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白酒的包装在设计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在色调的运用上基本固定在红、黄、金、白、黑等有限的范围内,这基本上是由消费意识决定了的,即消费群只认同此套色系。
虽然也有例外,但它们在销售上并不是很成功。
比如甘肃省的某酒厂生产的“**王”酒,整体采用大面积的黑色镶金边,以丝网印刷磨砂工艺丰富了版面效果,整个设计豪华大方而简洁,单从设计上看应该是较为成功的作品。
然而在销售上却让人大失所望。
第二,在盒型上缺少创新,主要就是上翻盖、天地盖、多边盒、书型盒等有限的几种。
一个产品在包装造型上的出新出巧能让所表达的产品属性一目了然,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
比如安微井中集团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店小二”酒,在盒型设计上颇下了一番工夫:外形设计成一个小酒铺,正面窗户开处,店小二热情呦喝跃然盒上,窗户上方“店小二”酒旗随风飘扬。
瓶型设计更是匠心独运:一个怀抱酒坛的店小二笑容可掬。
品名与外形包装的和谐统一,使该产品因诙谐有趣的文化内涵以及优良的品质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但是,这类成功的产品包装设计总体来说还比较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从事盒型设计的专业团体较少,而包装设计师既精于平面设计又熟悉盒型设计的并不多见。
往往平面设计比较好但盒型却不尽人意,或者盒型设计虽好,但因印刷工艺等原因而不能批量生产等问题十分突出。
第三,印刷工艺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印刷行业的工艺换代慢,已落后于日、美、德等发达国家。
一种新的印刷工艺由试验阶段到创造效益须要较长的周期,这在内地尤为突出。
如金卡纸上折光,以前老的工艺比较麻烦,依靠腐蚀铜版对纸张产生压力而成。
这种方法在质量上没有保证,因为机器的压力决定了折光的质量,而压力越大对机器的损坏就越大,有时候工人为了保护机器减低压力而使质量受损。
现在有一种新工艺在江、浙较为成功,即用丝网印刷一种“折光油墨”,效果极好,其实这种工艺的关键只是一种特种油墨而已。
但是在江、浙使用了近二、三年之后才在内地引起注意,这说明我们的印刷厂创新意识不够,观念不新,因此难免落后。
第四,在平面设计上欠缺系统性。
白酒生产商在销售上的考虑,会在产品结构上形成高、中、低档系列产品。
通常情况下高档酒树立品牌、形象,中档、低档酒产生利润,因此在包装设计上应既要注意统一性,又要注意区别性。
也就是说既要使消费者将高档酒的美好印象移嫁到低档酒上而由此对该品牌产生忠诚度,又不能使低档酒破坏了高档酒的形象。
比如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生产的“金六福”酒,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该产品以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形成高、中、低档酒。
在平面设计上五个等级的酒均以古代请柬形象为分割,向消费者传达热情邀请、美好祝愿的消费信息。
在材料以及印刷工艺的采用上区分各个档次的产品,使该产品包装的和谐与特点共存、统一与区别同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配合科学的市场营销模式,使“金六福”系列酒创下了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的奇迹,而包装设计显然功不可没。
然而在其它品牌上却并非都很注意系列包装的统一性,很多酒厂在包装设计上以及品牌的运用上都较为混乱。
长此以往,再大的强势品牌都会在短期内衰落下去,成为市场经济的徇葬品。
第五,包装设计与产品属性的统一性。
包装首先应围绕产品说话,不能与产品的属性背道而驰。
在广告诉求上的定位确定了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因此产品、促销广告品、销售策略以及它的包装都得服从于这个诉求点,从包装设计上来说,就得围绕既定诉求点来发展创意及构思版面。
如果在设计上与产品预先制定的卖点相悖,必然会导致消费意识的混乱。
也就是说消费者会找不到要喝你这种酒的理由。
“孔府家酒”比较适合探亲访友,“铁哥们”酒适合朋友相聚,“金六福”酒适合送礼,“全兴喜酒”适合宴席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第六,要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目前很多设计师都有一个感到非常痛苦的地方,那就是客户对设计过程的强行参与。
本来客户的参与对公司的定稿及赢得订单非常有利,但是客户如果不具备一点广告素质的话,那么对设计师采说这个业务就会变成一场灾难而使他倍受煎熬。
为了赢得业务单,绝大多数设计公司或设计师会屈服于客户的不专业的意见而不知所措,并且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在设计包装之前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你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还得引导客户,向他们解释你的设计理由及表现手法,由此得到客户的认同与尊重。
文章由老酒商城:泸州老酒坊编写提供,转载请注明
当前,推销自己与说服别人的这种能力已成为设计师的必修课程。
当经过努力你和客户在产品包装设计理念上达成共识,那么在以后的合作中则可事半功倍、合作愉快了。
文章由老酒商城:泸州老酒坊编写提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