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1.景观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 a v e h,1984,F o r m a n,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2.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汪菊渊,1991)。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3.园林植物景观园林植物景观即是一种人工植物景观类型,指在园林环境中通过人工栽培植物群落及园林植物个体的观赏特性而产生美的感受和联想的植物景观。

受地区自然气候、土壤及其环境生态条件的制约,以及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习俗的影响,植物景观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朱均珍,2003)。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3.景观评价从6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展的"景观评价"研究,也是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的.从客观的意义上讲,景观评价(风景评价)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 i s u a l q u a l i t y")的评价.从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 a n d s c a p e v a l u e")的认识,J a c q u e 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于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风景评价(景观评价),实际上是风景美学的研究中心,也是指导风景资源管理、合理地进行风景区规划的基本依据.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景评价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学派,它们在理论和方法上各具特色。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4.植物景观的特质特质乃是个体特有的、稳定的、可辨认的特征,心理学概念,特质理论是指通过心理测量,人们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因为某种内在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可表象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测量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断特质的行为。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4.植物景观的特质4.1植物景观的功能:4.1.1生态功能:随着世界人口密度的加大,工业飞速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植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发展生态植物群落成为植物的发展方向。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包括改善城市小气候和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方面。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环境散发水分,同时大量的从环境中吸热,也就降低了环境空气的温度,增加了空气湿度。

园林植物还具有吸滞尘埃,减少空气含尘量及杀菌和减少噪声作用。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4.植物景观的特质4.1植物景观的功能:4.1.2美化功能:植物色彩和形体的美学效果大大提高绿化的观赏性、艺术性,进一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植物景观取代城市景观中的机械的人工痕迹,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园林植物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

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4.植物景观的特质4.1植物景观的功能:4.1.3经济功能:生产园林产品和通过旅游门票所取得的经济收入,这是园林植物景观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

园林通过植物发挥改善气候、形成良性生态环境的效益,这种园林植物所产生的特殊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得到公众的重视。

还应该看到,植物造景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以求得后续养护和管理投资的节省。

实践证明,园林工程后续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历年投资累计,往往超过最初施工所花费的投资。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4.植物景观的特质4.1植物景观的功能:4.1.4文化功能: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巧妙地运用我国文化底蕴中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的人格化内容,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极具特质性的园林植物景观在展现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

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植物景观肩负着承载中华文化历史的使命。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4.2植物景观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可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

点状空间包括交通岛,街头绿地、公园等小型公共空间。

线形空间主要指滨水带、道路、防护林带等空间。

面状空间则包括居住区、厂区、风景区等面积较大的空间。

目前,国际上有关景观美学评价的研究可综合概括为4种学派:⏹专家学派(E x p e r t p a r a d i g m);⏹心理物理学派(P s y c h o p h y s i c a l p a r a d i g m);⏹认知学派(C o g n i t i v e p a r a d i g m);⏹经验学派(E x p e r i e n t i a l p a r a d i g m)或称心理学派(P h e n o m e n o l o g i c a l)。

1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都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风景评价工作由少数几个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

把风景用4个基本元素来分析,即: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

强调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决定风景质量分级时的主导作用。

另外,专家法还常常把生态学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标准。

著名学者D a n i e l又把专家学派分为生态学派和形式美学派。

专家途径直接为土地规划、风景管理及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近几十年来在英、美诸国的风景评价研究及实践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并己被许多官方机构所采用,如:美国林务局的风景管理系统V M S(V i s u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联邦公路局的视觉污染评价V I A (V i s u a l I m p a c t A s s e s s m e n t);还有加拿大林务部门的有关风景评价及管理系统。

各评价系统在具体评价对象和目的上有所差别,但是评价系统的基本框架基本一致,都包括:风景类型的分类、风景质量评价、敏感性评价管理目标、视觉污染评价。

总之,可以看出该方法是一系列分级分类的过程,而这些分级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形式美原则和生态学原则。

对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质疑。

2心里物理学派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把风景与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映的关系,于是把心里物理学信号检测方法应用到风景评价中来,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各风景成分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

审美态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目前公认较好的有两种:⏹第一种是评分法,简记为S B E法(S e n i c B e a u t yE s t i m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s),它由D a n i e l等人创立,该方法以T o r g e r s o n(1958)的归类评判法(L a w o f C a t e g o r i c a l J u d g m e n t)为依据,采用图片作为评判测量的媒介,依照评价准则,让评判者给每一幅风景图片按评分准则逐项评分,最后给出一个反映各幅风景优美程度的美景度量表,其最大优点是能对大量风景各项指标量化评价,但缺点是各风景之间缺乏相互比较机会。

⏹第二种是比较评判法:这种方法以T h u r s t o n e(1959)的比较评判法为基础,经过B u h y o f f等人逐步发展起来,被称作L C J法(L a w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J u d g m e n t),通过评判者比较一组风景(照片)来得到一个美景度量表。

自70年代中后期以后,心里物理学方法迅速发展,目前看来其应用之广,并不亚于专家学派的研究方法。

3认知学派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映上的意义,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

对该学派发展影响较大的首先是70年代中期英国地理学家A p p l e t o n的“瞭望——庇护”理论,该理论在分析了大量风景画的基础上,指出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猎物”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要看到别人,作为一个“猎物”,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

与此同时,K a p l a n也以进化论为前提,提出了风景审美理论模型,认为既要风景具有可以被辨识和理解的特性——可解性,又具有可以不断的被探索和包含着无穷信息的特性——可索性,如果这两个特征都具备,风景质量就高。

而U,r i c h将进化论美学思想同情感学说相结合,提出了风景审美的“情感/唤起”模型。

4经验学派把人在审美中的作用提升到了绝对高度,把人对风景审美看作是人的个性及其历史背景、文化、志向与情趣的表现。

正如D a n i e l所说,该方法还不能算作是对风景进行评价的方法,它并不研究风景本身的优劣,因而也很少能提供直接为风景规划及管理服务的信息。

专家学派优点在于实用性,但是少数专家以形式美和生态学原则为依据的评价,一系列粗略的分类、分级使其可靠性、灵敏性、有效性不够确定。

心里物理学方法是最严格、可靠性最好的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要求风景成分严格定量,使得风景评价模型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往往只适合同建模所基于的实验风景相一致的风景类型,且强调公众的平均审美水平,因而忽视了个性及文化、历史背景对风景审美过程的影响。

认知学派强调风景评价模型的普遍适用性,从更为抽象的维量出发(如复杂性、神秘性等)来整体把握风景,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抽象的维量分析上,那就意味着只是一个理论分析途径,只有把这些抽象维量同具体风景成分相联系时,才使得认知学派具有实用价值,也才能使理论本身更趋完美。

经验学派把风景看作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东西,实际上回避了对客观风景本身的考察,而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故本方法缺乏实用价值。

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模式:1.形式美学模式形式美学模式主要从美学价值角度来考察景观,认为美学价值是抽象景观对象所固有的。

这种美可以被定义为基本形体、线条、色彩、肌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对美的基本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就可以对景观的美学价值做出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