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调查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调查


Page 11
0 2 3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44 0.52 美国
1
中美债券市场托管量与GDP之比
中国
0 欧元区 日本 美国 全球 英国 墨西哥 韩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 机构、信用社和企业等各类机构。非金融企业与资金集合 型投资主体增加较多。在新增商场参与者中,企业和基金 增速尤为明显。
Page 9
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品种结构不合理,80%是国债和金融债, 品种结构不合理,80%是国债和金融债, 其它产品比例低 ,80%是国债和金融债
Page 14
我国各种类别债券的监管情况
债券类别 政府债券 中央银行债 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债券 政策性银行债 普通债 次级债 监管机构 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 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银监会、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证监会、人民银行
Page 15
特种金融债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证券公司债
总的规模过小,远远低于美国,日本, 总的规模过小,远远低于美国,日本,也低于很多新兴市场
市场严重分割, 市场严重分割,缺乏统一监管
投资者结构存在严重根本性的缺陷
Page 10
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偏小
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 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 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仅为股票市场的50%左右,明显小 于世界平均水平(1.8倍左右),远小于欧元区、日本、美国等发达 经济体。 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对于公司债、可转债、分离债的发行在法律上 也有严格的限制,要求企业评级级别良好,只有资质较好的大型企业 才能获准发行公司债,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发债比较困难。这种管制 虽在最大程度上防范了风险的发生,但却直接导致了我国非政府信用 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受到限制,发行规模过小。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债券交易的主体,非政府信用债券交易 活跃
Page 5
Page 6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一)
一级市场:债券品种更为丰富,期限结构日趋合理

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债券品种和信用层级逐渐丰 富 债券发行期限结构日趋均衡 债券市场存量明显增加
Page 7
25
100000 90000 80000
27
队名: 成员:
发展概述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 ,形成了银行间市场、 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 体系。 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 90%。 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 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
Page 20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现状(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现状(一)
企业债券发行总量大幅上涨。对企业债券的限制因素越来 越少,2009年发行总量为4252.33亿,规模和期数创历史 新高,10年发行总量为4203.67亿,是企业发展史上的第 二个高峰。 发行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债券市场, 企业债券市场发行主体日益多元化。 企业债券品种更加丰富 企业债券作为投资工具的地位日益重要
截至2009年底,债券市场的债券余额为165,173.50 亿元,同比增长 15.66%。企业债存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9.99%;短期融资券存量较上年 同期增长7.23%;中期票据存量较上年同期增加4.17倍. 债券托管量为175,294.70亿元。非政府信用债券30,996.27 亿元,占 债券托管量的17.69%。
Page 25
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债券市场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 坚持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和以场外市场为主的发展模式 坚持夯实市场基础设施 让市场自律发挥更大的作用 继续坚持对外开放 加大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力度 完善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整体流动性
Page 26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Page 2
银行间市场 监管机关 债券种类 人民银行 央行票据、国债、金融债、公司 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商业 票据及熊猫债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 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保险 公司、基金等。授权通过法定清 算成员进行清算金融类机构。 流动性一般,但比交易所市场好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 证监会
交易所市场
国债、公司债、企业债、资产 支持债券,国债托管量占87%, 企业债托管量占12% 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 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 公司、个人投资者,商业银行 不准进入交易所市场 流动性没有银行间市场好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投资人
流动性 清算机构
Page 3
中国债券市场格局
场外交易市场 中央结算公司 (总托管人)
17457.17 2.68
5.14
35.67
0.01
103.86
648771.01
100
Page 19
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务开展晚、发展慢 社会信用环境基础也存在较大差距,市场规模小,业务品种较单一, 行业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良好的信用评级机制尚未形成。 信用评级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足,失信、违约惩罚机制未有效建立。 在这样一个信用环境下,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和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相关的法律不能适应债券市场发展要求 存在的问题,使得债券人权益保障存在不确定性。同样,也是由于担 保法和破产法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包括债券衍生产品在内的场外衍生 品市场的发展。
金融债 70%
中期票据 95%
短期融资债 65%
企业债券 35%
Page 17
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
我国债券二级市场建设十分落后 一方面,受管制的影响,能够上市流通的债券数量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大量的非上市企业债券的流通没有相关的制度给以安排。 因此,绝大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帮转让,导致交易对象减少,交易市 场发展缓慢。 银行间市场一般投资者难以涉足,而交易所市场债券上市交易的品种 少,规模太小。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993-2009年中国债券发行比较
1993-2009年非政府信用债券占比
Page 8
2009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二)
二级市场:市场总体持续上涨,成交量大幅增长
债券市场总体持续上行走势 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大幅增长
市场主体:市场参与者数量快速增长
Page 24
债市改革的下一步——如何发展我国债券市场?
发展思路——逐步放松管制,实现债券市场化的发行 完善基准利率指标体系,促进债券市场价格发现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促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联,推动企业债、公司债进入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扩大债券品种规模,推进债券品种创新,丰富债券品种及衍生产品 培育债券市场投资主体一一合格的机构投资者
场内交易市场
市场类型
托管机构
国有商 业银行 银行间债券市场 询价谈判 各类机构投资者 商业银行柜 台债券市场 双边报价 个人投资者 非金融机构 中证登公司 交易所 债券市场 竞价撮合 非银行机构 个人
交易场所 交易价格 形成方式 市场参与者
Page 4
债券存量及交易概况
非政府信用债券存量快速增长
Page 18
全市场债券交易结算情况(2007年) )
交易场所 银行见市场 上交所 交易所市场 深交所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合计 3.24 5.08 笔数(万笔) 面额/金额 亿元) 占比( ) 金额( 笔数(万笔) 面额 金额(亿元) 占比(%)
18.86
631273.09
97.31
76.62
Page 13
多头监管、市场分割
目前,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由不同的监管机构监 管,发行管理的方式也不同。企业债采取审批制,主要监管机关为国 家发改委;公司债、可转债、分离交易的可转债采用核准制,监管机 关为中国证监会;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实行注册制,主管机关为 中国人民银行。 由于多头监管、市场分割,客观上造成企业债券的发行、交易成本增 加,并且降低了市场的效率。
Page 12
1
2
3
4
2009年各国债券、股票市场规模比值
债券市场规模/股票市场规模
巴西 马来西亚 中国 中国债券市场品种结构不合理,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截至2007年底,中国债券市场只有少量的短期融资券、可 转换公司债、可分离交易公司债以及上市公司债属于真正 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在债券市场总量中的比例仅为4.1%。 2006年底,上述公司债券规模相当于GDP的比例仅为1.4%, 远低于成熟市场。
市场类型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 资产支持证券
监管机构 证监会、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银监会、人民银行
企业债
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证监会
国际机构债券
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证监会 证监会 证监会、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 证监会
Page 16
可转换债券 公司债
银行间债券市场 交易所债券市场
200 150 100 50 0
20
发行量:亿元
同比增长:%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20 08
单位:%
70000 60000
15
10
-50 -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