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小故事引发的思考散文
贾灵与田汉都是刚入学的小朋友。
贾灵的爸爸妈妈开小卖店,终日满面春风,生意红
红火火。
贾灵自小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穿着也入时。
人称小精灵。
田汉的爸爸妈妈都是
入城三年的农民工,虽是忙于生计,倒也乐观大度、随遇而安。
田汉自小便憨态可掬、大
大咧咧,有人讥笑他,他不以为然,反而哈哈一笑:“爸爸说:男人还是憨点好。
”因此,人称小憨子。
开始,大家都挺喜欢小精灵,小朋友们更是围着他打转。
而小憨子认识的人本来就
不多,加上他不善言辞,身旁小伙伴寥寥无几。
可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小精灵身旁的小伙伴越来越少,性格也变得郁郁寡欢,成绩也逐渐下降。
而小憨子却
恰恰相反,身边的小伙伴越来越多,性格也越来越开朗,成绩也明显上升。
细心的老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终于悟出了问题的根源。
小精灵每次从家里带来水果、零食,总是避开众人,一个人躲在偏僻的地方,自己慢慢享受。
而小憨子每次从家里带来
水果、副食,总是和大家一同分享。
因此,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
由上述小故事,引发如下思考:
一、得与失
太计较个人得失,反而会得少失多。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经指出:欲得之,必与之。
小精灵维护了自己眼前的物质利益,却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和得到大家帮助的机会。
而小憨
子将自己的水果、副食与大家分享,眼前虽有小小的物质损失,却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友谊、赢得了得到帮助与进步的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 吃亏是福”
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在判断得与失时,必须从物质、精神、友谊、亲情、眼前与
长远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权衡,才不失偏颇。
二、智与愚
人们对智与愚有着不同的认识。
普遍认为,工于心计是智慧的表现。
为了个人利益而
不择手段,其实是愚蠢之举。
很多人花言巧语、哗众取宠,以为这就是聪明。
但真相总会
被人识破的。
人们不仅会听其言,更会察其行。
只有踏踏实实、潜心钻研、虚心学习、诚
恳待人,才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这才是智慧的源泉。
智与愚可以相互转化,它受情感
制约。
情商与智商是相辅相成的.。
小憨子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从而赢得了大家的
信赖与友谊。
营造了进步的环境。
即使从物质的得失而论,今天他让自己的十个桃子与十
个小伙伴分享,也许今后会有更多的小伙伴让他分享苹果、李子、荔枝……的滋味。
古人云:“大智若愚”
是极有哲理的。
三、性格与环境
大教育家孟子云:“ 居移气,养移体。
”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时刻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与心灵。
习惯为自然,便形成性格。
性格的好坏往往决定人生。
小精灵的爸爸妈妈经营小买卖,必然斤斤计较,而满面春风、能说会道又是经商的必然手段。
小精灵能不受其影响?而小憨子的爸爸妈妈身为农民工,必然饱经挫折、坚韧不拔,从而形成随遇而安、乐观大度的个性。
这对小憨子的坚忍大方性格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身教重于言教,怎样以身作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很值得探讨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