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血与抗凝医学PPT

凝血与抗凝医学PPT


编辑版ppt
3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在2-3 微米,而红细胞的直径为7-8微米。
编辑版ppt
4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分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当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经 vWF介导,迅速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组织, 激活的血小板经纤维蛋白原(Fg)介导相 互粘附(即聚集),此为血小板第一相聚 集,呈可逆反应。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
编辑版ppt
13
血液凝固 第一期
凝血活酶形成期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 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 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
编辑版ppt
14
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合成前列环素PGI2、 一氧化氮NO,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编辑版ppt
22
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
灭活凝血因子作用:还可合成分泌硫酸乙酰 蛋白多糖(覆盖在内皮细胞表面,血液中的 抗凝血酶III与之结合之后,可灭活FIIa、 FXa等多种活化的凝血因子)、组织因子途径 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凝血酶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TM)通过蛋白质C系统 参与对FVa、FVIIIa的灭活;
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原即FI,在凝 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 激活FXIII,生成FXIIIa,FXIIIa在Ga2+ 的 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 溶于水的交联蛋白多聚体凝块
编辑版ppt
19
抗凝
正常人在日常活动中常有轻微的血管损伤 发生,体内也常有低水平的凝血系统激活, 但循环血液并不凝固??
是什么因素不至引起全循环的血液凝固??
体内的生理性凝血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 受到严格的控制。
编辑版ppt
20
抗凝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嗜细 胞的吞噬作用 生理性抗凝物质
编辑版ppt
21
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
屏障作用: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 下的成分接触,从而避免凝血系统和血小板 的活化。
16
血液凝固
编辑版ppt
17
血液凝固 限速因子
在凝血过程中,FVIIIa和FVa是FXa和凝 血酶激活的限速因子,(FVIIIa作为辅因 子,使FIXa对FX的激活速度提高20万倍; FVa作为辅因子可使FXa对凝血酶原的激 活速度提高10000倍)
编辑版ppt
18
血液凝固
第二期与第三期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 共同途径: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 生成。
编辑版ppt
10
编辑版ppt
11
血液凝固
除FIII、F IV 、FV以外,几乎所有的凝血 因子均在肝脏内合成,其中FII 、FVII、 FIX 、FX的合成需要VitK的参与,故它们 又称为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
编辑版ppt
12
血液凝固 凝血三个期
➢ 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 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活酶)形成期;2. 凝血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
编辑版ppt
25
抗凝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
编辑版ppt
26
抗凝 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主要为抗凝血酶III,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IXa、FXa、FXIa、 FXIIa活性,起到抗凝作用;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 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玻璃、白陶土、硫 酸酯、胶原等)表面接触而启动,启动因 子为FXII。
编辑版ppt
15
血液凝固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
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于 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启动因子为FIII。
编辑版ppt
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 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中的 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
编辑版ppt
8
Blood coagulation
编辑版ppt
9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种,其中已经按 照国际命名法依发现的先后顺序用罗马数 字编号的有12种,即凝血因子I~XIII, (简称FI~FXIII),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 酶、高分子激肽原
凝血 与 抗凝的机理
编辑版ppt
1
止血 止血的三步与三大要素:
第一步 血管收缩 内皮细胞
第二步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
第三步 凝血因子参加的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编辑版ppt
2
血管收缩
当血管壁受到损伤时,血管收缩为最迅速的止 血反应。
➢ 内皮细胞的内皮素以及血管紧张素等活性物质 使血管收缩。
➢ 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使血小板粘附于暴 露的血管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 释放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 TA2),5-羟 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使血管 收缩。
编辑版ppt
5
血小板聚集
第二时相: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释放其内含的 5-HT和二磷酸腺苷(ADP)等物质,进 一步加速血小板的聚集变型,成为不可逆 的第二相聚集,形成聚集
编辑版ppt
7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 凝状态的过程。
编辑版ppt
23
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
降解纤维蛋白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降解已形成的 纤维蛋白,保证血管的通畅。
编辑版ppt
24
抗凝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
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度的亲和力,在凝血 过程中所形成的凝血酶,85%-90%可被纤维蛋 白吸附,这不仅有助于加速局部凝血反应的进 行,也可避免凝血酶向周围扩散。 进入循环的活化凝血因子可被血液稀释,并 被血液中的抗凝物质灭活并单核巨嗜细胞吞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