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
12
三,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
3 针刺伤情况严 重 经调查某院432 名实习护士10个 月实习期间发生 锐器损伤的占 93.3%,被污染物 刺伤的占37.72%; 传染病医院护理 人员针刺伤发生 率为86.7%。
13
三,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
◆4,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 如注射后针头处理(收废弃针、毁形浸泡、 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针头刺伤占刺伤 总数的62.68%;调查示某院432名实习护士 发生针刺伤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为操作 前占25.6%,操作中占20.0%,操作后占 54.4%;护生实习6个月就有72.6%的人被刺 伤,其中79.4%的是被用过的针头刺伤。
3
2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
1,生物性损害 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 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医院是各 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病人的 呕吐物和排泄物是病房环境空 气的主要污染源,主要通过患 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传播疾病,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 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 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4
2.2 物理性因素
14
三,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
15
四,防护措施
1 加强对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教育 SARS流行期间, 我国医护人员SARS感染率是一般居民的38倍,医务人员作 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度很高,而目前 我国关于职业暴露的管理监控力度仍欠缺。医疗机构管理 层应完善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的规章制度,制定有关职业暴 露的防护措施,配臵充足的防护用具及设备,加强对医务 人员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职业暴露重在防护, 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 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9
四,防护措施 (4)接触梅毒阳性血液后,必须24h内服 用预防药物,并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 (5)应急处理:当有标本溅到粘膜时,首 先应用自来水冲洗20min,再用碘酒消 毒,并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
30
总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涉 及诸多因素,但只要 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 当的防护措施,就可 以减少职业暴露。
2.2.1 辐射损伤 护士工作中有受到辐射、触电、烫伤、噪声等危害的可能, 尤其是护理参与实施放射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受到放射线 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大多数护士不具备放射防护的知识, 得不到很好的自我防护,易受损伤。有报道说从事放射性 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 病、不良生殖结果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
LOGO
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
泌尿外科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 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2002~2003年6月, 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医务 人员首先受到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 卫生部正式公布的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的暴发流行, 把医院感染推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性 与职业保健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已列入了2006年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五条。 显而易见,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成为了当前急待解决 的问题。而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 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较大。近年 来,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的研究,其 主要问题如下。
6
2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
锐器伤
7
2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
2.3 化学性因素 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护士每天都要 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 损害,强烈的气味对呼吸道刺激大;戊二醛在医 院中使用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原因之一。对不同 职业人群手部皮炎检出度的调查表明,对照组人 群皮炎检出率男性为5.2%,女性为10.6%;而外科 护士手部皮炎检出率男性为29.4%,女性为32%。
11
三,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
2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严重 我国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9.75%,丙肝感染率约为 3%,有关专家最新评估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是65万人。医护 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逐日增加,检测发现的HIV感染者 及患者由2002年的40560例增加到2005年6月底的14.1万人, 其中艾滋病患者7.5万人,累计死亡7375人的重大的危害 性。调查显示,由于ICU护士长期处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中,腰部受力多,搬运患者频繁,加上不正确的姿势,腰 痛发生率为76.17%。
21
四,防护措施
5 着装应规范 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 理操作时,着装应规范,穿工作服和或隔 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工作鞋,必需 时戴护目镜。工作服或隔离衣要有一定厚 度,吸水性强,口罩必须遮住口鼻,工作 鞋必须遮盖脚背。口罩、帽子、工作鞋、 工作服、隔离衣及护目镜要定期清洁消毒, 污染时及时更换。着装规范是防范职业暴 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能对医务人员起到 一定的保护作用。
24
四,防护措施
8 健康监测 医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 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9 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 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率为96%~ 99%,该疫苗同时亦对乙肝有防护作用。
25
四,防护措施
10 建立职业暴露的应急、登记、监测、 保密和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 要立即进行正确处V、HIV、 TP的检测,依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 措施,减少感染率。
18
四,防护措施
19
20
四,防护措施
4 戴手套 医务人员每天需完成大量的手术、穿刺、注 射、抽血、输液、吸痰、导尿、灌肠等治疗工作,戴手套 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体液暴露的 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戴手套能减少接触血液、体液的次数 并且减少皮肤损伤。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 医用胶乳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 减少50%以上。因此戴医用胶乳手套是医务人员防范职业 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 体液的接触。
31
thanks!!!
26
四,防护措施
◆(1)HBV 接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并 被针头刺伤,首先要轻挤伤口,挤出污血, 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 液原液消毒伤口。尽可能肌注高效乙肝免 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定期进行乙肝血清 学检查。补救措施实施最好发生在24h内, 最迟不超过7d。
27
四,防护措施
◆(2)HCV 接触HCV阳性血液后,由于没有疫
22
四,防护措施
6 清洁消毒 当地面、台面、物品、医疗 器械被血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液浸泡 30min~60min后再清洁,对不能浸泡的物 品或医疗器械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正确 有效的清洁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是减少 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3
四,防护措施
7 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护理工作产生 的相关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 注射器、针头、标本应按《医疗废物管理 条例》处理,并醒目标识。正确处理医疗 废物,也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 措施。
2
1
对职业暴露的认识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有学者对医护人员的 “职业暴露”问题作了专门研究。职业暴露是指 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 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实验室、医护、预防保 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 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 人群之首。在职业暴露中,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最 高,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所谓 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8
2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
2.4 心理社会性因素 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由于护士 工作长期面对患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这些忧 伤情绪都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随 着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加上恶性事件以及酗 酒、吸毒等社会问题,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风险性 和不确定性以及工作紧张感。过度的压力会造成 心理、生理上的损害。
16
四,防护措施
2 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 发生 正确处理污染针头是防 止针刺伤的关键之一。医务人 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注意力要集中;手持针头和锐 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自己 或他人;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套 回针帽,防止刺伤自己;将用 过的针头丢入贴有标签锐器合 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不 要留在操作台上。
苗预防,只能进行伤口(同HBV)处理, 并进行HCV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是否要 进行抗病毒治疗,应由医院医生决定。
28
四,防护措施 ◆(3)HIV 意外接触HIV阳性血液后的处 理同HBV,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各 做血清学检查。最好在接触HIV阳性物 质6h内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感染HIV 的风险。
5
2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
2.2.2 锐器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 的职业事故,不仅引起皮 肤粘膜损伤,更危险的是 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由于近年来经血液传播的 传染病如艾滋病、各种肝 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器械伤所造成的职业 暴露而引发血液感染和病 毒感染的潜在威胁日趋严 重。对医务工作者的健康 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9
2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
◆ 2.5 医务人员相关因素
◆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程度、个人防 护意识、职业暴露的频率、防护措施、安 全用具、预防接种等。
10
三,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
1 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 对普遍性预防原则的了解不够。调查表明,国内护 士学校普遍未设臵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教 材;调查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的培 训,而有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 的培训。调查26所护士学院校发现98.6%护士上岗前没有 接授过系统的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护理人员在被针刺 伤的当时,约86%的人采取一般的消毒措施(碘酒加酒精), 能较规范处理的仅占4%左右,有0.33%的护士未做任何处 理;调查临床护士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为10.2%;调 查报道显示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没有使用防护 用品所致。护士防护知识的缺乏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的一 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