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山歌》高中音乐欣赏课
讲课人:15音教2班杨紫嫣
一、课题: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二、内容分析:《弥渡山歌》是云南省弥渡县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轻快,动感十足。
本节课的主要思路就是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进行课程的探究,并构建知识体系。
为了充分体现音乐的表现力,在学生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学生交流感想,体验情感,并进一步分析旋律,了解民歌的曲调等。
而对于南方民歌的地方风格则是尝试了学生归纳的方法,老师在此基础上拓展,对学生的初步认识起到引导深化作用。
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
三、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节奏型,但是对音乐缺乏了解,歌唱缺乏美感。
希望学生可以自信的、有表现力的独立演唱歌曲。
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歌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聆听《弥渡山歌》,感受弥渡民歌的婉转、飘逸、细腻、流畅、抒情的风格特征。
通过聆听《弥渡山歌》,感受其音乐美、体验弥渡民歌音乐风格特征。
五、教学难点:自由延长音、倚音的掌握,了解南方民族音乐特征。
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六、教学重点: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歌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了解民歌种类并学会区分。
七、教学方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先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听感受,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音效。
八、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音阶联系、节奏训练。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云南省著名景点图片,请同学说说是哪个省,有哪些民歌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
2.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3.教师点评,“彩云之南”的云南,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资源,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问题:多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请学生仔细聆听并判断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民歌。
质疑:学生汇报,教师问题递进,如何判断的?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伴奏乐器、歌词、演唱风格等。
总结:课件展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体现在节奏、旋律、歌词、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
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之《弥渡山歌》。
二、讲授新课
过渡:课件视频展示云南小县:弥渡,一个边疆小县,却风景引人遐想,心旷神怡,地处滇西高原。
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具有丰富的民歌资源,诸如《小河流淌》、《绣荷包》皆出自此地,誉为“民歌之乡”。
1.出示《弥渡山歌》。
问题:学生带问题聆听歌曲。
①属于民歌的哪种体裁(小调、劳动号子、山歌)?②与其他地区的民歌比有什么特色?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总结:弥渡民歌具有委婉、流畅、细腻、飘逸等特点,有别于西北民歌的粗狂、豪放、高亢、狂野的特点。
教唱民歌:
1.1总结:引腔,两个小结的长音;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尾部,再次出现引腔,强化主题。
2.播放竹乐合奏《弥渡山歌》。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
4.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教师:这首《弥渡山歌》不仅可以用竹乐来演奏,还可以用别的乐器来演奏,弥渡的人民还为它配上了歌词,让我们听一听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教师:老师看到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很多孩子还一边听,边跟着唱呢,那我们也来把这首歌唱一唱吧。
(1)播放歌曲录音,生轻声跟唱。
(2)教师提示:谁来说说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呢?
提示学生:要用轻快的歌声唱歌。
唱一唱,大家帮我拍一拍节奏吧!
三、结语
1.课后作业(思考)通过学习《弥渡山歌》明晰其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会对歌曲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举例其他地方的民歌来说明这一原因。
2.思考歌词内容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
(板书介绍南方民歌的特点:歌词:创作上善用比、兴的手法,内容含蓄、委婉、歌唱生活,有丰富的衬词、虚词。
旋律:婉转、流畅、抒情,起伏大,节奏自由,结构短小精悍。
情绪:细腻、丰富)
3.教师小结语: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但要了解民歌,更应该继承它的传统,传承它的精神,并且把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