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道畸形及小儿胃肠常见疾病

消化道畸形及小儿胃肠常见疾病


先天性巨结肠
常见病:1/2000-1/5000、男女之比3-4: 1;有家庭性倾向
病因、病理:由于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 →病变肠管失去正常蠕动→收缩状态→粪便 通过肠管障碍加之正常排便反射消失→近端 肠管扩张,因此有三大特点:
远端痉挛狭窄(无神经节细胞)
近端扩张
两段之间存在移行段呈漏斗状(4-8cm之 间)
分型
短段型:(直肠) 常见型:直肠远端→乙状结肠,占75% 长段型:除结肠脾曲大部分横结肠 全结肠型 全肠型
超短段型
短段型
常见型
长段型
全结肠型
胎粪性腹膜炎
病理 、 临床
放射学表现
平片
可见钙化影,小斑点状、斑块状或团块
状,环形钙化亦可 肠梗阻(粘连性) 液气腹、气腹、包裹性液气腹
病因
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腺病毒感染有关, 原发性占95%,继发性占5%,发病高峰 年龄5-9个月
病理、分类
分套鞘、套头、颈部和头部。 按套入部及鞘部肠管分成,小肠型、回结
型和结肠型、复套型含回回结型
临床表现
四大特点: 1、剧烈产间歇性腹痛(阵发性啼哭) 2、血便 3、呕吐 4、腹部包块
临床表现
呕吐,呕吐物常为胆汁和乳汁,多为草绿 色液体,有时可暂时减轻,随即加重。
合并肠扭转时呕吐频繁,腹胀,并可有肠 道出血。
影像学表现
腹部立位平片 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可见双泡征和/或小肠 积气减少,腹部较致密,合并扭转时可见 小肠低位梗阻。
超声
方法:患儿仰卧,取上腹部横切面近胰颈 处寻找肠系膜上血管根部并向下连续缓慢 移动探头直至血管消失,连续观察肠系膜 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MV) 的位置关系。
临床表现:多见于早产儿,于生后2-3周 内发病,腹胀、呕吐、便血、腹部与全身 状态不佳。
放射学表现
动力性肠梗阻,可见肠管呈管状,积气扩 张,可见小液平。
肠壁积气,发生率可达75-85%,积气 可呈囊状、环状、线状。
门脉充气征。
气腹、积液,肠间隙增宽。 固定肠袢。
肠套叠
影像检查的价值
腹部立位片能显示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对呕吐 较频繁,呕吐物为草绿色液体的患儿,此检查应 作为常规,它仍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
超声检查无损伤,且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病 人可通过此检查明确诊断,应为首选。但从技术 上讲此检查诊断本病有一定的难度,新生儿肠系 膜血管很细仅2-3mm,“漩涡征”的直径也只 有15mm左右,且前方常有胃肠气体干扰,在不 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应选其它检查。
造影:8F-10F导管或导尿管,稀钡或碘油, 也可用碘水。采用不同部位显示最佳影像, 录像更佳
食道狭窄
鉴别诊断
分类:膜状和管状
食管蹼
由于胚胎早期食管空化不全或上皮增生所致。
狭窄多位于中下1/3食管交界处,呈“阳 台”状充盈缺损,自食管壁向中心突出,钡 剂自中央孔通过。食管狭窄以上可有轻度扩 张,狭窄以下食管管径正常。狭窄严重者, 钡剂通过延迟,且扩张明显。
胃食管返流:
早期有返流或三月后仍有明显返流。吞钡 检查:1、食管胃角变钝(正常30-50度); 2、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3、胃前庭增宽, 贲门位置正常;4、食管扩张、松驰、蠕动 变浅等
评价标准:
1、大量返流(返流到中段以上) 2、少量返流(返流至下段)。自由流段可
确诊,其它无意义
3、伴消化食管炎,可确诊
泄殖腔分隔障碍及后期发育停止形成此病。 该病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40%伴有其他 畸形,含脊椎、气管、肾等,占新生儿的 1/500-1/5000
分类
肛门、肛管狭窄 肛门膜状闭锁 肛门闭锁,占90% 直肠闭锁
放射学表现
平片(倒立侧位),肛穴处放一金属标志,
倒立5分钟,以骶尾交界与耻骨联合上缘的 连线(肛提肌)划分高、中、低位三类 伴瘘管者需行造影,直肠、膀胱或尿道均 可,侧位为佳 一穴肛从小孔直接注造影剂,显示其直接 与阴道、膀胱、直肠沟通
伴中肠扭转时可见螺旋征,十二指肠下部 空肠上部呈螺旋状下降,远端可变细。
CT
SMV位于SMA的左侧。 可见充盈口服对比剂的狭窄移行段围绕肠
系膜旋转逐渐变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十二指肠闭锁:钡餐可显示闭锁处扩大的 盲端呈“风兜状”,部分可见小孔(膜 状)。
环形胰腺:十二指肠降段中部缩窄,钡灌 肠回盲部位置正常,超声SMA、SMV关系 正常。
钡灌肠是传统的检查方法,明确回盲部的 位置,一旦发现回盲部位置异常即可确诊, 故在超声不能明确诊断时,应行此检查明 确诊断,但其对小肠扭转无法诊断。
钡餐可显示十二指肠远端、空肠近端的位 置,“螺旋征”是合并肠扭转时的其特征 性改变,且能帮助鉴别其它的十二指肠梗 阻,故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检查方法。
CT亦有较典型的小肠围绕肠系膜旋转形成 狭窄的征象,但价格较贵,受线量较大, 可作为一种补充的检查方式,进一步完善 诊断。
新生儿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
病因:不完全清楚,与下列因素有关:
围产期窒息或呼吸窘迫引起缺氧,损伤粘 膜;肠功能失调或细菌感染。
病理:以大、小肠缺血坏死为特点。范围 可局限也可广泛,常侵犯回肠,严重可达 整个胃肠道,开始粘膜—粘膜下层—肌 层—浆膜。
临床表现:呕吐、腹胀、无胎便
放射学表现:
立位片:双泡症、三泡症、多泡症,常伴 幼稚结肠,可伴肠旋
钡餐、钡灌肠:可显示狭窄部位的情况 (近端扩张)
肠 闭 锁、鸡 肠 征
小儿肠旋转不良 的影像诊断
胚胎学 病理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超声 钡灌肠 钡餐
表现: SMV位于SMA的左方者基本可以确诊。 SMV位于SMA前方则可疑。
合并肠扭转时,肠系膜及SMV围绕SMA顺 时钟旋转360°最多见。由于肠系膜血管的 绞窄可造成肠管的缺血、坏死,可在肠系 膜上血管的根部探及螺旋样包块(中央为 SMA,周围为肠系膜及SMV形成的层样结构) 即“漩涡征”,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血流信 号呈螺旋状分布。
小儿消化道畸形及胃肠常见 疾病的影像诊断
小儿胃肠道的正常特点
新生儿,婴幼儿小肠充气明显,呈多菱形(多角 形),蜂窝状,分布均匀
胃多呈横行 结肠与小肠难以分辨。小肠位于前中腹部,结肠
位于后方在脊柱前或脊柱旁 十二小时内空气充满肠管 检查方法: 摄片、钡餐、碘油、碘水造影、钡灌肠 前后位、侧卧位、水平侧位、倒立侧位(下颌骨
影像学表现
平片:早期小肠积气较轻,积液不明显, 偶尔可在右中腹或右下腹见软组织密度影
空气灌肠:可见杯口征 超声:可见同心圆(靶)征
治疗
空气灌肠(1959年),超声水灌肠(1986年) 适应症:A、24小时内无明显急腹症者。B、超过24小时,
一般情况尚可者;套入过多者(达乙状结肠),明显梗阻 者,可诊断性空灌,压力8-10.7Kpa(60-80mmHg) 方法:
排空延迟(正常2.5-3小时),蠕动弱,可见逆 蠕动
鸟嘴症、双肩症、线样症(向头侧弯曲)、双轨 症
蕈样压迹 不典型征象:小弯侧压迹、锯齿状、钻石征及短
段狭窄
胃壁缺如
先天性小肠 疾病
肠闭锁与肠狭窄
病因及分类:目前认为宫内缺氧及应激反 应产生血管损伤导致坏死后瘢痕所致
肠闭锁: 1、隔膜型(少见) 2、盲端型(常见) 3、多发型(15-25%) 肠狭窄:1、膜型,有小孔;2、管型
到耻骨联合)
异常表现
先天性食管 疾病
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
胚胎学:在胚胎发育3-6周之间发生,食道和 气管均由前肠衍变而成,开始在两侧形成纵 沟,后完全分开,腹(前)为气管,背(后) 为食管。原始食管在5-6周时,内胚层在一个 上皮增殖腔暂时闭塞后在实质中出现空泡, 互相融合使食管贯通;任何一部未出现空泡 或空泡不能融合可形成食管闭锁;如分离时 速度不一或分离不完全则形成管瘘(两者可 同时存在)
• 术前镇静解痉剂 • 插Foley氏管 • 注气,从8Kpa起最高16Kpa,杯口影移位,至回盲部,维持压
力—小肠充气—复位成功。在回盲部呈圆形如忽大忽小较长时间 不消失考虑复套
并发症:肠穿孔,准备采血针头,腹穿放气,手术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胚胎学
胚胎早期后肠开始扩大形成泄殖腔,第四 周分成两部分,背侧直肠,腹侧为尿生殖 窦。第五周外胚层形成肛凹—后渐加深接 近肠管—肛膜破裂—肛凹与直肠相通
分型: Gross分型法:分五型 Ⅲ型分成A型和B型 A型:闭锁食管上下段间距大于2cm; B型:小于2cm,以Ⅲ型最多见
临床表现: 生后1-2天唾液增多,第一次 喂奶出现咳嗽,奶从鼻口中溢出,同时呼
吸困难、面色发绀,每次试行喂奶,均发 生同样的症状;Ⅲ型有腹胀。
放射学表现
平片:a、食管上段形成盲囊(含气低密度 影),侧位气管前移。b、肺炎(吸入性)、 肺不张。c、腹部含气情况:Ⅰ型、Ⅱ型腹 部胃肠道无气,其余各型腹部含气。
临床表现
排便困难(便秘)低位肠梗阻 肛指检查:直肠空虚,仅有少量胎粪。肛
指检查后可见大量粪便或气体排泄 腹胀 营养不良
放射学表现
平片:低位肠梗阻,巨大含气肠管 钡灌肠(小剂量低压)注意事项:a、不服
泻药。b、不洗肠。c、小剂量低压显示移 行扩张段可。 d、生理盐水调钡。e、插管 应浅。f、24小时观察残留钡(诊断明确应 尽可能地抽出钡剂)
病理
肠旋转不良时,自盲肠或升结肠至后腹壁常有一索 状条或粘连带即Lodd′s索状条,可压迫十二指肠 产生梗阻。
十二指肠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前方,空肠第一段可 被腹膜系带缠绕,使空肠屈曲而产生梗阻。
肠反向旋转时,横结肠转在肠系膜上动脉后面,小 肠系膜附着于横结肠前面导致梗阻产生。
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不在正常中线左侧的Treitz韧 带而在右上腹或中腹,回盲部又在右上腹,小肠起 始部和终末端的肠系膜紧靠在一起固定于腹后壁,肠 拌游动,易导致小肠沿肠系膜上动脉纵轴扭转而产 生肠扭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