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辣椒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有机辣椒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立项背景辣椒属茄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

作为全国五大辣椒生产省份之一,贵州辣椒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辣椒种植面积达到了22.67万hm2已经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辣椒集散地。

由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区域气候差异较大,生态环境复杂,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地方名优品种,如:百宜平面椒、福泉长线椒、独山拉岭辣椒、大方皱椒和遵义朝天椒等。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含化肥、农药、激素、重金属残留的农副产品会逐步失去市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生产有机辣椒能进一步推动贵州辣椒产业发展。

但是,由于贵州辣椒科研起步晚,投入少,导致各地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获得品牌认证辣椒少,产业优势和潜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其效益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加之贵州辣椒种类多、地方品种多,且目前没有相应的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国标和行标对有机辣椒的标准化生产进行规范。

本标准针对该现状,旨在制定省内有机辣椒地方标准,规范有机辣椒生产过程,保障辣椒的苗壮整齐、果实质量好及营养健康,使生产者掌握优质优价的有机辣椒的生产技术,让消费者吃到高安全高营养的有机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为同类型地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任务来源任务来源是我单位承担实施的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的科技项目:贵州省农业攻关计划项目“高山蔬菜有机生产技术研究”[黔科合NY字(2010)3019号]、贵州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贵州蔬菜良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子专项“有机蔬菜生产试验研究” [黔科合NY字(2006)3001号]、省农科院人才项目“一年多茬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研究“[黔农科合(人才)08013号]。

贵州地方标准《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是这些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与体现之一。

本标准是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贵州省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中的项目,由贵州省园艺研究所提出,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负责起草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雪、马超、王天文、王荔、彭莉。

这些同志都参与了项目的实施,完成了有机辣椒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工作。

三、工作概况自2007年实施贵州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贵州蔬菜良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子专项“有机蔬菜生产试验研究”和贵州省农业攻关计划项目“高山蔬菜有机生产技术研究”和省农科院人才项目“一年多茬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研究“以来,项目组在贵阳、凤冈、威宁等县市,开展有机辣椒栽培技术的研究及示范推广,种植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总结该高效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标准的关键技术作进一步的试验论证,确定了贵州地方标准《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起草了标准文本并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四、编制原则1、适应形势原则《有机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的制订适应了贵州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产业化高效建设需要,达到以规范(标准)促发展,增效益的目的。

2、通用性原则综合并引用国内同产业(行业)相关标准,因地制宜,结合贵州辣椒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及自然条件进行产量和质量规范,满足市场需求。

该标准对于具有一定的相同生态气候条件区域通用。

3、先进性原则规范的制定,既立足于现实生产需求,又融入当前先进的、科学的操作手段,积极吸纳国建相关政策和标准,尽可能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

4、可操作性原则本规范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在省内2个县进行严格的多年多点试验后,对规范技术进行严格限定后制定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安全性原则本规程对有机辣椒的生产环节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引用了有机蔬菜生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农药和肥料使用的相关标准,参考了国内有机蔬菜的生产标准要求,规范实施,安全可靠。

五、编制内容依据相关行业标准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和总结,提出了《有机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的具体操作及要求,涉及生产基地条件、选茬及轮作、种子及苗床准备、培育壮苗、大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贮藏保鲜等技术。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内容和要求参考了相关法律法规,引用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具体如下: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GB19630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321.1- GB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主要条款说明:1、生产基地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土壤条件、水源条件的选择和要求;2、育苗技术措施,包括有机辣椒品种选择、种植地块茬口选择及轮作要求、播种、育苗方式及苗期管理;3、田间管理,包括大田定植、肥水管理;4、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和药剂防治等技术;5、采收及贮藏保鲜,包括采收要求及干鲜椒的贮藏方法。

六、关键技术参数及确定依据1、生产基地要求:有机辣椒基地的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但允许夹有有机转换地块。

由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2年时间,其后播种的蔬菜收获后,才可作为有机产品;多年生蔬菜在收获之前需要经过3年转换时间才能作为有机产品。

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之日起计算,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

经一年有机转换后的田块中生长的蔬菜,可以作为有机转换产品销售。

如果基地的有机地块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地块污染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

2、品种选择:应使用有机辣椒种子和种苗,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

应选择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辣椒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种子。

3、肥料使用有机肥料,包括动植物的粪便及残体,植物沤制肥、绿肥、草木灰、饼肥等。

矿物质,包括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等物质。

另外还包括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专用肥和部分微生物肥料。

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地在使用肥料时,应做到种菜与培肥同步进行。

使用动物和植物肥的数量应掌握在1:1为好。

一般每667m2土地,每种蔬菜使用有机肥3000-4000kg,追施有机专用肥100kg;施足底肥将施肥总量80%用作底肥,结合整地,将肥料均匀地混入耕作层内,以利于根系吸收。

巧施追肥对于种植密度大、根系浅的蔬菜可采用铺肥追肥方式,当蔬菜长至3-4片叶时,将肥料晾于制细,均匀撒到菜地内,并及时浇水。

对于种植行距较大,根系较集中的蔬菜,可开沟条施追肥,开时不要伤断根系,将肥料撒到沟内,用土盖好后及时浇水。

对于种植行株距大的蔬菜可采用开穴追肥方式。

4、苗期管理(1)幼苗期管理:辣椒播后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 ℃。

80%出苗后即可揭膜降温,创造光照充足、地温适宜、气温稍低、湿度较小的环境,白天23℃-25℃,夜间15℃-17℃。

子叶展开到第1片真叶露尖,将温度控制在白天18℃-20℃,夜间10℃-15℃。

第1片真叶出来后保持白天25℃左右,夜间17℃-20℃。

移苗前4-6天降温炼苗,逐渐降到白天18℃-20℃,夜间13℃-15℃。

水分:齐苗后浇齐苗水保湿,在播种水浇足的情况下,移植前一般不浇水,秧苗缺水时选择晴天少量浇水,浇水后应保湿,保持床土不干燥,同时防止空气湿度过大;移植前一天可轻浇一次水,以利起苗。

(2)成苗期管理:缓苗期:分苗后提高温度,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促进缓苗。

白天保持25℃-27℃,夜间20℃。

旺盛生长期:白天气温25℃-27℃,夜间气温17℃-18℃。

炼苗期:定植前1周左右进行低温炼苗,揭去所有覆盖,使辣椒苗在陆地条件下生长。

5、病虫草害防治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高温消毒、合理的肥水管理、轮作、多样化间作套种、保护天敌等农业、物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是从作物一病虫草害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6、污染控制在使用保护性的建筑覆盖物、塑料薄膜、防虫网时,只允许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清除。

禁止焚烧,禁止使用聚氯类产品。

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不检出化学农药,重金属含量也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的限值。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及水平对比国外有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等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国内黑龙江省制定了《有机食品红辣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这个标准对当地有机红辣椒的生产环节进行了规范,只适合红辣椒(含尖椒)的种植,而在贵州省内辣椒品种较多,且该标准未精品对有机辣椒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控及药品使用等内容进行规范。

省内也未有出台有机辣椒相关技术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国标和行标。

八、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规程是在国家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因此与它们没有冲突。

九、推荐性建议根据《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1、首先应在实施前保证文本的充足供应,让每个使用者都能及时得到文本。

这是保证新规范贯彻实施的基础。

2、发布后、实施前应将信息在媒体上广为宣传。

3、本规程技术性强,但是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农技推广部门应该积极向广大辣椒种植户推荐应用。

4、针对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起草部门,以利于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编写小组2015年12月.可编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