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品雅集·佛前雅韵
【活动主题】:佛前雅韵(闻香、品茶、赏花、听琴)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15日-17日,20:00—22:00
【活动地点】: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1019号厦门珠宝城四楼·尚品雅集
【活动执行】
司仪:云剑
节目:雯婷
全程拍摄:阿杰
活动后勤:兰兰、巾巾
【节目单】
20:30 香道詹雯婷
21:00 茶道、花道韩云剑、杨雅兵
21:30 古琴熊云韵
【主持稿】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光临尚品雅集生活美学馆!我是尚品雅集策划总监韩云剑。
这几天厦门佛事展正在火热进行中,也许大家白天参展会有一点辛苦,所以我们尚品雅集在佛事展期间,每天晚上都为朋友们精心准备了小型雅集活动,雅集的主题取名为佛前雅事,就是希望大家能在我们尚品雅集放下白天的劳碌,坐下来享受一段安静时光。
佛前雅事雅集活动,包括香道、茶道和花道、古琴三个部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香道。
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
唐朝时期,熏香文化逐步发展起来,熏香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越来越多地用作供佛,这就是佛与香的渊源。
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把佛教和熏香文化传入日本,在日本发展过程中,香料开始脱离佛教,人们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赛香”的熏香鉴赏会。
熏香文化在日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香道文化”。
近些年,香文化逐渐在我们中国得到复兴和发扬,香,除了拜佛敬香以外,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用来美化环境、怡神悦心、参禅修炼、养生安神,熏香作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逐渐得到普及,下面就有请尚品雅集生活美学馆香道师雯婷表演隔火空熏。
(隔火空熏)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大家跟随着香道师静心调息(鼻吸,口呼各三次)(用力深吸、深呼)
展示隔火香薰所需的工具:火筷、灰押、香匙、香夹、羽扫。
⑴点炭火:双手把炭盘移至正前方,取炭罐,并取下罐盖,用火筷夹取香炭块放在炭网上。
使用专用火器把放在炭碟上的香炭点燃,360°全方位燃烧,待其烧透,没有明火并变为红色;放在一旁待用。
⑵捣松香灰:取火筷插入炉灰内再拔出,反复数次。
⑶开炭孔:从炉灰正中以画小圆圈方式顺时针转开一个炭孔。
⑷埋炭:将炭盘移靠香炉左侧,将完全燃着的香炭用炭夹夹起放入炭孔。
⑸梳灰:把香灰往中间梳,盖住炭火呈山谷形状。
整理香形,一是用香铲将燃烧的香炭埋好,二是在埋炭的过程中还要利用香灰的薄厚来控制香炭的温度,以便香片在合适的温度中充分释放出所有的香气。
⑹整理灰行:左手持香炉,右手持灰压斜压灰堆,把香灰压成美丽的圆锥形,将灰压上的灰翻落炉内,并在香巾内擦干净。
⑺清灰:用羽扫将炉壁上的灰扫干净,拍掉羽扫上的灰,在香巾上擦干净。
⑻再清压一次香灰。
⑼打香筋:
⑽开火窗:取香针从香灰顶部垂直插入直到炭火的位置,感受炭的高低。
擦净香针,放回原位。
⑾测火候:右手掌心向下,五指微微弯曲,从香炉右侧绕向前。
覆盖于香炉之上,测探火候。
⑿架云母片:右手拿云母片放于左手上,拿云母夹夹起云母片,放在火窗上,稍压一下使之稳定。
⒀置香:右手取香盒放于左手指上,取下盒盖,右手取香匙取香料置于云母片上。
⒁执炉:左手拇指扣住炉的上沿,四指拖住香炉底座。
⒂品香时肩膀放松,双肩抬起,执炉于鼻前,右手呈虎口状,轻呼,闻香。
呼气时不宜正对香炉,头微微朝右下吐气。
闻香有三品:一曰初品,除去杂质;
二曰鼻观,观赏香意;
三曰回味,肯定意蕴。
香道展示就到这里,请大家回座继续品茶休息,九点整请大家观看茶道、花道演示。
(茶道、花道)
朋友们,刚才喝的茶还对你的口味吗?其实茶叶在魏晋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成为我国僧道修行或修炼时所常用的饮料了,史称“茶兴于唐,盛于宋”,还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说明茶与佛的渊源也由来已久。
原始的佛教中规定只许鲜花与清水供佛,可见花与佛的渊源还要比香和茶与佛的渊源久远。
下面就有请大家跟随茶道师看一看,一道温润甘醇的茶汤是如何泡出来的。
同时也请花道师为我们演示小源流花道插花艺术。
有请云剑老师和雅兵老师!
基础泡茶法第一步:烫壶温杯。
先将沸腾的开水注入泡杯,再将泡杯中的热水倒入茶海,由茶海分到品茗杯中。
这样做是为了让茶具保持热度,使冲泡的茶叶香气更容易散发。
第二步:备茶入壶。
将茶罐里的茶叶用茶则拨入茶匙中,以便观赏茶叶的外形、条索。
再将茶匙中的茶叶缓缓拨入泡杯中。
第三步:醒茶唤叶。
顾名思义,这一步是为了唤醒沉睡的茶叶。
先将开水壶提高把沸水注入泡杯中,让沸水的温度把茶叶唤醒。
提高水壶是为了增加流水的冲击力,照顾到每一颗茶叶。
接着,把泡杯中醒茶的茶汤倒入茶海,用醒茶的甘露冲洗茶漏。
第四步:冲泡浸染。
再次将沸水注入泡杯中,使微微唤醒的茶叶得到充分的浸泡,释放出色泽和香气,把滚烫的沸水浸染成一道色香俱全的香茗。
再将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海暂为储存。
第五步:普降甘霖。
先将品茗杯中的温水倒掉,我们把品茗杯中的温水留到现在才倒掉,是为了保持品茗杯的温度,更有利于茶叶香气的散发;再把茶海中沉淀温润好的茶汤均匀地分到品茗杯中。
倒茶只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意。
(这份情意是留给种茶、制茶、泡茶的师傅们的。
)当然,也是为了让品茶的客人易于端举,不会烫手。
第六步:敬奉香茗。
茶友间的最高礼仪莫过于举杯对饮,共享同一泡茶汤的滋味。
让我们一起举杯同享。
一道茶已经泡好,一盏花也已经插好,在这个安静的夜晚,让我们一起品茶、赏花,稍后九点半,还有古琴名家熊云韵老师为大家带来古琴弹唱,敬请期待,谢谢!
(古琴)
朋友们,香已闻,茶已品,花已赏,在我们的嗅觉、味觉和视觉都得到优雅的享受之后,让我们打开耳朵,犒劳一下自己的听觉。
古琴,国乐之父,弦乐之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佛教传入中华大地后,和古琴相遇,形成了许多著名的佛教经典琴曲。
著名的《普庵咒》琴曲,相传就是南宋时期的普庵禅师所作。
今天这位压轴出场的嘉宾将为大家带来古琴演奏和弹唱。
在有请这位古琴仙子上场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她。
她是旅美青年古琴演奏家,她的代表曲目《广陵散》获颁世界金狮奖演奏最高金奖,获中国邮政选为杰出艺术家并将其肖像制作为邮票及“印象中国”邮册全国发行,荣获全国古琴大赛金奖,受邀任古琴大赛评委并获得辅导最高奖,个人专辑列入古琴申遗十周年大师系列,被聘为香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荣誉主席、中国古琴学会理事、厦门大学古琴社高级顾问,任首届香港国际琴筝诗乐邀请赛评委,任中国民族器乐艺术节古琴组评委,第十六届世界金狮奖艺术大赛评委。
十指拨弦,一心抚琴,她用
自己的古琴和歌声向世界传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古琴文化也因她而迎来了春天。
她就是年轻的80后古琴名家熊云韵老师。
接下来,有请熊云韵老师带来古琴独奏《》。
无水话流觞,一曲琴歌扬。
白衣仙子拨玉指,但坐静赏。
接下来熊老师将弹唱根据中国风流行曲改编的《卷珠帘》。
谢谢熊老师!琴曲已毕,可是我心中的波澜未平,仿佛还停留在刚才琴曲的美妙意境中。
到这里,尚品雅集佛前雅事雅集活动就结束了,感谢大家陪我们度过这么美妙的夜晚,也希望今天的雅集活动能给大家带来回味久远的优雅享受。
在这儿呢,我也代表我们尚品雅集生活美学馆的全体同事,祝朋友们在今天的放松休息后能在明天的佛事展中焕发更多精力,投入到幸福的工作生活中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留下来喝茶聊天,想早点休息的朋友就不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我们会定期开展古琴、香道、花道、茶道培训和各类主题雅集活动,到时希望大家能够再次过来享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妙体验,祝各位晚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