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

我的感悟
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我感受颇深,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之所以说这是一节好课,原因如下:1,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不断的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实验———观察———总结”这一主线进行课堂教学,以达教学目的。

2,充分体现了真实的一面。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存在类似的问题,敢问在公开课上能够如此真实呈现下去的能有几人?但是罗老师做到了。

依我看,这是一节有意义的课、扎实的课、真实的课,这是教师能力的真实反映,学生课堂的真实表现。

3,罗老师注重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来充分地创设情境:用水、酒精、煤油的加热与冷却来探讨液体的热胀与冷缩,给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实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其中去得结论。

说这节课失败,是因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我认为罗老师在学习者分析这一块做得不够到位,没有分析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考虑到问题可能的生成,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如愿地完成。

我的设计
假如我上这节课,我会在罗老师教法的基础上,发扬罗老师的优点,弥补罗老师的不足之处。

例如:1、激发兴趣:提问,水有哪些性质?再列举一些液体如煤油、酱油、醋等。

让学生知道他们和水一样都具有水的特征,充分理解像这些会流动的物体就叫做液体。

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基本概念。

2、探究新知:出示实验器材,先倒入水,再滴几滴红墨水,向学生说明滴红墨水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大家观察。

让学生分组试验,然后各组汇报试验结果。

(放入热水中,液面上升,冷却后液面下降。

) 3、验证结论:学生分组完成,把水换成其他液体(比如红茶、果汁、牛奶、煤油、醋等),每组一种液体(互不相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发现与水的实验现象一样)。

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4:课堂检测: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还是错?等。

在检测中,引导学生认识酱油、菜油都是液体,再联系本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而判断该句子的正确有否,我想就容易多了。

不过,对于小学科学,我也是个门外汉,至于会在课堂上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真的也不知道。

我的标准与教学
什么是一堂好课?我有时也这样问自己。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众所周知,初中英语“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即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而课程改革核心是课程实施,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

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好课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开口讲英语。

实现这样一个结果:羞于开口 ---- 勇于开口 ---- 乐于开口。

,
2,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行的目标。

加涅的九大教学活动中就提到了这一点:告知学生目标。

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才能进行自我检测,注意重点。

3,注重语言情境的创设。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尽量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教学内容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呈现。

4,发展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提问这一环节上,难的问题提优秀生,给大家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简单的问题提问后进生,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情况下,教师,要激励学生。

但如果回答出了差错,及时帮助其纠正,并尽量挖掘其正确可取之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积极性不受打击,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举手发言。

就说我这次选择的课题《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吧,那是我上过的自认为很好的一节阅读公开课。

首先通过自制课件复习巩固目标句型,让学生勇于开口,也为后文学生乐于开口做铺垫。

其次,观看游巴黎视频和巴黎名胜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求知欲,然后乘兴进入文章的阅读与理解,使得教学内容在愉悦的氛围中呈现出来。

在对文章处理的过程中,我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任务,使其略微不适应,使其落入陷阱,进而在自己的点拨下,学生自己主动走出陷阱的道路,最后让优学不但吃饱而且吃好,让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所收获,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积极性。

虽说课堂上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总之,如果一堂课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并且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流程清晰,气氛良好,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不失为一堂好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