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PPT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PPT
概述
▪ 骨质疏松分类 占90%
▪ 原发性骨质疏松(占90% ) 停经后骨质疏松症( I型)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II型)
▪ 继发性骨质疏松(占10%) ▪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占10%
概述
Strong, dense bone
Fragile, osteoporotic bone
▪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 好发部位
骨形成标志物 有总碱性磷酸酶、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
素和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等。 骨吸收标志物
有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 尿羟赖氨酸糖甙、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 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等。
鉴别诊断
注意与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骨肿瘤 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其他代谢性骨病 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相鉴别。
概述
正常
骨质 减少
严
骨质
重
疏松
骨
质
骨质疏松患者骨皮质的改变
疏 松
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的改变
正常
骨质 减少
骨质 疏松
严重 骨质 疏松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概述
• 骨质疏松骨折的定义:又称脆性骨折,是 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 下降,骨强度减低,收到轻微的外力即可 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的后 果。
骨质疏松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⑴骨质疏松骨 折患者长期卧床制动,会加剧骨质疏松症;⑵骨 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复位困难;⑶内固定 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 ⑷骨折愈合缓慢,易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⑸ 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风险增大;⑹老 年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或系统疾病,治疗易发生 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性;⑺致残率、 致死率较高。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骨折
概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概述 常见骨折及治疗 抗骨质疏松治疗
预防
概述
▪ 骨质疏松的英文原意是“骨头多孔”。 ▪ 定义: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
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 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可分 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
骨
质 疏
特有表现
可出现畸形、骨擦音(感)、异 常活动。
松
骨
折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驼背、身高变矮、脊柱侧凸
畸形。
影像学检查
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 同时可表现出骨质疏松的状况。
影
像
学 CT:能准确显示骨折的粉碎程度及椎管内的压迫情
检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 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则,理想 的治疗是上述四者的有机结合。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可 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应尽量选择创伤 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小的方法,不应强求 解剖复位,而应重于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
椎体 压缩 性骨 折动 态示 意图
况。
查
MRI:对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及陈旧性骨 折具有重要意义。
骨密度
WHO骨密度诊断标准 >M―1SD 正常 M―1SD-2SD 骨量减少 M―2SD 骨质疏松症(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
中二级) M―2SD 伴有一处或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症 注:峰值骨量(均值为M):不同种族、
性别、地区的应有不同的峰值。
脊柱骨折
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基础措施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骨折后抗骨质 疏松用药建议
骨折后抗骨质 疏松用药建议
骨折后抗骨质 疏松用药建议
骨折后抗骨质 疏松用药建议
预防
预防
不同年龄女性 骨密度
不同年龄男女 骨密度比较(mg/cm2)
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骨矿物质成分的测定
1. 血清总钙和游离(离子钙)钙
2. 血清无机磷
3. 血清镁
二、尿骨矿物质成分的测定
1. 尿钙
2. 尿磷 3. 尿镁
24小时尿钙 、空腹2小时尿钙 、空 腹晨尿钙。结果用钙/肌酐比值表 示。
与骨转换有关的生化检查
• 常见的部位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 远端和肱骨近端。
骨折可能发生于: 咳嗽打喷嚏时、弯腰抱 起小孩时、屈身捡拾东西时、 回头转个身时。一般骨量丢失20% 以上时即发生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 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既要重视骨折本身
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 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