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职试验教材应用文写作电子教案:模块7请示报告

最新中职试验教材应用文写作电子教案:模块7请示报告

《应用文写作》电子教案
模块7 请示报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请示、报告的含义、特点及种类。

2.掌握请示、报告写法。

3.区别请示、报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力目标:
通过学练结合,遵循分辨文种→掌握格式→概括标题→撰写成文序列培养学生运用公文事务语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1.请示、报告基本格式。

2.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教学难点】
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教学媒体和方法】
多媒体课件PPT教学;比较教学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案例导入”,引导学生认识请示、报告是两种不同的公文文种,有明显的区别,而且写成“请示报告”更是错误的。

不但不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便上级机关准确及时进行处理,往往给工作带来损失。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60分钟)
一请示
[讲解]
(一)请示的含义和特点: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文种。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请示的特点”。

(二)请示的种类: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请示的种类”。

(三)请示的写法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组成。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请示的基本模式。

[分析]
标题的两种写法。

学会概括标题的写法,主送机关应强调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

正文部分是请示内容的重点、难点,一方面强调应包括的内容,还应强调养成运用公文事务语体的习惯。

二报告
导入:案例中办公室秘书小李将请示、报告合用在一起,很显然是错误的。

报告和请示同是上行文,那么办公室小李能否用“报告”的文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报告”
[讲解]
(一)报告的含义和特点
报告是下级机关主动或应上级要求,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陈述性公文。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报告的特点:内容的真实性,行文的陈述性。

(二)报告的种类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报告的种类”。

[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根据报告的标题的类型进行讨论:指出下列报告的类型(教师用PPT演示)
《关于报送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关于制止盲目乱建烟叶复烤厂问题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关于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情况的报告》
《××县2006年计划生育工作报告》
《××省商业厅关于××市超市重大火灾事故的报告》
[分析]
例文是一篇关于发现“变相货币”情况的报告,全文用洗练的语言报告了发现变相货币的事件经过以及对这一事件解决的结果,虽然纠纷得到解决,也应告知上级机关,所以呈交这一报告是必要的。

(三)报告的写法
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组成。

[演示]
教师用PPT演示报告的基本模式
[分析]
报告的标题,主送机关、落款的书写格式与请示的写法大致相同,应强调的是报告和请示在正文部分的区别,其中报告正文部分的导语,通常有“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主体部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情况及问题,二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见。

[学生讨论]
学生根据教材中“例文参照”和“误点辨析”进行讨论,加强对请示、报告的理解。

第三环节小结及板书(5分钟)
报告请示 ⎪⎩
⎪⎨⎧ 、表述要求不同、性质不同、行文时限不同321 请示和报告虽然都是上行文字,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公文文种,混在一起使用,写成“请示报告”是错误的,不但不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便上级机关及时进行处理,往往给工作带来损失。

第四环节 布置作业及作业解析(20分钟)
(一)布置课堂作业
1.“双基训练”和“知能强化”。

2.部分习题解析
【双基训练】
1.选A.反应→反映,C.布署→部署,D.漫延→蔓延。

2.选D 。

“督促”和“敦促”都含有“催促”的意思,但“督促”还含有“监督”的含义在其中;“抱怨”是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之意,“报怨”是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独自”是“自己一个人”而“擅自”是“对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3.选B 。

A.“不能不说”去掉后面一个“不”字。

C.去掉“不再”。

D.去掉“能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