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理论课后答案

军事理论课后答案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1.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仅对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2.理解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经济的竞赛;一致性:战争就是政治(为阶级集团谋利)差别性:战争必须有一套特殊的组织方法。

3.试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4.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对待不同属性值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拥护主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5.如何认识战争的规律?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

它贯通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认识一般战争规律,认识特殊战争规律)(一般规律认识:①战争实践②熟悉敌我情况③发挥自觉能动性)6.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树立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三化”建设。

7.如何理解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a.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b.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c.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d.兵民是胜利之本;e.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8.①战争观: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无产阶级战争观是指无产阶级对战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②无产阶级战争观主要内容:a.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b.人民军队思想;c.人民战争思想;d.用正义战争形式对抗非正义战争形式。

③战争起源: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④战争的本质:战争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⑤战争性质的决定因素:首先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其次取决于战争的阶级本质;又取决于战争的历史作用。

⑥人民军队思想: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任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⑦了解战略战术思想:a.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㈠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军事目的㈡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同一战争目的的两个方面;b.积极防御的战略知指导思想㈠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㈡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充分准备、后发制人、攻防结合、持久胜敌;c.歼灭战;d.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e.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我军作战的基本法则㈡集中优势兵力,反映了克敌制胜的普遍规律:一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争取和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实现战争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三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体现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本指导思想㈢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原则的运用:一是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反对军事平均主义,二是拣弱的打,先弱后强,再及其余,三是采取围攻部署。

9.如何理解“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这一命题?①美苏军事力量大体均衡、相互制约力增大,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着重要的延滞作用;②国际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和平力量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有力地遏制着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④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10.邓小平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战争和和平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确定看国防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现代化;提出并实行国防与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使国防与军队建设真正走上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国防建设、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基本原则;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原则;提出军事改革是国防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重新明确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战争与和平理论;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12.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13.为什么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实现的;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才能保持自身的无产阶级性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自己成为政治觉悟高、作风硬、纪律严、战斗力强的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4.如何理解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兵力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16.新时期战略理论:①一是在现代条件下必须坚持人民战争;二是坚持人民战争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相统一;三是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须发展人民战争理论;四是充分做好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准备。

②1.积极防御战争方针是贯穿我军作战和建设始终的根本方针:a.要在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指导下,重视和平时期的战争准备,强调不吝在任何情况下军队还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b.在战略上要实行后发制人的原则,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他强调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掌握后发制人的主动权;三是要坚持防御中有进攻,四是强调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敌人。

2.新时期贯彻积极防御方针的基本原则:a.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军事战略问题;b.要以遏制战争、维护和平为首要目标;c.要立足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d.实施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

17.江泽民“五句话”总要求的具体含义:①政治合格,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模范贯彻执行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国家;②军事过硬,就是要具有牢固的战斗队思想、精湛的军事技术、良好的军事素质和快速高效的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职责使命;③作风优良,就是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战斗作风和生活作风,做到实事求是,谨慎谦虚,学以致用,言行一致,积极进取,敢于创新,英勇顽强,雷厉风行,艰苦奋斗,勤俭办事;④纪律严明,就是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军事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确保部队的集中统一和高度稳定;⑤保障有力,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基础上,科学组织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及时、准确、高效地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

18.“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9.什么是军事思想?怎样理解军事思想的特点和意义?①含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时间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②特点: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③意义:军事思想在军事科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军事时间具有宏观和根本的指导作用:a.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b.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c.为从事各项军事时间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第十三章-十六章战略环境篇1.什么是战略?主要有哪些类型?①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②战略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类型:a.按社会历史时期划分有:古代战略、近代战略、现代战略;b.按作战性质划分有: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c.按使用武器的类型划分有:常规战争战略和核战争战略;d.按军种划分有:陆军战略、海军战略和空军战略;e.按作战持续时间划分有:速决战略和持久战略。

2.战略构成要素: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

3.战略的基本特征:谋略性,全局性,对抗性,预见性4.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类型: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多元交叉格局。

5.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国际战略格局作为国际斗争的直接产物和国际战略运用的必然结果,其构成要素是国际战略力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行为主体。

6.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①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②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③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④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

7.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①中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②中国周边地区人口总多,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③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④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接处,既受其他大国的影响,又影响其他大国的关系。

8.威胁分析:只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9.威胁的要素:实力,企图,环境、时机和方式。

10.威胁的类型:①就时间方面有:现实威胁(现实国际关系中业已存在的威胁)和潜在威胁(现实中还没有构成、而未来有可能构成的威胁);②就强度方面有:全面的威胁与局部威胁;③就重点方面有:主要威胁和次要威胁;④就武器方面有:核武器与常规武器威胁;⑤就手段方面有:军事威胁与综合威胁。

11.威胁的转化:威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可以转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