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水的组成》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水的组成》思维导图课件
(C )
典例精析
【解析】从宏观来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 角度来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 成的。不能说“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因为水中只有 水分子,没有其他的分子;也不能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 成的”,因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典例精析
水的组成
思维导图课件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解读——水的性质及用途
(1)水的物理性质 ①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在101 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 ③在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其他温度时水的密度小于1 g/cm3, 但在计算时,一般取值为1 g/cm3)。 ④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⑤水的导电能力很弱,在低电压下一般不能导电,但在高电压下水的导 电能力增强。
思维导图解读——水的性质及用途
(2)水的化学性质 ①水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在通常情况下pH=7, 呈中性。水能发生微弱的电离,且电离出的H+浓度与OH-浓度相等,因此水 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为中性液体。 ②水的热稳定性较强,难于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 气。
思维导图解读——水的性质及用途
典例精析
【例4】某商场举行开业典礼,店外挂满了氢气球,周围挤满了人,在拥挤 中,有的气球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些气球爆炸。 火焰烧焦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轻度烧伤了一些人的皮肤,试简要回答:
(1)解释爆炸的原因: 气球被挤破,其内充的氢。气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引发爆炸 (2)鉴于上述原因,现在人们正试着使用其他气体,如氖气(密度为0.80 g/L) 来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典例精析
【例2】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 态水急速冷却到-108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思维导图解读——单质与化合物
(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名称 单质
化பைடு நூலகம்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举例 区别
氢气(H2) 石墨(C) 铁(Fe)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 ②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CO2) 四氧化三铁(Fe3O4) 高锰酸钾(KMnO4) ①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
( D)
典例精析
【解析】比较CO和H2不难发现,CO和H2主要物理性质几乎无差 别,都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的气体;化学性质表
面上也有相似之处,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但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发
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不同的:
H2+CuO CO+CuO
Cu+H2O,属于置换反应; Cu+CO2,不属于置换反应。
思维导图解读——水的组成
②实验现象
正极
负极
现 ①两电极上都产生气泡;
象 ②正极玻璃管和负极玻璃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验 可使带火星的 该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或同时有爆鸣声)
证 木条复燃
结 氧气
果
氢气
思维导图解读——水的组成
③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注意】①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或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水, 如过氧化氢(H2O2)也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实验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原因是: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性比氢气大;b.氧气有强氧化性,可能使产生氧气的电极氧化,从而消耗一部分 氧气。
可行;因为氖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且化学性质稳定
典例精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氢气的可燃性。当氢气中混有空气或者氧气时,遇 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氖气是稀有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可填充气球。
思维导图解读——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①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水分子的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电解水的实验 ①实验装置
③还原性:氢气能跟某些氧化物(如金属氧化物)反应,夺取氧化物中的氧, 具有还原性,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 火,若听到轻微爆鸣声,表明氢气是纯净的;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 气不纯,需再收集继续检验。
思维导图解读——氢 气
谢谢观看
③水能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对应的碱(一般为可溶性碱)。 ④水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化合生成相对应的酸(含氧酸)。 ⑤水在高温条件下可氧化其他的物质生成氢气和氧化物。 ⑥与某些物质结合为水合物。
CuSO4+5H2O 白色
CuSO4·5H2O 蓝色
因此无水硫酸铜是常用来检验是否存在水的试剂。
思维导图解读——水的性质及用途
(3)氢气的用途 ①利用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可以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②利用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高能燃料。 ③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典例精析
【例3】关于CO和H2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难溶于水 B.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C.在相同状况下,它们的密度都比空气小 D.在加热时,它们都能跟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思维导图解读——氢 气
(2)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②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 干燥的小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 现象൞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放出热量
点燃
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思维导图解读——氢 气
( D)
典例精析
【解析】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故A错。水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在0~4 ℃范围 内有反膨胀现象,只有在4 ℃时密度最大,是1 g/cm3,此时1.5 L水的质量确实是 1.5 kg,故B错D对。水的沸点、凝固点与压强有关,通常所说的水的沸点是100 ℃, 那是在101 kPa时,因此C也是错的。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典例精析
【解析】此题从逻辑分析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图示理解包含 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化合物包含 氧化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如碳的燃烧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4)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便于检验产。物
典例精析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①右管中气体体积为左管中气体体积的2 倍,则左管中气体为氧气,右管中气体为氢气;②左管上的分液漏斗 和右管上的导管,可将产生的气体导出,便于检验。
思维导图解读——单质与化合物
(1)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种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 合物的依据是组成元素的种类。
思维导图解读——水的组成
(3)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电解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 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 气。
电解水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氢气和氧气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和光能。
典例精析
【例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3)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NaCl)、硫酸铵[(NH4)2SO4]等; 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NH3)、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 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
思维导图解读——单质与化合物
(3)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 氧化物。 注意:氧化物和化合物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中的 一类。
典例精析
【例8】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B )
A.O2 C.KCl
B.SO2 D.NaOH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属 于单质,B属于氧化物,C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D含有三种元素,不 是氧化物。
典例精析
【例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 的是 ( B )
(3)水的用途 世界上消耗淡水最多的是农业生产。水在工业上常用于洗涤、 溶解、加热和冷却,并可以作为许多化工生产的原料。水是动植物 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如饮用、洗涤等。
典例精析
【例1】下列关于水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淡蓝色液体 B.水的密度是1 g/cm3 C.水的沸点是100 ℃ D.4 ℃时,1.5 L水的质量是1.5 kg
典例精析
【解析】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质的物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是物 理变化。同时此变化两者质量都没变,而密度又相同,依据质量、密度、体积三 者之间的关系m=ρV,所以体积应该也相同。
思维导图解读——氢 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小。在压强为1.01×105Pa、温度为-252℃时变成无色的液体,在-259℃时变为 雪状固体。 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最轻”气体。
典例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