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障碍原因浅析
徐时趁
记得去年11月份,也就是学校期中考后,学校要求各班级召开家长会。
我于是及时地通过学生向各家长发放了关于召开家长会的通知单。
在周末,家长会如期召开,但情况我并不吃惊,因为早在永嘉二中担任高三专科班班主任时情况也是如此,所来的家长会寥寥无几,没有超出十位。
且别说家长会,因为有些家长路途遥远,来这里一趟也实属不易,就是平时,哪怕是一个学期下来,我所担任班级足足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家长一直没有主动与我取得过联系,除非是学生特殊原因向我请假时来一个说话时间非常简短的电话。
其实,作为家长,时不时地主动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来个电话,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讨论一下管理方法问题,透露一下孩子在家表现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我们永嘉十一中想让家长做到这一点为何会如此之艰难?我想答案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长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经调查,十一中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有三分之二家长仅仅是初中毕业,自学能力又差。
他们自从学校毕业后好像就与书本无关,只顾赚钱,不顾自身素养的提升,因此对于一些前沿的教学理念毫无所知,不知道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性也就成为必然了。
他们只知道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一切责任就归学校了。
孩子学习成绩差是老师的责任,出现安全问题是学校的责任;他们知道到学校是国家教育孩子的基地,教好孩子是学校的义务,无需家长理会;他们只知道学校管理森严,孩子一旦进了学校就会安然无恙了;他们只知道学习是苦差事,他们同情孩子,他们溺爱孩子。
殊不知,百密一疏,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社会与家长的支持,再聪明的家长也需要与学校沟通,学校有必要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以便于因材施教或对症下药,家长也有必要从学校学到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克服溺爱孩子或盲目跟风。
但愚昧的家长往往都忽视了这点。
其次,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已经失去信心。
听同事说,高一开家长会时,一个班级基本能有超过近百分之九十的家长与会,那时候,哪怕是成绩在班级里相对靠后的学生家长也基本到会了。
但到了高二是,重点班的家长到汇率还比较高,普通班就已经是相当可怜了,到会率大大降低。
因此,我认为,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这种心愿眼看着得不到实现时,随之而来的只是泄气与埋怨,不参加家长会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正如一个运动员要参加长跑比赛,赛前还是信誓旦旦,要拿前三,但到了赛场,看到强手如云,于是开始点心虚,比赛过程中,远远地被对手们抛开时放弃之心油然而生,为了保持点面子最终也就随便找点理由退出了比赛。
高三专科班的家长绝大部分就由此心态。
第三,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
温州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地区,尤其是永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现状迫使永嘉的百姓四处奔波四海为家。
这样势必给教育带来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高中生也是一样,父母常年在外,难以感受亲情,也就淡薄了感恩意识,直接导致的结
果是父母的话不听,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也就一蹶不振,从而家长也就丧失了对孩子的教育信心,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根本就没有动力与学校联系了。
第四,家校沟通的障碍当然也有学校自身的原因。
常与邻居或朋友闲谈,他们好像都特别憎恨教师,认为学校的家长会就是一场讨钱会,什么班会费啦、课外辅导费啦。
每逢节日,他们担心不给老师送礼老师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偏见。
从此在家长的心目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形象,不再是一个光荣伟大的职业。
凡是家长会他们总会找一些理由推脱,凡是老师的电话总是爱接不接,他们讨厌老师,尤其是讨厌教师节,怎么会主动与学校沟通呢?还有,有点老师只往往在孩子出问题了才与家长沟通,老师一来电话,他们就马上产生一种不详的预感,都害怕与老师沟通了。
有的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把家长作为了泄愤的对象,把学生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与家长。
孩子学生成绩差已经家长内心本来就很窝火,这时老师的一顿发泄犹给家长带来反感,更何况有很多的教师说话的语气颇显官腔。
于是家长们害怕了与学校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