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百科知识资料考研真题,考研经验

2016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百科知识资料考研真题,考研经验

2016年翻译硕士考研信息传统皮影戏发源于哪个地区?A• A.陕西• B.河北• C.甘肃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

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2“压轴”最初指的是第几?B• A.倒数第一• B.倒数第二• C.倒数第三“压轴”本是京剧的“术语”。

京剧一场戏如有五出的话,第一出叫作“开锣戏”,第二出名曰“早轴”;第三出为“中轴”;第四出(倒数第二)称之为“压轴”;第五出(最后一出)则叫“大轴”。

有以上五种名称的时代,京剧还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演出两三个小时的,那时的京剧演出是从大白天就开始——一般是下午一两点钟就唱开锣戏了。

演到了一两个小时之后,一些观众可能有点疲倦啦,就唱一出“硬整”一些的剧目,给大家“提提神”,这就是“早轴子”。

到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再唱一出热闹戏,叫叫座儿,这是“中轴子”的作用。

晚上的演出才是比较重要的“正戏”,要一直演出到半夜才完结呢。

所以,最好的“角儿”、最硬的剧目都要放在最后才拿出来。

一般来说,都是在倒数第二出戏放上最佳阵容的演出——这叫做“压轴戏”,它必须“压”得住阵脚,否则就会出现观众大量离开剧场的现象,一个一个观众走去,叫作“抽签儿”,大量观众离开就叫作“起堂”——这在剧团是非常可怕的失败!所以“压轴子”的都是好戏。

而“大轴子”则往往是一出热闹的武戏,火爆炽烈,既能够给大家以艺术的满足,又能够给整场演出一个美好的结局。

这出戏演出的时候,大家也就知道该走了——所以这出“大轴子”戏又被叫作“送客戏”。

由此可见:一般人将“压轴戏”当作重头戏来看,其实倒也并非全无道理的。

当然说“压大轴”可能就更“科学”。

83蒙古族信仰怎样的原始宗教?A• A.萨满教• B.喇嘛教• C.东巴教84汉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横着写的?B• A.清朝• B.20世纪初• C.解放后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竖行,这大约和汉字初期的书写材料是木简、竹简,书写工具是毛笔,汉字是方块字等有关。

等到汉代以后纸虽然发明出来,但汉字书写方式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仍然是通行竖写。

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现,宋代活字印刷发明后,都仍是竖排竖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行”排列方式。

1909年中国已有了用“横行”排版的书,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一书。

85被称为曲阜“三孔”的是:B• A.孔庙、孔府、孔子• B.孔林、孔庙、孔府• C.孔子、孔府、孔林“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著名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86农历把每月初一叫做什么?A• A.朔• B.望• C.晦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六十日。

87第一次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是在什么地方召开的?C• A.北京• B.香港• C.美国1980年6月,由美籍著名红学家周策纵教授发起,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第一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及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红学家,共八十多人与会,提交论文五十多篇。

88东非小巴黎”指的是东非的那个城市B• A.蒙巴萨• B.内罗毕• C.津巴布韦内罗毕拥有“东非小巴黎”的美誉,是个生动、有趣的世界性都市,城市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又有“阳光下的绿城”之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人居中心部均设在此。

市中心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是内罗毕标志性建筑。

89贾政把“花气袭人知昼暖”视为“浓词艳赋”,这句诗的作者是B• A.李贺• B.陆游• C.元稹陆游诗的原文是: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扣柴们。

贾宝玉将“花气袭人知骤暖”改引为“花气袭人知昼暖”,这不是笔误,而是作者有意翻新的。

意即袭人只知贾府白昼间,即煊赫时代的暖热,而经不起“夜间”,即贾府没落“晚景”的考验。

90世界上有两座有名的叹息桥,一座在威尼斯,另一座在那里?A• A.剑桥大学• B.曼彻斯特• C.伯明翰另一座叹息桥指的是康河上的叹息桥,也就是剑桥大学所在地剑桥城的叹息桥。

在剑桥大学所有的桥中,叹息桥的名气最大。

据说,维多利亚女王参观这座桥时,赞叹不已:“这么秀丽!这么别致!”91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C• A.教育界• B.文艺界• C.医学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

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

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

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

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

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92中国最早的医书是哪一本?A•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论》简称为《内经》。

是最早一本医学理论经典著作。

书名有黄帝二字,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大部分以黄帝与歧伯等人问答的形式写成。

根据考证,这本书大约写于战国秦汉时期,冠以「黄帝」,乃是后人伪托。

93除《诗经》、《楚辞》外,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是?B• A.《玉台新咏》• B.《乐府诗集》• C.《文选》宋代郭茂倩所编。

《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94“食色性也”到底是什么意思?B• A.吃和穿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B.食欲和性欲是人性的一部分• C.内在和外在的修养构成了人性“食色性也”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

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

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

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

对于二千多年前的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从此之后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95“蛛丝马迹”的“马”究竟指什么?C• A.马• B.蚂蚁• C.灶马此处的“马”并非真正的“马”,而是昆虫中的“灶马”。

故蛛丝马迹,也可写作“蛛丝虫迹”。

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

育明教育解析:翻译硕士考研大纲考试科目:除去全国统考的政治外,备战MTI的同学们还有三门专业课需要复习:150分的百科知识与中文写作,100分的基础英语,以及150分的英汉互译。

1.百科写作大纲考试目的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性质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基本要求①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②对作为母语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③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百科写作书目卢晓江,《自然科学史十二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叶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白延庆,《公文写作》,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专家解读:50分的百科知识,大家不必一味地纠结于百科知识的“广”,而应该“有针对性地”复习。

关于中文写作,是有一定的形式和规律可循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修改、再练习,努力精益求精,即可面面俱到。

2.基础英语大纲考试目的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性质范围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基本要求①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以英语为例)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②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③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基础英语书目姜桂华,《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张汉熙,《高级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蒋显璟,《英美散文选读》,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1997)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专家解读:基础英语分为三个部分,词汇语法30分,阅读40分,写作3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