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职教育-国际法学(北大版)课件:第8章 国际环境法.ppt
中职教育-国际法学(北大版)课件:第8章 国际环境法.ppt
25
教学参考书目
[1]〔法〕亚历山大·基斯著:《国际环境法》,张若思编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杨国华、胡雪编著:《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概述》,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3]王曦:《国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马骧聪主编:《国际环境法导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1994年版。
一、 环境污染防治 二、 维护气候体系 三、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 四、 自然地域的保护 五、 关于贸易与环境影响问题
12
一、 环境污染防治
(一) 海洋环境污染 (二) 大气污染 (三) 危险物质和有害废弃物控制 (四) 核活动及其损害的控制
13
二、 维护气候体系
(一) 臭氧层耗损及其控制 (二)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控制
1997. [15] 〔英〕 P. Sands,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I: Frameworks, Standards and Implementation,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5. [16] 〔法〕 A. Kiss, etc, Manual of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5]韩健、陈立虎:《国际环境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6]戚道孟:《国际环境法概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1994年版。
26
8
三、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 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报 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的。可持续发展 原则已成为对国际环境法有重要影响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非常丰富、涉及面很广,不同的 国际文件有不同的理解。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5] 王曦:《国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3
参考书目
[6] 马骧聪主编:《国际环境法导论》,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1994年版。
[7] 全国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编:《国际环境与资源 保护条约汇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8] 韩健、陈立虎:《国际环境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1992年版。
10
五、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是指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导致 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因素,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 负有共同的但又有区别的责任。
该原则包含两个基本要素。
11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
二、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一) 国际环境法的定义和特点 (二)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1. 国际环境条约 2. 国际习惯 3. 软法
4
四、 环境保护国际组织
一类是政府间的国际环境组织;另一类是民间的 国际环境组织,也称非政府环境组织(NGOs)。 (一) 政府间环境组织 1. 联合国与其他组织 2. 区域性国际组织 3. 专门性国际环境组织 (二) 非政府环境组织
[9] 中国环境报社编:《迈向21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 展大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 世界银行编:《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 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24
参考书目
[11] 〔日〕阿部泰隆等:《环境法》,有斐阁丛书(日文),1996年版。 [12] 〔日〕地球环境法研究会编集:《地球环境条约集》,中央法规
尽管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 公认,国际社会也已制定了联合行动计划和各项 法律措施,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 面的既得利益以及各国对本国长远利益的考虑, 使得各国在具体履行国际环境条约所确立的全球 环境保护义务上还存在着许多意见分歧。
19
一、当前全球国际环境法律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
14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资 源
(一) 生物物种灭绝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 野生动植物贸易 (三) 热带雨林保护 (四) 迁徙性动物物种 (五) 其他
15
四、 自然地域的保护
(一) 湿地保护 (二) 自然遗产保护 (三) 南极保护 (四) 防止荒漠化
16
五、关于贸易与环境影响问题
本章第一节在分析国际环境问题的成因时,已就贸易对环 境的影响作出了论述。由于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是现代国 际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因此国际社会为减轻关税以及其 他实质性贸易障碍、在国际通商方面废除差别待遇而制定 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5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资源开发的主权原则和不损害 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原则 二、 国际合作原则 三、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 预防原则 五、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6
一、资源开发的主权原则和不损害 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原则
在资源开发的主权原则和不损害国家管辖范 围外的环境原则中,包含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一方面是国家的权利,即国家按照本国环境与发 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另一方面是国 家的义务,即各国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 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 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如下因素是造成全球环境合作存在障碍的重要原因。 (一) 国家经济利益的差别与矛盾 (二) 发展中国家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 (三)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规则与标准均不利于 发展中国家 (四) 传统经济学理论与全球环境问题的现实脱节
20
二、 中国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方面的贡献
(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原则立场 (二) 世纪交替时期中国对全球环境保护的贡献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各国在制定 保护环境政策中也会出现由于保护措施的实施而限制国际 贸易自由化的问题。
17
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环境法律实践
一、当前全球国际环境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的贡献 三、国际环境法在中国的适用
18
一、当前全球国际环境法律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国际环境法
第一节、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二节、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概述
一、 国际环境问题 二、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三、 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四、 环境问题
(一) 国际环境问题的概念 (二) 国际环境问题的成因
3
(日文),1995年版。 [13] 〔美〕D. Hunter, etc,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University Casebook Series, Foundation Press, 1998. [14] 〔英〕M.N. Shaw’s, International Law, 4th ed., Cambridge,
7
二、国际合作原则
国际合作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最 初由《联合国宪章》第74条所确认。在国际环境 法中奉行这一原则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国际合作不仅是国际环境法的基石,而且表现为 国际环境法的一些具体制度和措施,尤其是包括 信息共享、参与决策、环境评估、环境标准的越 境强制执行等在内的技术性措施 。
22
参考书目
[1] 金瑞林、汪劲著:《20世纪中国环境法学研究述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法〕亚历山大·基斯著:《国际环境法》,张若思 编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 杨国华、胡雪编著:《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概述》,北 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中国缔结和签署 的国际环境条约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21
三、 国际环境法在中国的适用
(一) 国际环境法与中国国内环境法的关系 国际环境法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 中国国内法对适用国际环境法的原则规定
(二) 国际环境法在中国适用的方法 国内适用国际环境法的依据 由于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正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
在国内如何适用国际环境法规范是一个亟待明确和解决的 关键问题。
9
四、预防原则
预防(Prevention)原则是基于环境问题的特点而提出的一 项颇具特色的环境法原则。它渊源于国内环境法的某些规 定。在国际社会,基于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发达国家的经验 教训,1980年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联合制定的《世界 自然资源保护大纲》里,曾就“预期的环境政策”作出规 定。
最早提及预防原则的国际条约是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 纳公约》。该原则随后又在一系列国际性环境与资源条约 中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