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6.2020高三二轮复习-细胞质和细胞核
6.2020高三二轮复习-细胞质和细胞核
自身不能合成胆碱
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 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
3
C
下列有关比值的比较,正确的是( C )
A.氧的含量/氢的含量:甘油三酯>纤维素 B.结合水的含量/自由水的含量:洋葱根尖 分生区细胞>成熟区细胞 C.叶绿素的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春天 的银杏叶>深秋的银杏叶 D.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人的基因突 变前>基因突变后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解析 原核细胞体积小、表面积小,但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因而 物质运输效率高、代谢旺盛,A 错误;人神经元树突多,有利于扩大神经元 接受刺激的表面积,B 正确;人骨骼肌细胞内线粒体多,其舒张、收缩所需 能量由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提供,其中主要来自线粒体,C 错误;同一个体 不同体细胞含有的基因相同,而胰岛 B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基 因在该细胞中表达了,D 错误。
整合突破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 (1)
(2)
(3)
2.生物代谢中物质合成的场所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 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
A.细胞器甲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丙是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D.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甲和丙
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
白合成
甲
A.图甲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甲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乙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高频命题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图1中的a、b、c表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图2表示 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
A 成3H-X。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示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a、b、d B.3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图中含有核酸结构的细胞器是a、c D.c中有多种酶,它们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 合成的基因不同
0
5×10-7 mol/L
0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A.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细胞吸收 MoO24-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设置丙组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ATP 溶液不会使液泡颜色发生改变 C.甲组实验细胞吸收 MoO24-所需的 ATP 都来自线粒体 D.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均可能存在吸收 MoO24-的载体蛋白
× 7.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 8.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 9.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 10. ATP酶能够为ATP的水解提供能量
× 1.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
有一定的流动性
2.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的突起,使突触后膜神经
(2019·德州高三联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
B 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体积小、表面积大,因而物质运输 效率高、代谢旺盛
B.人神经元树突多,有利于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 的表面积
C.人骨骼肌细胞内线粒体多,其舒张、收缩所 需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D.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是因为该细胞内含 胰岛素基因,且内质网等发达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 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 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相关结
A 构关系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丙,则有关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首先可观察到3H
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甲中④上观察到3
B
A.某种药物只抑制图1中的c而对a无影响,说明该药物抑 制了c运输过程中载体的作用 B.图2表示的植物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 程,此时植物细胞所处的溶液一定是KNO3溶液 C.图2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若温度降低,对图1中的a、b、c都会造成影响
整合突破 1.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分析 (1)内因——遗传因素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 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 2.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 和RNA两类核酸 √ 3.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 4.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 5. 性激素主要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 6.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正确的是( C ) A.根据颜色变化可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B.达到平衡后,两侧液面高度相同 C.加入双缩脲试剂,两侧溶液均会呈现紫色 D.该实验可证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细胞知识系统复习
1.(2019·福建南安市期末)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收 MoO24-后, 液泡的颜色会由紫色变为蓝色。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答案 C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解析 比较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可知,添加 ATP 溶液后变色细胞所占 的比例增大,即细胞吸收 MoO24-的速率增加,因此可以判断其运输与能量有 关,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 正确;设置丙组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ATP 溶液 不会使液泡颜色发生改变,从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B 正确;甲组未添加外 来的 ATP,其主动运输所需的 ATP 来自细胞呼吸,ATP 产生的场所为细胞 质基质和线粒体,C 错误;MoO24-能够从外界运输到细胞内,并导致液泡颜 色发生改变,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说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可能都存在吸 收 MoO24-的载体蛋白,D 正确。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及影响因素类试题解题策略 (1)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类试题的难点往往在于运输 方式的确定,故总的解题策略为:首先要分析物质的本质(是脂溶性物 质、离子、小分子还是大分子颗粒),其次分析所需条件(是否需要载 体、运输动力来源是能量还是浓度差等),最后根据定义、运输特点确 定运输的方式。 (2)判断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的方法:①受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影响的 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②受载体蛋白影响的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③受能量供应影响的只有主动运输;④三种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 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除此 之外,温度还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能量的供应进而影响主动运输。
吸收 MoO24-的方式,用等量的下表溶液分别处理细胞,一段时间后观察变色 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MoO24-溶液浓度 ATP 溶液浓度 变色细胞的比例
甲组 0.05 mol/L
0
4.5%
乙组 0.05 mol/L 5×10-7 mol/L
12.7%
丙组
(2)外因——主要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内在因素 物质跨膜运输与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有关,选择透过 性的结构基础是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外在因素 ①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梯度范围内)
②氧浓度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③温度
主动运输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 酶的活性,因而会对两种被动运 输方式和主动运输的运输速率 产生影响,尤其是因影响了细胞 呼吸的速率而对主动运输速率 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 1.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2.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 配形成;3.线粒体分裂增殖形成 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 先 将 一 种 链 孢 霉 营 养 缺 陷 型 突 变 株 在 加有3H 标记的胆 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 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B.水培时,适时增氧有利于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 素的吸收
C.水培时,营养液浓度不能过高,以防植物体渗 透失水过多
D.雾(气)培能更好地解决栽培植物根系对水、气 的需求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2019·河南八市联考)用一种半透膜(允许单糖 和水分子通过,二糖不能通过)将水槽从正中间隔开, 均分为等体积的两部分。左侧放入100 mL浓度为 10%的蔗糖溶液,右侧放入100 mL浓度为10%的 麦芽糖溶液,然后两侧均加入10 mL浓度为5%的麦 芽糖酶溶液。将装置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 达到平衡,在两侧分别取等量的部分样液,加入斐 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分析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高频命题点 生物膜系统 下表是某动物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细胞不同膜的相对含
D 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细胞膜 内质网膜 高尔基
线粒体
粗面 滑面 体膜 外膜 内膜
核膜
其他
甲
2
35 16
7
7
32 0.2 少量
乙
5
607 少量
A.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 B.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 C.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D.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不同
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如图表示物
B 质吸收量变化,正确的是 ( )
D
无土栽培是指不使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浇灌来 栽培作物的新技术。其中水培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浸润 于营养液中;雾(气)培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为 小雾滴状,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