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
• 当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自然环境 却向人类敲响了 警钟。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失误而引起 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无情地报复了人类:天空烟尘密 布、污水遍地横流、生态遭到破坏、能源面临危机、森 林的锐减、物种的灭绝、沙漠的扩张 、气候的变异、 人口的爆炸以及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在经历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之后,人类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从 危机中觉醒。 1 972 年 6 月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功地在瑞典斯德哥 尔摩举行, 有 1 13 个 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 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 计划》 等文件。这次会议被认为是国际社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全球重大有机物污染事件之一 ——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 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 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 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 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 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 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 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全球重大有机物污染事件之一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 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 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 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 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 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 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全球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之一 ——骨痛病事件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 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 “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 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 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全球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之一 — 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拉姆萨湿地公约》
• 湿地的定义即陆地上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 括沼泽地、泥炭地、湿 基地、湖泊、河流、稻田、海 岸、滩涂、海口、珊瑚礁、红树林以及低潮时水深 6 米 内的海 岸带。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 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和人 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被称作陆地上的天然 蓄水库,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水 资源,而且在 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路、降 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 被称作“自然之肾”。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 0 世 纪 5 0 年 代以来,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 ,各国逐渐重视海洋污染问题,并进行合作 以防止和 减轻海洋污染,有关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法因而迅速 发展起来。 1 982 年 1 2 月 1 0 日 《 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签订于牙买加, 1 994 年 1 1 月 1 6 日 正式生效, 迄今有 1 58 个 签约国、 1 17 个 成员国。公约对海洋 污染所下的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 引入海洋环境,其 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 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 括捕 鱼和海洋的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 损坏海水使用质量或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 响。”《 联合国海洋公约》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和原则,如 防止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以及制定污染紧急 应变计划等均为国际法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全球重大空气污染事件之一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 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 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 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 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 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 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 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 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全球重大空气污染事件之一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 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 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 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 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 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 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全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总结
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事件仍在继续上 演着:日本地震放射性核物质污染;康菲公司渤 海漏油事故等。他们是无形的杀手,不仅危害着 我们的生态环境,对于我们人类的健康也产生了 极大的威胁。 如今,各国政府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环境污染 的政策甚至法规;在关于环境污染与治理方面的 技术与研究也是日渐成熟着,但还是不容忽视。
•湿地的生态结构独特,通常拥有丰富的野 生动植物 资源,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 息地。湿地还具有极高的生产力 ,它为人类提供大 量的粮食、肉类、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和旅游资 源。但是,正是这最后 一种作用的不适当开发和滥 用,危及到湿地本身的生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 了其它功能的 发挥。 1971 年 ,国际社会在伊朗的拉姆萨正式通过了《关 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公约》, 简称为《拉姆萨湿地公约》。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至 少指定一个国立湿地列入国际 重要湿地名单中,并 考 虑它们在养护、管理和明智利用移栖野禽原种方 面的国际责任:公约要求缔约国设立湿地自 然保留 区,合作进行交换资料,训练湿地管理人员,需要 时应召开湿地和水禽养护大会。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而全球 变暖则是目前气候变化的一个主 要论题。 全球 变暖的原因可以通过温室效应来解释。大气中的 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和 臭氧等 气体部分地吸收了地表的热辐射,对这种辐射起 了一部分遮挡作用,从而使地表 加热升温,这 样就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因此,这种遮挡被称 为“温室效应”,这些气体被 称作“温室气体 ”。
全球重大空气污染事件之一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 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 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 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 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全球重大空气污染事件之一 ——伦敦烟雾事件
国际社会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 2 0 世 纪 8 0 年 代开始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 气 象组织于 1 988 年 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 员会,专门负责有关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影响 的评 价和对策研究工作。 1 992 年 6 月 在巴西举行的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有 1 53 个 国家签 署 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 994 年 3 月 生效, 该公约现有 1 76 个 缔约方。它为国际社会在对 待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公 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 在防 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 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 适应气候 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 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 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 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 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 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 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 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 河因此而“死亡”20年。
3.《保护臭氧维也纳公约》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太阳 的紫外线辐射和吸收来自 地球的长波辐 射,它一旦遭 到破坏就会使强烈的紫外线在无臭氧分子吸收阻挡的 情况下无情地射向大地,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造成财 产损失,并且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 臭氧层破 坏的人 为原因是人类使用氯氟烃类物质来作为致冷剂 、喷雾剂、发泡剂和清洗剂所致。这类物质在 大气中 长期存在就能够使其浓度不断升高,通过一系列的物 理化学变化,使大气平流层中的 臭氧遭受破坏。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 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 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 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 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类似的事件却一直在继续着…..
• 2010年7月,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县的工厂发生9100立 方米废水外渗,造成沿江上杭、永定鱼类大面积死亡和水 质污染。 • 2010年7月,吉林省两家化工企业仓库被洪水冲毁,7000 只物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中,其中3000只为原辅料桶。 • 2011年6月,杭州建德市发生车祸,20吨苯酚污染新安江 水体,桐庐及富阳境内5个水厂停止取水,55万居民用水 受影响。 • 2011年6月,广东化州市德英高岭土厂非法排放工业污水 ,造成附近村庄逾万斤塘鱼暴毙,威胁湛江数百万人的饮 用水安全。 • 2011年7月,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一家电解锰厂的尾矿 渣被洪水卷入涪江,导致沿岸江油至绵阳段约50万居民饮 用水受影响。
全球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之一 —柳州镉污染事件
在今年一月份左右,柳州发生了镉 污染事件,镉泄漏量达20吨。1月15日, 广西河池市辖区内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 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殖的鱼出现少量 死亡现象,1月18日通知广西柳州环保 局。经调查,是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 200米水质重金属镉超标。镉化合物不 易被肠道吸收,但可被体内吸收,积存 于肝或肾脏造成危害,尤以对肾脏损害 最为明显。因此,此次镉污染事件致使 柳州市民一度因恐慌而抢购、囤积纯净 水。同时,也可能会因这人为因素造成 “生态灾难”,后果不可估计。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回顾
Conten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全球重大有机物污染事件 全球重大空气污染事件
小结
全球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之一 ——水俣病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