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944 年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6)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7)《木兰诗》中用对偶句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生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根据原文填写诗句。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选聘(_______)秩序(_______)校对(_______)薪金(_______)哺育(_______)
diàn(_______)基澎pài(_______)调gēng(_______)狂lán(_______)屏zhàng(_______)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语句。
C.祥子准备用来买第二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后来,他用和虎妞结婚的钱买了车, 可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D.当老马在小茶馆里因又冷又饿,不由自主晕倒时,茶馆掌柜颇有经验地给老马喝白糖水, 并给老马买了十个羊肉馅的包子,老马非常感动,叫来孙子小马一起吃。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
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③及为相 ④阖户启箧取书
8.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普 少 习 吏 事
10.根据(甲)(乙)两文来看,吕蒙和赵普两个人物的改变都是因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出自《九九消寒图》)
三、选择题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讲话总是锋芒毕露,让人很难接受。
B.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C.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
D.孟母,一位家喻户晓的母亲,家境并不好,但她不怕苦,独自一人将孟子拉扯大,将孟子培养成一位伟人。
D.《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6.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祥子脸上颧骨与右耳之间有一块不小的疤,是因为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但他并不十分在意他的模样,认为脸和四肢只要结实硬棒就好。
B.祥子花了九十六块钱买了第一辆车,并且把买车的当天算作是自己的生日。他的生意经是“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但很不幸,他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去了。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B.《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11.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1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ຫໍສະໝຸດ 析下面句子。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3.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于先生
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①,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