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讲 社会认知与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第四讲 社会认知与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 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 握。社会评价要以事实为根据,是社会研 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也是科 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最终旨归。
中国2011年奢侈品消费总额126亿美 元
世界奢侈品协会日前发布的《华人春节海 外奢侈品消费数据监控报告》显示,龙年 春节期间,中国大陆居民在境外消费累计 达72亿美元,比预计数额增长15%,创历史 最高点。在此期间,欧洲奢侈品市场销售 总额的62%、北美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 28%、港澳台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69%都 由中国大陆消费者贡献。
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信弃 义涂脂抹粉。关于这一点,我能够提出近 代无数的实例为证,它们表明:许多和约 和许多诺言由于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 无效;而深知怎样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 的成功。但是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 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 好人。人们是那样地单纯,并且那样地受 着当前的需要所支配,因此要进行欺骗的 人总可以找到某些上当受骗的人们。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 发点。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 的基础。
(三)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 度。
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 的尺度。
1、“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个人尚未成熟,自主 实践活动能力极其微弱,个人缺乏独立性,还没 有脱离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人与人之间互相依 赖。 2、“物的依赖关系”阶段。人一定程度上摆脱了 对他人的依赖,有一定独立性,但物质生产水平 不高,人受到物的支配,人们之间的联系表现为 物化的社会联系,是物支配人的阶段。 3、“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个人全面发展,生 产力水平高度提升,人们摆脱了对人和物的依赖, 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经验法的例子: 好人命不长
学业成绩优秀的儿童,在社交和体能上表 现差 低自尊导致攻击行为多 不打不成器 三个臭皮匠,定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 吃
尽管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但是无条件 地相信经验往往是有害的,因为经验中包 含着许多谬误、偏见和虚假的成份。
(3)思辨法
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有意识推理而直接获得 知识的行为或过程,快速获得解答方案和 不能为自己的解答步骤提供明确的解释是 直觉行为的标志。 强调直觉,认为不可否认的自明之理,便 是真实的或可信的。
第四讲 社会认知与社 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真理与价值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 任务。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 论的内在要求。
舍勒论知识的类型
救赎知识 本质和文化启蒙知识 控制自然的知识
毛泽东论领导艺术
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 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 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需要, 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 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 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 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 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 败。……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 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 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文 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
例如: 一些发达国家的资料显示,尽管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但是 阶层之间的差异却缩小了。这一结论推翻了原来假说,它 说明原有的阶级理论不适用于工业发达社会,说明对原有 的理论需要做出修改和补充,或建立新的理论。
科学是通过方法论的共同规则所确定的逻 辑标准与经验标准来判断的。逻辑演绎与 归纳、概念的定义、指标的建立、测量、 抽样等方面的规则提供了相互批驳、争论 以及拒绝或接受研究结论的基础。由此可 知,对研究结论的检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 对其研究方案的检验。
(4)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核心即科学程序,也是社会研 究的基本程序,它由以下几个步骤所构成: 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操作化; 经验观察或实验;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 结论。
第一步 建立假设
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假设。假设是对所要研 究的问题做尝试性的回答。它一般是来自 对某一理论的演绎推理。 例如: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指出:“劳动分工是阶 级形成的主要原因”,由它可以推演出这 一假设:“劳动分工程度越高,则社会阶 层的分化程度越高”。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与他人共在的四种社群形式 人群(集体行为)
生活共同体(熟人、情感、自然,没有真 理标准,集体行动) 社会(理性、契约、陌生、有真理标准等) 总体位格(宗教、文化、国家)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真实共同体低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 利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 势;虚假共同体是指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某一 阶级为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 虚假共同体对于被统治阶级是新的桎梏。社会进 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 实现的过程。阶级社会的社会共同体,既有真实 也有虚假的一面。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的社会共同体。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历史分析的方法。 3、辩证分析的方法。
四、人民群众和领袖的关系。
(一)个人与群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 概念。
(二)在个人和群众的相互关系中,除普 通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外,还有领袖和群众 的关系。 参考书目: (德)舍勒《楷模与领袖》 (美)伯恩斯 《领袖论》
韩非论术
韩非曰:“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 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 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 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 见。”
马基雅维里论君主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 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 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 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 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然而那些单纯依 靠狮子的人们却不理解这点。所以,当遵守信义 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 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 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假如人们全都 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就不合适了。但是因为人 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 你也同样地无需对他们守信。
科学方法就是通过这些共同规则系统地消 除个人经验观察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 或观测误差,以便得到共同接受的、可靠 的知识。
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一、科学从其方法来看,主要用于检验已有 的知识,而很少用于发现新知识
二、从科学的程序看,科学是依靠对抽象概 念的操作化,即对概念的明确界定和精确 测量,但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很难做到完美 的操作化。(职业分工表示劳动分工)
权威的知识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同时, 应注意其错误的成分。它们有可能把研究 引入歧途。
(2)经验法,又称惯常法
借助习惯、传统以及先入为主的印象、观 念,认为过去总是或者曾经如此的事情便 是真实的或者可信的。 经验作为知识的来源,它包括的范围很广, 其中有传统或前人的经验之谈,有个人在 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还有周围大多数人 共同接受的常识。常体现在谚语、成语或 道德格言之中。
第三步 经验观察
依据一定的研究方案,研究者可采用各种 方法去收集经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和分析。这些资料是对研究研究假设的实 际验证。收集的资料必须是与所要验证的 假设相联系。
第四部 得出结论
例如: 从收集到的资料可以归纳出:“职业分工越细的国家,其 社会阶层的划分也就越多”,这一结论证实了原来的研究 假说。
三、科学知识虽然曾得到经验事实的检验和 证实但它也是一种相对真理,它也可能是 错误的
一种经验或科学的体系必须能被经验所检 验,· · · · · · · 但这种经验科学体系也很可能被 经验所驳倒。——波普尔 新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现有理论的失效 或过时。(对社会主义、收入平等的认识)
四、科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可直接观察的现 象,不仅如此,对于某些理论上可证实的 现象,科学还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和理论的 发展。(“日心说”和“地心说”两种假 说的检验) 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正是由于研究手段和 理论的落后,因而对许多现象还无法作出 科学的解释。(人的有限性和观察源得到知识。来源 不同,知识的性质与可信程度也就不 同。区分知识来源主要看一下三个方 面:(1)提供知识的是什么人?(2)知 识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3)知识 的作用是什么?
(1)权威法
借助于权威(组织或个人)以论证事物的 真实性或可行性的方法。 在古代,知识是由圣贤、智者、巫师、主 教、政治领袖等权威人物提供的。 在现代,专家、学者、教授或政府和新闻 报道也被认为有很大的权威性。
研究中使用权威法的主要原因: 认知经济原则(国家统计局);权威压力; 特殊心理效应(使自己产生特殊的影响力)
权威提供的知识是很必要的,如果人 们只相信由自己的感官所获得的信息, 那么他一生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 当人们自己去收集证据,并采用系统 的经验观察方法去检验权威的知识时, 那他就是在从事科学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