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返还协议书篇一:订婚协议书订婚协议书男方:身份证:女方:身份证:今日良辰吉时,男方和女方,经过了解、熟悉,自愿互订终身,白头到老,并在双方父母亲友和介绍人的见证下,凭着自愿、自由、自主的婚姻权力,订立以下婚约:1.婚姻是人生大事,从今以后,男女双方就成为一对未婚夫妻,双方将在相亲相爱的期待中,走向婚姻的殿堂。
2.两家结亲可喜可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条件成熟时,按本地风俗男娶女嫁,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大婚相关事事宜。
3.男女双方订婚后,生活中应本着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的原则生活,尽最大努力照顾呵护对方,均有共同营造浪漫温馨家庭义务。
4.养育之恩无以回报,男方自愿恭送彩礼、礼金给女方,期待早日喜结良缘。
5.双方信守婚约、互敬互爱、相敬如宾、共创未来,男女双方以喜悦之心情共签此约。
男方:男方父母:女方:女方父母:介绍人:篇二:退婚协议书范本协议人:,女,年月日,住:协议人双方经媒人介绍,于阳历月日(阴历月日)定婚,现因性格不合,双方自愿退婚一事达成以下协议:一、和自愿退婚。
二、女方退给男方:1、礼金壹万元(10000.00元);2、改口钱壹万元(10000.00元);3、黄金首饰四件(其中包括:戒指、手链、项链、吊坠)、银饰一件及玛瑙手饰一套;三、男方给女方写一张收到条。
四、双方签字后,不得出现经济纠纷,不得干扰各自生活。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媒人一份,签字后生效。
协议人:协议人:年月日年月日篇二:退婚协议书退婚协议书男方:女方:男女双方因性格不合,双方自愿退婚一事达成以下协议:1、女方退给男方礼金及所有一切用费,共计人民币伍万贰仟元整(¥5XX.00元)。
2、男方给女方写一张收到条。
3、双方签字后,不得出现经济纠纷,不得干扰各自生活,如有任何一方干扰对方的生活,将由司法部门立案追究责任。
本协议一式二份,男女双方签字生效。
男方:女方:年月日篇三:退婚协议退婚协议男方:________,汉族,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生,住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方:________,汉族,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生,住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方与女方于______年____月相识,并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_订婚,但因感情不和,且已无任何和好可能,现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定立退婚协议如下:女方一次性退回男方包括礼金在内的所有订婚花费合计人民币拾万元整(¥100000.0 元),从此双方互不拖欠,自签定本退婚协议后,不得以任何原由影响另外一方的正常生活。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签字按手印后生效。
男方签字:女方签字:签字日期:签字日期:收条今收到方燕(身份证号:)退回婚礼定金等费用合计人民币拾万元整(¥100000.0元),从此双方互不拖欠。
特此证明!收款人:收款人身份证号:收款日期:篇四:退婚协议退婚协议女方:男女双方当事人经媒人介绍相识、订婚、结婚,后来因双方多方面差异较大,不能继续一起生活下去,经调解人劝解,于年月议,双方必须严格履行以下规定:一、双方分手、退婚后,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双方及双方家长断绝来往,断绝彼此一切联系。
双方从此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任何一方不得再进行纠缠、骚扰、破坏。
二、鉴于女方不愿意生活下去的原因,女方同意退还男方摩托车一辆。
男方不再向女方及女方父母、家人索要任何钱财及物品,女方不能再向男方提出任何要求,否则视为其违约。
三、此协议一式方父亲________、女方父亲________及调解人________________签字后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人(签字):男方父亲(签字):女方父亲(签字):年月日年月日篇五:订婚书范本订婚书先生与经过双方家长认可,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于月xx先生将于月日与xx女士结婚,男方元(大写),如果女方女士,不能与男方先生在xx年月日的时间结婚(因自然灾害等人力不能为的情况下可以延迟婚期),应在一周内退回男方先生订婚彩礼万元。
立此为据,双方签字生效。
篇三:彩礼返还相关法律知识彩礼返还【案例14】XX年,江西省东乡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相识三天不到便订婚,结婚两月不到就闹离婚的离婚案,判决原、被告双方离婚,被告返还原告彩礼21000元。
XX年8月25日,陈某与艾某经人介绍相识, 8月28日两人便按风俗习惯举行了订婚仪式,订婚之时由陈某给付艾某彩礼30000元及金戒指一枚。
XX年10月9日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10月31日,双方因故发生争吵,被告艾某便回娘家居住,直至原告向法院起诉期间双方一直处于分居状态。
XX年12月23日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与被告离婚,并返还彩礼。
【案例15】XX年7月份,原告张某和被告经媒人介绍相识,并定下婚约,被告向原告索要了彩礼6600元。
同年8月份被告去深圳打工,直到XX年4月份回到老家。
后来,在原告不同意被告继续出去打工的情况下,被告不辞而别。
这期间,双方相处时间很短,又无法进行沟通,没有建立任何感情基础,且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原被告相处过程中原告还花费了3000多元钱。
后双方无法再继续相处,原告提出解除婚约。
原告多次向被告要求退还彩礼和各项花费,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无奈只能向法院起诉,请求依法判令被告返还上述费用。
(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彩礼返还协议书)解除婚约后,能否要求返还彩礼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男女双方结婚应当以爱情为基础,不主张也不支持结婚以给付彩礼为条件。
但是鉴于现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给付彩礼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果对彩礼问题完全不管,可能会使一些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情况,《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中规定了可以要求返还彩礼的几种情形。
尽管做出了上述规定,我们依然呼吁广大青年和他们的家长们,要大胆破除给付彩礼的旧风俗,树立男女平等的新风尚,使我们的婚姻关系能够建立在幸福美满的爱情基础之上。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规定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可以看出,本解释在决定彩礼是否返还时,是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的。
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收受彩礼一方应当返还彩礼。
给付彩礼后如果已经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支持当事人的返还请求。
这是因为,当事人一方给另一方的彩礼,并不是普通的赠与活动。
彩礼赠送是一种民间风俗,是一种以结婚为目的的赠送行为。
通常而言,一方赠送另一方订婚彩礼,往往是双方当事人已经谈过一段时间的恋爱,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并且答应和另一方结婚为前提条件的。
如果该前提条件并没有实现,即收受彩礼的一方没有与赠与彩礼的另一方结婚,从法律角度讲,就是附条件赠与的条件没有成就(即没有结婚),那么赠与行为就不能生效,收受方也就不存在彩礼占有的基础了。
另外,从社会整体来考虑,如果结婚不成,收取彩礼的一方可以不返还彩礼,很容易导致借订婚来索取财物等不正之风的蔓延,腐蚀社会大环境。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要以婚姻自由、双方自愿为原则,以双方感情为基础。
但是,彩礼在我国现阶段不少地区还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关于彩礼发生纠纷应当如何处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对此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
【案例14】,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被告双方系经人介绍认识,相识不到三天便举行了订婚仪式,两个月不到便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前双方缺乏了解,婚姻基础较差,属于草率结婚,婚后双方共同生活时间不到二十天,未能建立起夫妻感情,准予原、被双方离婚。
由于双方结婚时间较短,且给付彩礼造成原告陈某一定程度上的生活困难,被告应酌情返还原告所给付的彩礼,据此,法院做出了上述判决。
【案例15】法院判决认为:1、原、被告按照本地习俗由原告向被告交付一定数额的金钱而订立婚约的行为,并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婚姻效力,对双方均不存在办理结婚登记的约束力。
双方订立婚约后,并未共同生活也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在继续交往的过程中,因发生矛盾,双方解除婚约。
原告在向被告要求返还支付的彩礼时,被告拒绝返还。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原告的诉请应当予以支持,原告向被告支付彩礼6600元,被告应返还;【解析】:案例中原、被告双方虽然定有婚约而且举行了订婚仪式,但是由于我国《婚姻法》对婚约的性质未作规定,所以他们之间的婚约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方提出解除婚约的要求,另一方不得反对并强迫其履行,他们之间的婚约自一方提出解除时即发生解除效力。
但是女方在订婚期间,收受了男方较大数额的彩礼,且这些财物显然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并不是一种无条件的赠与。
在婚约解除时,女方应当归还。
2、关于原告订婚期间的花费3000元,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双方订立婚约后,相互之间为培养感情的花费,该部分钱物是对被告的赠与行为,不属于要求被告赔偿的花费的范围。
另外有部分属于原告家人对被告的花费,其目的也是为了进行感情上的培养,这一部分同样属于对被告一种礼节上的赠与,不属于可以要求赔偿的范围。
法院对该项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6】甲和乙1990年5月登记结婚,双方未就夫妻财产进行约定。
1999年,甲开始炒股,赚了一些钱。
乙因没有固定工作,看到炒股赚钱容易,也想炒股,却苦于没有资金。
于是,乙于1999年9月19让向甲借了5万元钱,同时二人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协议书中约定:“乙帮甲炒股,由甲投入5万元人民币,至10月27日乙返给甲5200元人民币。
”9月27日,乙又向甲借了30万,并签订协议约定:“乙用甲个人资金30万元,然后一次性付给甲股票红利1XX元……”二人签协议时同时约定,今后个人的炒股所得归个人所有。
而这35万元钱乙并没有按协议约定的时间还给甲。
XX年,由于甲、乙二人在生活中的矛盾越来越多,双方均同意离婚,但二人在35万元借款的认定和抚养子女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于是甲将乙诉至法院。
本案中,在二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乙向甲借款35万元炒股,双方明确约定了借款的方式、金额、还款期限,并且甲乙之间未就夫妻财产进行约定,故该35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应认定为夫妻一方从夫妻共同财产中的借款行为。
虽然婚姻法规定经营、投资所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甲乙二人同时约定炒股所得归各自所有,故应认定为夫妻对此部分婚后财产的约定,对夫妻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案例12】刘某与妻子高某登记结婚后,于XX年10月27日生下一女刘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