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古代名言100句

经典古代名言100句

中国传统名言100句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注释]笃(dǔ):诚实,一心一意。

[作者简介]《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行事要符合“中庸”的准则。

子思,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孔子的孙子。

[译文]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识,笃实地履行。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注释]能之:能掌握它。

[作者简介]《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行事要符合“中庸”的准则。

子思,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孔子的孙子。

[译文]别人用一倍功夫就能掌握(的东西),我就用百倍的功夫来掌握(它);别人用十倍的功夫可以掌握(的东西),我就用千倍的功夫来掌握(它)。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注释]说(yuè):通“悦”,愉快,高兴。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学习了的东西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注释]立:成立、成就。

不惑:认识坚定无惑。

天命:可理解为自然规律。

耳顺:听到一切都能探测到言外之意。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

不逾(yú)矩:不会越出合乎情理的规范。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对事情有见解而不至于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按照心里想的去做,不会超越规矩。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注释]可以:可把……当作。

温故:温习旧知识。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注释]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危险。

在这里的意思比“罔”的后果更严重。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疑问仍然解决不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注释]知:第一、二、三、四个“知”为懂得、认识;第五个“知”同“智”,音读(zhì)。

是:这是,兼有指示和判断的意思。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注释]可:可以(立身处世)。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9、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注释]义:正义的事情。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看到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注释]齐:等齐、等同。

内自省:自己在内心省察、检查。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注释]躬:自身。

耻:以……为可耻。

逮(dài):达到。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古时候人们言语不轻易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自己说了又做不到为羞耻。

1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注释]讷(nè):不善于说话。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君子要说话谨慎,行动敏捷。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注释]好(hào):喜好、爱好。

耻:认为……可耻。

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思想敏捷又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职位、学问低下的人请教为可耻。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注释]好(hào):喜好。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对于学问,懂得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为快乐。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诲:教诲、教育人。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指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注释]愤:因思索不通而感到烦躁。

悱(fèi):心有所感而讲不清。

隅(yú):边、角。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教导学生时,)不到他冥思苦想而想不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表达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一个问题而他不能类推到其他三个问题,就不再教他。

1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注释]不义:指不合仁义的规范。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运用不仁不义的手段取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值一顾。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注释]三人:一些人,三是约数不是确数。

焉:于之,在其中。

择:选择。

善者:好的、优点。

不善者:不好的、缺点。

改之: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引以为戒。

19、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注释] 骥(jì):千里马,泛指一切好马。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对千里马不应该称道它的力气,而应该称道它驯良的品德。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注释]善其事:把那工作做好。

利其器:使那工具锋利。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工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先把工具打磨得十分锐利。

2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注释]虑:考虑、打算。

忧:忧虑。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一定有近期的忧虑。

2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注释]尝:曾经。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苦思冥想,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学习。

2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注释]忿(fèn):恼怒。

难:不好的后果。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 yì)(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译文]君子想着九件事:看的时候想着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想着是否听明白了,对于脸上的脸色想着是否温和,对于神态要想着是否恭敬,说话时想着是否忠诚,办事情时想着是否认真,有疑惑时想着是否该问,发怒时想着以后也许有急事要求于人,看见可得好处时想着是否该得。

2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注释]不及:来不及学。

探汤:接触烫水、沸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