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主题活动
一、活动背景
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和国家从民族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和原则。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知礼仪、学礼仪、守礼仪”为突破口,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有作为地发展为宗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三、活动总目标
1、通过各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全体学生文明礼貌、知节懂礼、尊师敬长、处事规范、团结同学、奉公守法。
2、通过师生共建,促进学校“三风”建设,充分展示以塑造“育人教书”灵魂为主线的校园文化,树立我校教育品牌,积极服务于文明乡镇、县城乃至整个文明社会的建设。
3、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方法与措施,引导学生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树立复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和节操,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四、活动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形体姿态和常用礼节的规范要求,了解文明礼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掌握常用礼貌用语和简单的问候语、答谢语、道歉语、迎送语、应答语及其适用场合,懂得谈吐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尊敬父母、尊敬老师、与同学相处的礼仪;掌握公共场所的礼仪要求。
2、能力目标:能够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能够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主动参与集体生活,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自觉保护环境。
3、德育目标:能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热爱生活,尊敬他人,乐观向上,诚实守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五、活动内容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仪知识。
各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根据各学科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安排每周一节文明礼仪课纳入校本课程,分阶段、有步骤地学习包括“个人礼仪”、“见面礼仪”“公共礼仪”、“学校礼仪”、“公务礼仪”、“日常交际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知识,提升广大师生的个人修养。
2、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
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校要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开展“文明礼
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文化墙、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努力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结合“书香校园”创建工作,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读一本文明礼仪好书.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文明礼仪。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5、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文明礼仪。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有效规范的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6、通过家校互联活动深化文明礼仪。
结合“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活动进行家校互动,把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延伸,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和重要性,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7、通过开展综合评价推进文明礼仪。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以学校为单位召开动员会,举行全校师生参加的宣誓仪式,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文化板报、励志标语等,向师生开展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
1、根据活动目标、内容与要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活
动,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知礼仪、学礼仪、守礼仪,努力使自己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各班要根据年级分阶段细化文明礼仪知识普及与实践目标、任务与要求,切实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小学生以普及实践“学校礼仪”为主(一、二年级学生以见到熟人止步打招呼、懂称谓、讲卫生为主)。
2、落实文明礼仪课程,统一使用《文明礼仪》教材,学校每个教师一册。
文明礼仪课程要纳入教学常规和班主任工作检查内容,列入班主任教师业绩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
3、抓好督导评价,建好学生成长手册,开展文明礼仪课题研究与立项工作。
第三阶段:阶段性总结评比
1、开展“文明礼仪五星好少年”、“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先进教师”、“文明礼仪模范家长”评选活动,树立典型。
2、做好主题教育活动经验总结。
3、做好资料积累及档案整理工作。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规划、指导、督查、评估,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活动全面深入地实施。
2、提高思想认识。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各校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从班子到教师,再到学生,层层学习动员,把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工作部署上来。
3、密切家校配合。
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各班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的同时,也要有目的地向家长普及,结合“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活动进行家校互动,让家长的言传身教子女的文明礼仪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做好总结表彰。
各班每学年组织一次“文明礼仪学生五星好少年”、“文明礼仪先进教师”、“文明礼仪模范家长”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的评选,学校将统一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