、虫龄虫态(发病期):5、虫口密度/感病指数:6、已成灾面积(亩):7、病虫发展趋势:8、防治意见:9、调查时间:年月日发报单位:(章)发报时间:年月日附表2森林病虫线路踏查表病虫名称单位:个、亩发生类型地点林分面积实际调查调查代表林分面积虫龄虫态发生面积成灾面积调查点号林分面积标准地数合计轻中重其中重复面积其计中等严重感病指数计轻中重测报单位:测报员:调查时间:年月日2附表3虫害标准地调查表标准地号地点县乡村,小地名林分面积(亩)林分组成林龄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郁闭度生长势地形地势发生面积(亩)已危害程度上一年(代)发生否样本号危害部位虫态和早数计活虫数样本号危害部位虫态和虫数计活虫数1 172 183 194 205 216 227 238 249 2510 2611 2712 2813 294 3015 合计16 平均附表4虫害标准地调查表标准地号地点县乡村,小地名林分面积(亩)林分组成林龄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郁闭度生长势地形地势发生面积(亩)已危害程度病株分布状况样本号危害部位病害分级样本号危害部位病类分级0 1 2 3 4 0 1 2 3 41 172 183 194 205 216 227 238 249 2510 2611 2712 2813 294 3015 合计16 平均附:补充说明一、感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数值感病指数= ×100%株数总和×发病最重一级的代表值二、发生率发生面积发生率= ×100%寄生面积三、防治面积指以防治病虫害为目的,施以人工措施的林分面积。

分化学、生物、仿生制剂、人工和其它等五类措施。

四、防治率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比例。

五、成灾率成灾面积占发生面积的比例。

六、监测覆盖率实施森林病虫病监测的面积占应施监测面积的比例。

第二部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只有善于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才能生生不息,不断更新,从而有利于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一、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一)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条明确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核心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资源依法归国家所有,并不排除集体和个人在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时所有享有的合法权益。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野生动物工作方针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的目的,一要使现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防止濒危动物的灭绝;二是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级别的划分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一类是有益有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两级,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中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如大熊猫、虎等共9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数量较少或者有濒于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如小熊猫、穿山甲、各种猛禽等239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2月21发布第7号令,将麝科麝属所有种已由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规定:“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地方重点保护动物也是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规定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四)、野生动物管理内容1、狩猎管理2、驯养管理3、经营利用管理(五)、非正常来源野生动物及产品的处理依照原林业部林护通字[1992]118号文件规定处理。

(六)、乡镇林业站对野生动物管理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湘林森[1994]05号文件和原林业部林护通字[1994]20文件已作出明确要求。

乡镇林业站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上的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知识和有关法律的宣传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