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特点
全球海洋将继续变暖。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海洋环流
到21世纪末,在海洋上层100米区域变暖0.6 ℃~2.0 ℃,在 1000米深的海区大约为0.3 ℃~0.6 ℃
北极海冰覆盖将继续缩小、变薄,北半球春季积雪将减少。 全球冰川体积将进一步减少
到 21 世纪末,北 极海冰面积全年 都会减少。9月份 减少43%~94%
全球平均温度将继续上升
与1986−2005年相比,2016−2035年期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变化 可能 升高 0.3 − 0.7℃ 。 2081−2100 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可能上升 0.3−4.8 ℃
全球水循环对变暖的响应不具有一致性变化 干湿地区之间和干湿季节之间的降水差异将会增大
降水变化预估
表(上层3.5米)冻土面积的平均值将减少37%(RCP2.6)到
81%(RCP8.5)(中等信度)
全球平均海平面将继续上升
与1986−2005年相比,2081−2100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区间为: 0.26−0.55米(RCP2.6情景) 0.32−0.63米(RCP4.5情景) 0.33−0.63米(RCP6.0情景) 0.45−0.82米(RCP8.5情景)
气候变化原因
Why has it changed?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海 陆 洋 地
火 山 活 动
太 阳 活 动
自 然 变 率
温 气 土 城 室 溶 地 市 气 利 体 胶 用 化
自然导致-0.1-0.1温度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驱动因子的辐射强迫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总体上是增暖
辐 射 强 迫 分 量
未来变化的可能性 21 世纪初 21 世纪末
很可能 可能 可能 很可能
可能
— — [11.3]
几乎确定 几乎确定 几乎确定 几乎确定
[11.3] [12.4]
[2.6]
[10.6]
可能
[10.6] — —
[2.6]
可能 可能 (仅为冷
夜)
极端暖事件增多,极端冷
几乎确定 几乎确定 很可能 很可能 很可能
观测到的陆地降水变化
20世纪中叶以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发生明显变化
现象和趋势方向 大部分陆地区域 更暖和 / 或更少冷 日和冷夜 大部分陆地区域 更暖和 / 或更频繁 的热日和热夜 评估发生的变化(特别是 自 1950 年以来,除非另 有说明)
很可能 很可能 很可能 很可能 很可能 很可能
评估人类对观 测到的变化的 贡献
全球平均温度距平
洋面附近的温度升幅最大, 1971-2010 年 期 间 , 在 海 洋 上 层 75 米以上深度的海水温度升 幅为每十年0.11℃
冰冻圈
格陵兰冰盖的冰量损失平均速率很可能 已从 1992−2001 年间的 340 亿吨 / 年 大 幅度增至 2002−2011 年间的 2150 亿吨/ 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建立
的。
有150多个国家参加。 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有关理解由人
类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危机的科学基础(WG1),气候变化产生的环境 和社会经济影响 (WG2)和对如何减轻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选择 (WG3)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
[12.4]
[12.4]
暖期/热浪。 大部分陆地区域 的频率和 / 或持续 时间增加
在全球尺度为中等信度 在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 为可能 [2.6]
可能(a) 没有正式评估 多半可能 中等信度
[7.6,10.6] [10.6]
没有正式评估 (b) — —
事件减少
[11.3] [11.3]
强降水事件。 强降水的频率、 强 度和/或雨量增加
全球海平面上升0.19米(1901-2010)
冰川消融
海 平 面
积雪消融 海水热涨
• 19世纪中叶以来的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过去两千年来的平均速率 • 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自20世纪早期以来在不断增加
1901-2010年, 每年1.7毫米 1971-2010年, 每年2.0毫米 1993-2010年, 每年3.2毫米
这个报告:描述了目前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观测的气候变化,
气候过程和归因以及大量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的科学认识水平。
IPCC目前共有五次评估报告,2007(第四次),2012年(第五次)
汇 报 提 纲
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结果 中国气候变化特点 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建议
定西市气象局(DingXi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RCP2.6
RCP8.5
在RCP8.5情景下,到本世纪末,高纬度地区和赤道太平洋年 平均降水可能增加;很多中纬度和副热带干旱地区平均降水 将可能减少,很多中纬度湿润地区的平均降水可能增加
极端暖事件将增多,极端冷事件将减少;热浪发生频率更高,时间更长;中 纬度陆地和湿润的热带地区的极端降水强度将加大、频率增高
碳和其它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40%
当前 CO2、 CH4和N2O的浓度大大超过了冰芯记录的过去 80万年以来 最高浓度。自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分别增加 40%、150%和20%。
2002-2012年间
化石燃料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每年95亿吨碳; 土地用途的变化每年平均仅贡献9亿吨碳排放;
强热带气旋活动 增加
长期(百年)变化为 低信
度
低信度
北美自 1970 年以来几乎
确定
[2.6]
低信度 可能 (自 1970 年以来在某
些区域) 极端高海平面的 频繁和 / 或程度增 加
低信度 多半可能 可能(k)
— —
可能
可能(自 1970 年后) 可能(20 世纪末期) 可能
未评估
很可能(l) 很可能(m) 可能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并未完全留在大气 ,地表生态系统
吸收1500亿吨碳,大气保留 2400亿吨,其余1550亿吨被海洋吸 收; 因此海洋在缓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做出贡献的同时开始酸 化 ,PH 值已经平均下降 0.1, 数字随小 , 但换种说法 , 海水氢离子
浓度已经增加了26%,这是非常严重的.
南极海冰面积和体积到21世纪末将减少(低信度) 全球冰川体积(不包括南极周边地区的冰川)在 RCP2.6 情
景下减少15−55%,在RCP8.5情景下将减少35−85%(中等信
度)
北半球春季积雪面积的平均值在 RCP2.6 情景下将减少 7% ,
在RCP8.5情景下将减少25%(中等信度)
半球高纬度地区近地表冻土面积将减少。到21世纪末,近地
1979年以来南极海冰面积增加
• 1979年-2012年,南极海冰面 积以每十年1.2%-1.8%(每十 年0.13-0.20百万平方公里) 的速度增加 • 这一速率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 有些区域增加,有些区域减小
20世纪中叶以来,北半球积雪面积缩小
北半球3−4月(春季)平均积雪面积
在1967−2012年时期,北半球三月和四月份平 均积雪面积每十年缩小1.6%
观测到的气候变化
What has changed?
大气
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距平(相对于1961–1990年)变化
近 130 多年( 1880−2012 )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 0.85℃ 。 2003−2012 年 与 1850−1900 年 间相比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 升 0.78℃
过去的三个十年连续比之前自185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 都偏暖。在北半球,1983−2012年可能是过去1400年中最暖 的30年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增温特征
对EEMD分解得到的长期趋势项,以降水为分区,计算了不同降水分区的平均增温 趋势以及每一降水分区对全球温度变化的贡献,干旱半干旱区平均增温趋势最大, 而且对全球温度变化的贡献也最大。
自1901年以来,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区域平均的降水已增加。 其它纬度的区域平均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低信度
[13.7]
可能(k) — 多半可能(k) —
海洋
海洋上层(0-700米)已变暖
地表积累 能量 60% 被 700 米以 上吸收 ;30%被 700米以下吸收 ; 海洋存储了 90% 的地表积累能 量. 1971-2010年上层海温变化为正 趋势。北半球海洋增暖更为显 著,尤其是北大西洋
1971-2010年海洋上层(0-700米)温 度变化趋势
某些区域为中等信度 自 1970 年以来在许多区 域(e)为可能 [2.6]
中等信度 多半可能
低信度(g)
[10.6] — — [11.3]
更长
大部分陆地区域很可能
区域到全球尺度 可能(中 等信度) (h) [12.4]
中等信度(f) 多半可能 低信度
[10.6]
陆地区域强降水事件增加
某些区域为中等信度 可能(e) 在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 地区多半可能(j) [11.3] [14.6] 某些流域多半可能
在许多(但并非所有)区 域为中等信度 可能 可能 增加的陆地区域大于
减少的区域
在许多陆地区 域可能 — —
热浪发生频率更高,时间
大多数中纬度陆地地区和 潮湿的热带地区很可能 许多地区可能 [12.4]
[2.6]
可能 增加的陆地区域大于
减少
干旱的强度和 / 或 持续时间增加
大部分陆地区域可能 全球尺度为低信度 低信度 可能某些区域有变化(d)
© IPCC 2013
Fig. SPM.10
21世纪末期及以后时期的全球平均地表变暖主要取决于 累积二氧化碳排放