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新发肺癌人数约为78.7万例,发病率高达57.26/10万,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
肺癌导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主要病因。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水平极大提升,临床上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的肺癌患者基数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对更长的生存预期、更高的QoL诉求迫切,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对肺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确保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期和QoL。
肺癌从诊断到治疗需综合临床分期、个体差异、病理结果、肿瘤异质性、疾病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多学科包括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内镜中心支气管镜室等科室的意见,来确立肺癌患者MDT诊疗方案,以平衡肺癌患者的治疗获益和风险。
临床对肺癌患者分期诊断存在分歧时,需通过MDT诊疗模式提高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除了肺癌疑难病例,Ⅲ期肺癌和寡转移肺癌等因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在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前,发起MDT评估并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肺癌MDT诊疗模式不仅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同时也适用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并贯穿于肺癌全病程管理流程中。
基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给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在肺癌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中,以MDT诊疗模式为中心、结合最佳的循证证据和个体数据,能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肺癌患者治疗获益、降低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
1.国外肿瘤MDT的临床获益传统诊疗模式中患者转诊需要等待时间,而且患者每到一个新的科室,医师需要重新熟悉患者情况甚至修订新的治疗方案。
而MDT模式集合多学科专家优势,可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肿瘤患者MDT诊疗模式大约经历了30年的发展与实践。
欧美发达国家其他癌种MDT诊疗模式运行结果显示,MDT能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患者3年生存率从58%提高至66%。
MDT诊疗可显著缩短约一半的治疗等待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增加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机会和入组效率。
这些不仅提高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也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英国通过立法确保每一位恶性肿瘤患者获得MDT综合诊疗的机会。
肺癌的MDT诊疗模式,有利于促进临床跨学科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整合发展,强化跨学科团队合作与核心人才的培养,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MDT方案确立和后期实施,可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心理健康,提高对疑难问题的决策效率。
2.国内肺癌MDT现状我国探索肿瘤MDT诊疗实践,大约也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但至今尚未形成MDT诊疗共识、MDT收费模式以及医师参与MDT治疗模式的激励机制。
针对我国省、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省、市级综合医院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仅有35%~54%的医院建立了MDT,其中省级肿瘤专科医院MDT的开展率较高,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不到13%,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开展率在15%~26%,二级综合性医院多数未建立MDT。
2019年通过对全国已开展肺癌MDT诊疗模式的18家医院中共计27位专家进行了现场讨论、投票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肺癌MDT在指南遵循度、民主决策、落地执行和反馈、会议记录、患者随访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MDT成员也强烈呼吁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现MDT成员价值。
同时,期望通过MDT 多学科合作,提高患者入组临床研究的机会以及提升研究质量。
3.中国肺癌MDT共识制定目标与内容基于肺癌患者MDT诊疗需求和中国发展现状,为确保肺癌MDT诊疗模式的规范化、可持续性运行,本共识旨在建立、健全和完善中国肺癌MDT标准。
目标是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机制,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优化的MDT诊疗方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及QoL。
本共识为中国首次针对肺癌患者MDT诊疗标准建立的共识文件。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肺癌MDT诊疗模式,包括了MDT责任义务、组织架构、工作形式、标准流程、评估方法与激励机制等管理体系。
通过对MDT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后期评估3个阶段进行管理,提升肺癌MDT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化MDT方案实施阶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完善后期评估阶段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逐步建立完善中国肺癌MDT诊疗模式的运营闭环。
一、肺癌MDT准备阶段肺癌MDT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组建MDT团队,配置必要的基础设施,确立MDT患者的纳入标准,建立MDT准备阶段的标准化流程,明确MDT的实施类型以及规定MDT的职责要求,共6个方面。
(一)肺癌MDT团队1.成员组成:成员组成包含MDT首席专家、MDT主席、MDT成员及MDT协调员,有条件的单位可增设1名相对固定的MDT秘书。
MDT首席专家:由同行认可的肺癌相关临床科室(如肺内科或肺外科)权威专家担任,具有一定行政组织及协调能力。
MDT首席专家也可能是MDT主席,拥有更广泛的职权,而不仅仅局限于MDT会议。
首席专家职责:(1)同意出席大多数MDT会议;(2)参与确定MDT组织架构和成员;(3)管理MDT,为MDT设定明确的目标、目的、对成员的期望;(4)确定MDT的作用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意义;(5)在当地就实施有效MDT所需的资金及资源进行谈判。
MDT主席:一般由主任医师担任,拥有肺癌领域丰富的诊疗经验,具备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争议处理能力,具备对MDT组织的把控能力。
主席职责:(1)全权负责组织和主持MDT病例讨论会,确保所有需要讨论的病例能及时进行讨论;(2)确保MDT所有成员能围绕主题、充分交流,营造专业的讨论气氛;(3)确保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最优化MDT治疗方案产生;(4)治疗方案产生后,明确落实执行人员;(5)对MDT讨论进行总结。
MDT成员:一般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二级及以下医院可放宽至青年主治医师,应当具备团队精神,尊重同行发言,善于合作,善于学习,能够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诊疗指南。
团队成员可分为核心成员和扩展成员。
其中核心成员包括胸外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或胸内科、放疗科、介入科(内镜科)、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等专家;扩展成员包括特殊病例需要邀请的相关科室专家,如临床研究机构、伦理机构等专家。
团队成员职责:(1)核心成员应相对固定并按时参加MDT会议,扩展成员根据需求参加MDT会议。
如日程冲突,应指定本科室相应专家参与讨论;(2)MDT参与成员应全程参加病例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给出诊疗意见。
MDT协调员:一般由来自医院或专科肿瘤中心的具有行政岗位工作经验的人员,或从事肺癌诊治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低年资主治医师轮值担任(轮值周期为至少半年至1年),具有一定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已接受数据系统和IT、数据保护和共享方面的培训,能够使用MDT会议需要使用的设备和设施。
协调员职责:(1)协调员是MDT规范高效运行的必要组成人员,主要负责全程协助安排MDT病例讨论会;(2)负责提交MDT会议申请,在会前收集患者资料并提前发送给参加讨论的专家,以及准备必要的会议设备设施;(3)记录、撰写并存档MDT病例讨论会的会议纪要,必要时可增加记录员;(4)负责随访、追踪MDT治疗方案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并定期向MDT专家组反馈,对重点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和分享;(5)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指定人员兼职固定担任MDT秘书,协助协调员完成MDT的事务性工作。
2.MDT团队协作和文化:每个MDT成员在MDT中均有明确的角色和职责,成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和睦相处,求同存异。
MDT需设立团队的发言制度,鼓励发表具有建设性的讨论和争议,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3.MDT成员个人发展和培训:MDT成员应认识到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可通过会议或网络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共同学习、进步。
此外还可根据需要获得培训机会,以增强个人的专业技能及在MDT中的协作能力,例如领导技能、主持和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能力、自信及决断力以及视频会议等IT设备的使用方法,此外,还需积累肿瘤学、放射学和病理学知识(适用于在这些领域不是专家的成员)等领域的知识储备。
MDT团队成员还应具有教学和培训意识,如将治疗后的病例再提交回顾讨论等。
(二)必要的基础设施1.会议场地的物理环境:建议设立在相对固定、安静的独立空间,足够宽敞,照明设施完善,桌椅布局适宜,确保所有与会成员都有座位,以便于各科医师近距离讨论。
2.技术和设备:建议举行MDT的会议室配置可连接医院内网的电脑设备和高清投影设备,以便调取和播放患者的影像学、病理学、实验室检查数据等病历资料。
有条件的单位,还可配备实时录像和视频对话设备以便进行回放观看或通过视频会议与场外人员进行分享讨论。
(三)MDT患者的纳入标准MDT患者的纳入标准包括:(1)尚未确诊,但可能有获益的早期肺癌患者;(2)治疗过程中因疗效不佳;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Ⅲ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或手术、放疗并发症需要更改原治疗计划的肺癌患者,治疗存在重大争议的患者,或治疗后疾病出现进展的各类病例(包括手术后复发转移、放化疗结束后出现疾病进展);(3)强烈建议但不限于以下类型患者进入MDT诊疗:①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患者;②SCLC患者;③高龄或合并症和(或)并发症多发的患者;④病情复杂的疑难患者(多原发肺癌、寡转移、脑膜转移、惰性肺癌、SCLC转化、少见突变、混合疗效、罕见病理类型和基因突变家属依从性不好、潜在医疗纠纷人群等)。
(四)MDT准备阶段的标准化流程会前主管医师根据纳入标准筛选需要进行MDT的住院肺癌患者,上报科室主任进行本科室内讨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MDT讨论;征得科室主任首肯后,由协调员和主管医师共同准备患者标准化MDT讨论模板,并上报MDT主席,在满足MDT纳入标准并经评议通过后,进入MDT执行阶段。
MDT讨论模板应包括诊断数据(病理和影像等)、临床信息(常规临床检测、合并症、心理状态和姑息治疗情况等)、患者既往病史和患者或家属对目前诊疗的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